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迅速,嵌入式产品也广泛应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产业界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教育界对嵌入式课程的日益重视和建设。本书作乾多年来一直从事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书正是在作者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全面介绍了32位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教学重点是基于ARM处理器的32位嵌入式硬件平台。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和知识产权(1P)核基础、低功耗原理;嵌入式微处理器特色硬件技术、嵌入式调试方法;ARM处理器体系结构、ARM寻址方式和ARM指令集、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ARM开发工具;嵌入式处理器的中断控制、DAM控制和时间管理;嵌入式存储器、嵌入式总线、嵌入式接口和嵌入式常用外部设备;实时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实时系统常用调度算法、嵌人式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IxC/OS-II。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专业、电子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嵌入式开发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教材或者开发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论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2 嵌入式系统发展简史
1.2.1 微处理器的发展
1.2.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4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分类
1.5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
1.6 嵌入式处理器
1.7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1.7.1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1.7.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
1.8 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研究领域
1.8.1 嵌入式系统的主干学科领域
1.8.2 与嵌入式系统关系密切的技术领域
1.9 本章小结
1.10 习题和思考题
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与IP核
2.1 EDA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前言
在整个社会对嵌入式系统研发人才需求大增的背景下,本书的三位作者均从2002年开始着手准备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工作,并且于2004年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及东南大学计算机系正式开设并讲授嵌入式系统课程。到2007年为止,作者们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上已经培养出了大约2000名修课学生。
2006年春季,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大家经过讨论决定编写一本面向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嵌入式系统基础教材,并确立了这本书的基本编写原则。
1)应当以硬件基础为主,把后继教材中的知识点所涉及的大多数硬件知
识讲深讲透,以便读者掌握好底层嵌入式开发的技能,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嵌入式技术打好基础。
2)在知识传授方面,做到合理衔接、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其他课程讲授过的内容不再在这套教材中简单地重复出现。
3)对于其他已在前导课程讲授且与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相重叠的知识点,通过对比和补足的方式加以讲解。例如,DMA输入输出方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中都讲解过了,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对比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嵌入式系统中的DMA机制与使用方法,从而消除学生的重复感,使之学深学透。
4)尽可能提高抽象度。例如,嵌入式处理器有多种体系结构,它们同PC机的x86处理器体系结构均有所不同。我们把这些嵌入式处理器的共有特点抽象出来,有利于读者举一反三,深入理解嵌入式处理器不同于通用处理器的主要方面。
本书的主要特点
本书中阐述的知识点主要是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两门本科生课程之上的延续,涵盖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的主要概念和知识点,力求做到阐明无误、表达清楚。
从微电子学开始对涉及嵌入式系统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例如知识产权核、低功耗原理和Flash存储单元结构等。这使得本书的嵌入式系统知识基础扎根于底层电路之上。..
以ARM处理器为嵌入式硬件平台核心,兼顾其他体系结构的嵌入式处理器,全面系统地介绍嵌入式系统硬件理论和知识,包括常用嵌入式处理器、常用嵌入式存储器、常用嵌入式总线、常用嵌入式接口和常用嵌入式外部设备。
原理介绍、软件硬件接口介绍、电路连接介绍和应用编程介绍并重。除了把每一个重要的概念讲解清楚之外,还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给出大量的编程范例。这些范例都是经过调试通过的,覆盖了很多典型的嵌入式程序设计。
概括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实时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RTOS调度算法、启动程序Bootloader和最小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μC/OS-II。
有些内容是选修选讲内容,在标题上用*号标记。使用本书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时计划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对这些内容加以取舍。
教学建议
1)本书主要用于本科生教学,硕士生教学可以酌情使用。
2)第2章是微电子专业学生必修的章节,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学。
3)如果课时数大于72学时(授课课时48,实验课时24),则可分为两个阶段讲授。第一阶段在课堂讲授第1-5章,第二阶段在课堂讲授第6-9章并与实验同步进行。如果课时数小于54小时(授课课时36,实验课时18),则可以略去第2、9章不讲,并且在讲授第6、7、8章时同步进行实验。
本书的教学资源
书摘
本章将主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组成、分类和发展,对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硬件——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特点进行简单描述,并且简要说明嵌入式系统的相关研究领域。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认识
手机、PDA、机顶盒、数码相机、媒体播放器等嵌入式系统产品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H常生活和工作中。然而,当谈论到什么是嵌入式系统时,许多人在概念上还比较模糊,往往不能给出一个简明扼要的正确定义。从字面来看,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集成在一起,并嵌入到应用对象内部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系统往往同应用对象技术,如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结合在一起,成为嵌入式系统应用对象的控制中枢。
嵌入式系统具有芯片集成度高、硬件软件最小化、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以及性能可靠等基本特点,特别适合于要求实时和多任务的场合。从应用角度考察,目前相当一部分嵌入式产品都具有3C融合特征,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 electronic)一体化。
从本质上来说,嵌入式系统和嵌入式设备是有区别的。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比PC更加小型化的计算机系统,只是它通常被嵌入到应用设备或应用系统中成为一个专用的计算机系统;而嵌入式设备是指某一包含嵌入式系统的专用设备。通常,在典型的嵌入式设备中几乎感觉不到计算机系统的存在,我们日常所见的PDA、手机、微波炉等都属于嵌入式设备。
2.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迄今为止,关于嵌入式系统的定义有很多。例如,“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强调嵌入式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又例如,“一种用于控制、监测或协助特定机器和设备正常运转的计算机”,它强调的是嵌入式计算机的功能。本书采用国内流行的较为完整和规范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技术(embedded technology)也是产业界和学术界常用的术语,它指的是嵌入式系统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使用的芯片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由于嵌入式系统日益普及,人们往往还使用更为简洁的术语“嵌入式”,它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技术或者嵌入式产品的简称,具体含义视场合而定。本书也会使用“嵌入式”这个术语,读者应根据上下文予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