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类、管理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成人高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紧紧围绕高职高专经济类、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现状,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在公共关系领域里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阐述简洁而清晰,突出了实践技能的提高与运用,可操作性非常强。全书构思新颖,针对性强,体系清晰,内容简练。章节编排体系完整,开篇由案例导入,正文部分穿插大量的小案例及思考与训练,结尾部分提供本章的学习指导,并附有实训应用,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读者对象:高职高专,成人高校的经济类、管理类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
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 公共关系导论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1.1 公共关系的含义
1.2 公共关系的要素与特征
1.3 公共关系的功能
1.4 公共关系的范畴与体系
学习指导
课后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实训应用
第2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2.1 公共关系的产生
2.2 公共关系的发展
学习指导
课后思考与练习
前言
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自身使命的,本教材的编写就是紧紧围绕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学生培养的实际,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和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层面,以全新的体系来编写的。本书的编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系统性本书内容结构安排合理,体系完善,结构严谨。在内容的选择上,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同时又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取舍,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一门符合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
2. 新颖性在每一章的编排上,都是由学习目标、案例导入、正文、学习指导、课后思考与练习、案例分析及实训应用等部分组成。保证了学习者学习的全面性、明确性和目的性。
3.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的理论阐述简洁而清晰,通俗易懂,案例的选择也紧贴主题。本书精选了大量的案例,对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和进行社会实践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每一章都附有实训应用,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
4. 针对性本书的编写是从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紧紧围绕着高职高专经济类、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需求的现状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具有一定公共关系意识和素质的人才。..
本书由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朱权副教授拟定大纲,总纂定稿。具体分工为:朱权副教授任主编,钟伟华副教授、高星副教授、何稼静讲师任副主编,高坤老师、罗美英老师参编。各章节撰写者是:第1、2、3章,钟伟华副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第4、6、7章,朱权副教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第5章,高坤老师(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第8、11章,高星副教授(广东白云学院)、罗美英老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第9、10章,何稼静讲师(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本书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葛梅副教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劳汉生教授主审。
本书在编写中引用了众多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在此向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高伟编辑的大力支持,在此也深表谢意。
限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朱权
2007年10月
书摘
学习目标
1.认识公共关系的本质特征
2.了解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3.明确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内涵
4.掌握公共关系的核心概念
云南马帮入京“进贡”普洱茶
案例导入
马帮是云南一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一队古老原始的马帮浩浩荡荡走进城市,进入现代人的视野。马铃叮(口当),马蹄声声,独特的少数民族服饰,其吸引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历史上,云南大叶种茶在马帮外运途中,栉风沐雨,自然发酵成为功效独特的普洱茶。普洱茶成为皇室贡茶后,也是通过马帮运送中自然发酵而最后成形。“我们组织这次马帮驮茶进京活动,就是想再现当年的那段历史,让世人认识到真正的、原生态的、自然发酵的普洱茶。”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这样说。2005年5月1日,40多位赶马人、l00多匹骡马组成的马帮从云南的普洱县启程赴京,至l0月抵京。赶马人中年长者53岁,年少者只有19岁,他们来自云南省的ll个民族。马帮驮载着5吨多普洱茶,穿越6个省市,行程4000多公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牵动着人们的视线。马帮的成功进京,拉近了普洱茶与主流消费市场的距离,邹家驹甚至乐观地预测:“北方历来是绿茶和花茶的天下,由于云南马帮千里进京,云南普洱茶在北方市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渗透,北京将掀起一股云南普洱茶的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