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旨在帮助青年学子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理论,并为其日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分析工具。本书尽量运用语言和图表进行讲述,避免使用数学分析和推导,使宏观经济理论更容易被理解。本书版式设计新颖,更有利于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
本书适用于大学本科层次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可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参考书。..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理论决策的依据,主要包括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等诸多内容。其中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发展最快、研究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并逐渐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了反映这一变化,本书在结构上不再遵循国内大多数教材采用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思路,而采用先长期后短期的分析方法,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点来研究。为便子学习和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本书在最后两章还安排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相关知识的介绍。本教材特别适合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阶段的经济学理论学习。...
目录
导论
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1 收入支出循环流程
1.2 国内生产总值
1.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4 国民收入中的其他几个主要指标
1.5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重要恒等式
1.6 名义GDP与实际GDP
第2章 经济增长
2.1 概论
2.2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3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2.4 新增长理论
2.5 推动增长的经济政策
2.6 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争论
第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3.1 均衡国民收入
3.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2.3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前言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即“在长期,我们都死了”。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针对当时主流经济学家把“长期中”才能实现的经济均衡作为反对短期政策干预理由的做法。凯恩斯认为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才是市场经济的常态,经济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解释产生失业的原因,为推动经济最终实现充分就业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凯恩斯“萧条经济学”思想的主导,现代宏观经济学一度以关注短期经济波动为己任,把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研究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研究失业、通货膨胀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研究作为稳定经济主要手段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机理。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我们看到, 因为自经历了1929—1932年的大萧条后,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再次遭遇严重的萧条。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再把如何防止萧条和如何摆脱萧条(尽管以上问题依然有研究的重要性)作为惟一的中心,而开始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持长期、均衡的增长。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和经济财富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固化(甚至进一步拉大)也成为当今世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宏观经济学必须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劳动、物质资本、技术、知识、制度等因素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全球南北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事实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发展最快、研究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并逐渐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了反映这一变化,本书在结构上不
再遵循国内大多数教材采用的传统凯思斯主义的研究思路,而采用先长期、后短期的分析方法,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点来研究。其实,不少国际权威的宏观经济学教材采取的就是这一思路,例如,曼昆(Gregory Mankiw)的<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多恩布什(Rudiger Donbusch)、费希尔(Stanley Fischer)和斯塔兹(Richard Startz)合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罗伯特·霍尔(Robert E.Hall)与约翰·泰勒(John B.Taylor)合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弗兰克(Robert H.Frank)和伯南克(Ben S.Bernanke)的《宏观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帕金(Michael Pakin)的《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以及罗默(David Romer)的《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等。
本书在最后两章还安排了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相关知识的介绍。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领域是一个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像微观经济学一样的严密体系。由于流派众多,观点繁杂,大大增加了作为初学者学习、把握现代宏观经济学框架的难度。因此有必要把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政策主张向学生说明。正是基于这一点,本书根据现代宏观经济学各个学派在政策主张上的差异,把主要学派分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个阵营,希望学生能对教材主体的理论背景有所了解,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相互联系。考虑到国内大多数经济管理专业并不开设“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因此,这种安排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应该是有所裨益的。
为了增加读者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宏观经济理论,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第一,尽量使用语言和图表来进行表述,避免使用数学分析和推导;第二,用小专栏的形式补充了一些有益于正文理解的内容,如对著名经济学家的介绍(包括刚刚评出的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教授)、相关理论背景材料等;第三,有意识增加了一些中国特色的内容,包括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政策沿革等;第四,在每章正文之外增加了“本章要点”、“小结”、“本章重要概念”、“复习思考题”等内容, 以方便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该章的相关内容。
本教材适用于大学本科层次经济管理类专业,也可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参考书。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行适当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