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译者
作者多年来和中国、新加坡、德国、韩国及加拿大的科学家一起合作,对微波RF测量技术、微波RF无源、有源器件神经网络建模技术、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高频建模、微波无源器件设计及建模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了SCI收录论文约20篇。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频谱的划分
1.2 微波射频器件的进展
1.3 微波射频集成电路的发展
1.4 微波射频测量技术的重要性
1.5 本书的目标和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微波网络理论
2.1 微波网络概述
2.2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S参数)
2.3 传输参量(T参数)
2.4 电路参量
2.5 Smith圆图
2.6 二端口网络的互联
2.7 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及其应用
2.8 测量中常用微波元件的S参数模型
2.9 噪声技术
2.1 0Deembedding技术
本章小结
前言
微波射频(RF)测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从其测量手段来说可分为同轴测量技术和在片测量技术;从所测量的电路特性分可分为小信号测量技术、大信号测量技术及噪声测量技术。
微波RF测量技术是一门涵盖了从理论分析设计到实际应用的技术,是获得无源器件、有源器件等效电路模型的核心技术,准确的电路模型有助于提高RF、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的成功率,有助于缩短电路研制周期,所以,高精度微波RF器件特性的测量数据是微波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基础。
如何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所说的测量技术看起来进行的只是一种物理操作,但如何知道这种物理操作是准确的?如何知道测量的结果是准确的?如果不准确,应该如何去纠正?实际的测量工作和单纯的理论分析不同,存在太多随机和未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对测量设备、所测器件和校准方法没有较好的理解,就无法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判断,提出解决方案,更无从得到精确的测量数据。所以说,测量这门科学,内容广泛,而且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本书第1章总结了无源器件、有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微波测量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第2章的微波网络理论深化了微波基础网络的理论,以可测量的S参数为主线,介绍了相关的网络参量及波参量和电路参量的相互转换。另外,还介绍了测量中常用微波器件的S参数模型,给出了Deembedding技术的并联、串联、级联及混和四大类技术。本章强调概念理解和物理意义,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3章微波S参数测量技术是本书的重点之一,良好的微波校准是微波测量的前提。文中介绍了同轴和在片测量系统的组成,各种测量误差模型的建立,各种校准方法及其精度的比较;给出了实际工作中小信号微波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判断所进行的微波校准是否良好。本章给出的微波低成本测量方法有助于降低实际测量工作中的测量成本。
第4章介绍了微波射频集成电路设计中噪声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噪声系数、噪声参数的定义和相应的测量技术。
第5章介绍了微波射频电路功率增益及各种非线性特性和常用微波功率器件,介绍了微波射频电路和有源器件功率测量技术及常用仪器设备的工作机理。还介绍了微波射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中常用的负载牵引技术。
以这本书为教材的“微波射频测量”课程在北京邮电大学开设,在此感谢选修这门课的北邮研究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帮我做了大量的校对工作,也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建议。感谢他们的学习激情,让我更加领悟到了努力工作的价值。...
作者
2007年3月于北京
作者其它作品
微波射频测量技术基础
- ¥28.00
- ¥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