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彼得·林奇13年创造资产价值从2千万到140亿美元的投资神话,成为华尔街超级投资巨星。.
快速掌握彼得·林奇投资准则,找到“10年赚10倍的股票”...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推荐序二(雷学军)
自序
绪言 让自己的钱帮自己赚钱
第1章 林奇分析个人投资
1.1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投资机会
1.1.1 投资机会无处不在
1.1.2 好股票并不一定会很贵
1.1.3 喜欢它那么就尝试着拥有
1.2 更加灵活和自由
1.2.1 中国的个人投资者
1.2.2 灵活的优势
1.2.3 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1.3 细心观察获得先机
1.3.1 林奇的观察力
1.3.2 细心观察的出发点
1.3.3 投资于熟悉的东西
1.4 享受集中投资的巨大收益
1.4.1 个人投资者的一个优势
1.4.2 集中投资的有效性
序言
投资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投资实践则是思维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把握市场的思维,同时也就开始把握自身操作了,正如把握音乐的节拍一样。而在市场中,更多的人是去关心或预测明日的涨跌。事实上在一个多变的市场中,关键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市场去赚钱或减亏,其次才是如何去判断市场。
在我们不断强调成功背后的理念的时候,现实的压力并不能够让太多人有时间去学会更多地思考,恰恰相反是更多地交易。可是没有正确的思维如何能够带来正确的交易?当我们被动地学会一次正确的交易时,下一次又如何呢?在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一直沿用旧有的行为模式,最后所得的结果依然会跟以前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改变的勇气以及改变后面对的更多不确定性,根本让人无法预先去知道带来后果的好坏。所以对于旧有思维的超越,需要克服的是人性中的恐惧和懒惰。就像唱片,不管你播放千百次,它始终都是唱相同的曲子,因为它受制于音轨的刻痕。一个经典的对“精神病人”的解释是:“一再重复做相同的事,却妄想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由此可以知道,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投资中改变旧有的习惯,不断地完善投资思维,是多么的重要!一位好的水手不能控制海洋的运行,但是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知识的积累,不断从经验中累积知识,从而掌握出海和避风的良好时机,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水手的智慧和思维,这也就是正确、有效地运用我们的头脑,借助外力,善用我们自己的思维。
将投资作为一种思维来对待,那就意味着我们赖以考虑的基础广泛而博大,对待成功也将不会囿于某一个狭小的范围(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节制)。正如中医和西医都可以治病,尽管方法差异巨大,却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对待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都达到了对世界理解的目的。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推知,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理论作为基础,毫无疑问,资本市场也不例外。..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竞赛,只要身在其中,竞赛的最后结果就不能确定。投资的马拉松与现实的马拉松一样,开始起步的时候大家都挤在一块儿,根本看不出谁有什么特别。越跑到后面,队伍拉得越长,就逐渐表现出了差异性。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准备的充分程度、体力保障、知识储备、投资理念以及投资技巧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使然。彼得·林奇可以说是在其投资的马拉松的竞赛中获得了胜利。在他的投资马拉松中,林奇非常重视日常生活带来的投资机遇,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而且把调研作为投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他所提倡的寻找理想的公司,就是寻找“Tenbagger”,也就是那些10年内能赚10倍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在他看来则是有着共同特征的,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彼得·林奇作为一名明星基金经理,也被称为“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他1977年成为麦哲伦(Magellan)基金的经理人,直至1990年5月主动辞去该基金经理人的职务。在这期间,麦哲伦基金的资产由2 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
在专注于自己的投资事业的同时,彼得·林奇先后出版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也称为“在华尔街的崛起”)(One Up on Wall Street),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2年5月出版。《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中文版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以及《学以致富》(Learn to Earn)等股票投资畅销书,与美国以及全世界的个人投资者分享了他成功的诀窍,也提供了一些他作为职业投资经理人的忠告。即使是在今天,其中大部分的思想和意见都极具实践意义。
我们在将投资作为一种思维的理念指导下,尝试将林奇的投资思路和实践理念与中国市场结合起来,并逐一深刻分析,尝试为个人投资者在寻找中国的“Tenbagger”的道路上提供一些方法。林奇的很多投资思维与理念需要具体而深入地分析,否则在运用的时候会产生一些误解。比如,虽然林奇倡导“喜欢它就拥有它”的理念,但是他也强调,他“没有建议过仅仅因为喜欢在某家商店买东西你就应该购买它的股票,也没有建议过仅仅因为某家厂商生产你最喜欢的产品或者因为你喜欢某家饭店的饭菜就应该购买它们的股票。喜欢一家商店、一件产品或者一家饭店,是对一家公司产生兴趣并将其股票列入你的研究名单的一个很好的理由,但这并不是购买这家公司股票的充分理由!在你还没有对一家公司的收益前景、财务状况、竞争地位、发展计划等情况进行充分研究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买入它的股票”。笔者在研读林奇思想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也坚信会给阅读本书的读者带来切实的收获。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编辑部的李文静,没有她的启发和建议,这本书也许就不会诞生,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那将可能是一个损失。此外,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专业、高效的运作以及在业内优秀的口碑也坚定了我完成此书的信心。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每一个关心、爱护和鼓励我的人,包括我的每位老师、我的家人、我的领导、我的同事以及我的朋友。在此也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周爱民教授和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雷学军副总经理为本书作序。
当然,由于作者能力有限,不可避免地在本书的写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希望能够通过本书激发更多投资者的灵感,在实际的证券投资中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若能实现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希望与每位读者共勉,共同进步!
忙碌了许久,一直试图战胜市场的人们更应该平心静气地思考如何学会取舍。当懂得取舍,知道等待与果断的价值之后,下一个旅程也许会更加顺利!
真诚祝愿每位投资者在投资的马拉松道路上取得成功!...
张荣亮
2007年4月
Okinvest200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