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Managerial Tool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 作者: (美)劳伦斯.S.克雷曼
- 丛书名: 21世纪经典原版经济管理教材文库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116370
- 上架时间:2003-3-5
- 出版日期:2003 年3月
- 页码:483
- 版次: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专业) >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管理 > 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专业) > 人力资源管理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二十一世纪”教材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着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这一主题,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相联系的模型。是一本概论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课本,最适合学习一般管理课程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MBA学生及企业经理使用。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推荐序
作者简介
前言
术语词汇表(英汉对照)
绪 论
第1章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 1
□ 人力资源管理 2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
谁负责开发和贯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5
□ 获取竞争优势 7
竞争优势的定义 7
成本领先 8
产品差异 8
□ 竞争优势与人力资源管理 9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相互联系的证据 9
一个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
的模型 10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17
□ 再次考察本章目标 18
前言
本书的主题是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像对所有其他的组织资源的有效管理一样,导致竞争优势。因此,本书十分醒目和持续不断地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公司的竞争优势的潜在贡献。
本书的结构
竞争优势的概念在第1章中便被引入。该章定义了这个概念,介绍了联结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竞争优势的证据,并且提出了一个解释这种联系的模型。其余各章则围绕该模型加以组织,并且帮助强化这种联系的重要性。
在第一篇到第四篇中,每一章都被分成3节:(1) 获取竞争优势;(2) 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实践;(3) 经理人指南。
获取竞争优势
这一节以一个现实生活的案例开头。案例描述某个公司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介绍该公司的解决办法,并解释该解决办法怎样使该公司提高了其竞争优势。该案例被用做一种抓住注意力的工具,旨在让学生对以后的信息变得敏感,并且提高该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可应用性。
紧跟在案例后面的是一段讨论:本章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怎样才能被用来提高竞争优势。例如,第8章所讨论的是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怎样才能通过改进工作绩效、帮助雇主做正确的提薪和晋升的决策、保证依法行事和尽量减少工作上的不满和流动以提高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实践
这一节讨论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例如,工作分析、招聘、挑选、绩效评估)以及它们怎样才能得到开发和实施以获得竞争优势。尽管这一节包括了在其他书籍中都会涉及到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题,但它们是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加以介绍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书籍不是采取一种“微观”方法(介绍大量的技术细节),便是采用一种“宏观”方法(包含许多课题,但停留在一种肤浅水平上)。本书试图找到中间立场,它承诺: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学生们需要对重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实践有某种概念性的理解,但不需要全部技术细节(主修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在选修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可以去掌握这些技术细节)。例如,在讨论效度的课题时,本书给出了一种非技术性的描述,强调为什么效度很重要,以及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管理者在挑选雇员时怎样才能达到它。因为这本教科书避免讨论许多微观的问题,所以,在所需章数的问题上,就没有必要沿着其他书籍所开辟的道路前进。例如没有必要用3章讨论报酬,用2章讨论工会。结果,本书在一个学期里就能较为容易地教完:15章在15个星期里完成。
序言
春江水暖鸭先知。教育,特别是管理教育,作为一个前瞻性的事业,在学习、借鉴与合作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为了探寻中国国情与国际上一切优秀的管理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的完美结合,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我国的教育机构与北美、欧洲、大洋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的著名管理学院和顶尖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密切与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2000年,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并于10月举行了第一次会议,2001年4月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这个顾问委员会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几家顶尖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其阵容之大、层次之高,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所商学院。此外,在同外方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能够主动地实施国际化战略,而不是被动地“守株待兔”。同外方合作,就是要增强我们办学的综合实力,加强我们成为一流学院的力量。在这样高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管理教育国际合作中,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教师,与国外学术机构和企业组织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管理教育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学习者,越来越深入到全球性的教育、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时代变革中,真切体验着这个世界上正发生着的深刻变化,也能够更主动地去探寻和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和跨国企业运作的脉搏。
我们清楚地知道,要想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管理学院、一流的MBA项目,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同国际接轨,按照国际先进水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正如朱基总理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10周年时所发的贺信中指出的那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熟悉其运行规则,而又了解中国企业实情的经济管理人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要敢于借鉴、引进世界上一切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结合中国国情,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经管学院。”作为达到世界一流的一个重要基础,朱基总理多次建议清华大学的MBA教育要加强英语教学。我个人体会,这不仅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交往中重要的语言工具,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媒介,而且更是中国经济管理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略的基石。推动和实行英文教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这些未来的企业家——能够具备同国际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沟通和对抗的能力。若英文学习同专业学习脱钩,那么培养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是不可能的。按照这一要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在不断推动英语教学的步伐,使得英语不仅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而且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
根据我们的师生在培养工作中的体会,除了课堂讲授外,课前课后大量阅读英文原版著作和案例对于尽快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是相当关键的。这不仅是积累一定专业词汇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对学习者思维方式的有效训练。就阅读而言,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掌握经济理论动态,或是阅读翻译作品,或是阅读原著。前者属于间接阅读,后者属于直接阅读。直接阅读取决于读者的外文阅读能力,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读者当然喜欢直接阅读原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译者的疏忽或水平所限而造成的纰漏,同时也可以尽享原作者思想的真实表达。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外语基础,但又不能完全独立阅读国外原著的读者来说,外文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的,尤其是专业外语的阅读能力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接触专业外版图书,他在获得国外学术信息方面就永远会比别人慢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就会在无形中减弱自己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有一定外语基础的读者,都应该尝试着阅读外文原版,只要努力并坚持,就一定能过这道关,到那时就能体验到直接阅读的妙处了。
在掌握了大量术语的同时,我们更看重读者在阅读英文原版著作时对于西方管理者或研究者的思维方式的学习和体会。我认为,原汁原味的世界级大师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背后,反映了思维习惯,反映了思想精髓,反映了文化特征,也反映了战略偏好。对于跨文化的管理思想、方法的学习,一定要熟悉这些思想、方法孕育、成长的文化土壤,这样,有朝一日才能真正“具备国际战略头脑”。
当然,在学习和研究管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均衡发展。教师要注意开发和使用相当数量的反映中国企业实情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地化”。我们希望在这样的结合中能够真正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国情感觉,规范训练,务实手段”的中国MBA。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与 McGraw-Hill、Thomson Learning、Pearson Education等国际出版集团合作,从1998年以来出版了100余种MBA国际经典教材,为我国MBA教育教材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出版物大都是在国外一版再版的成熟而经典的教材,同时,该公司向任课教师提供的教师手册、PowerPoint、题库等教辅材料非常完备,因此,这些教材也在国内大学中广为采用,并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华章公司特别注意教材的更新,其更新频率也争取与国际接轨。这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华章公司联合策划并陆续推出的英文版教材中,也有一部分是已出版教材的更新版本。我们在审读推荐的部分教材甚至是国外公司出版前的清样(Pre-publication Copy),所以几乎能够做到同步出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愿我国的管理教育事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祝愿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不断涌现的大批高层次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管理者的勉力经营下早日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