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刘振安
- 丛书名: 高等院校计算机教材系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197140
- 上架时间:2006-10-25
- 出版日期:2006 年10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83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面向对象
计算机 > 软件与程序设计 > C++ > C++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工学 > 计算机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系统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并用C++语言描述了具体实现方法。本书假设读者具有基本的面向过程编程知识,所以直接通过使用对象和STL库,建立对象行为及实例的概念,并强调C++中重要的概念和编程思想。本书密切结合案例建立对象和类的概念,突出应用,旨在提高使用面向对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强调多文件编程方法,以便为可视化编程打下基础。.
本书取材新颖、结构合理、概念清楚、实用性强,易于教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培训班教材、自学教材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来讲授程序设计课程的经验,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组合与取舍之后编写而成的。本书通过使用对象和STL库,建立对象行为及实例的概念。同时,进一步强调多文件编程方法,为读者学习可视化编程打下基础。...
目录
第1章C++语言的新面貌1
1.1似曾相识燕归来1
1.2使用函数重载8
1.3C++的基本数据类型8
1.3.1关键字8
1.3.2基本数据类型9
1.3.3变量对象9
1.3.4常量对象10
1.3.5运算符与混合运算12
1.4旧貌换新颜13
1.4.1指针与const限定符13
1.4.2数组18
1.4.3类型定义关键字typedef22
1.5C++的几个新特点23
1.5.1动态分配内存23
1.5.2引用24
1.5.3泛型算法应用于普通数组26
1.5.4数据的简单输入输出格式31
1.6各章节的关系和教学建议34
前言
目前,大多数语言类教材都是把重点放在基本词法、语法和简单的程序上,学完教材之后,很难编出实用的程序。本书是在自1994年以来开设的几门课程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合理组合与取舍,并力求反映学科发展,展现它们的最新特征。本书把重点放在程序设计方法上,为了方便学习,每一章均配有相应的实验和习题。在写作中力求达到取材新颖、结构合理、概念清楚、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易于教学的目标,所以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的教材,也适合作为培训班教材、自学教材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如果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的课程设计,则学习效果更佳。
本书假设读者学过C语言或者C++语言的面向过程部分的知识,所以直接通过使用对象和STL库,建立对象行为及实例的概念。在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密切结合案例,突出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将进一步强调多文件编程方法,以便为可视化编程打下基础。第10章的综合实验也可以作为可视化编程的课程设计。其实,本书的门槛并不高,只要自学一点C或C++面向过程部分的知识,就可以很快入门。..
本书共有11章。第1章介绍C++语言的新面貌,包括动态内存分配、引用、指针、使用const、范型算法用于普通数组及数据的简单输出输入格式等。第2章是从结构到类的演变,通过实例简要说明结构如何向类变化,从而引入对象和类的知识。第3章阐述函数和函数模板,除介绍函数调用、递归调用以及函数调用中的参数替换和返回值等问题之外,还将结合软件编程技术的发展,讨论函数指针、内联函数、函数重载、函数模板及算法等知识,但不涉及类的构造函数和成员函数。第4章将建立类和对象的概念,将重点放在C++中定义类、建立和使用对象的基本方法及面向对象编程的文件规范上。第5章介绍特殊函数和成员,包括静态成员、友元、const对象、volatile对象、数组、类成员指针和转换函数。第6章是面向对象编程实例,通过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出圈游戏两个程序,演示如何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第7章讨论继承和派生,涉及公有继承的赋值兼容性规则,给出包含及派生两种实现方法的实例以加深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第8章介绍类模板与向量容器,将简要概述使用向量容器类的基础知识,并引入STL库和范型算法的基础知识。第9章介绍多态性、虚函数及其他类型,重点介绍运行时的多态性,并结合图解和程序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多态性,也简要介绍结构、联合和枚举等。第10章涉及运算符重载及流类库,将简要介绍运算符重载的基础知识、流类库的概念及使用流类库进行文件存取的基本方法。第11章是面向对象专题的讨论,主要涉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几个专题,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国良院士,原安徽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系教授程慧霞及南京大学计算机系陈本林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许多使用过原教材的兄弟院校老师也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本书在定稿之前,曾为多个软件工程硕士班及本科生班讲授,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并验证了书中的程序及实验,特此感谢。写作中还参考了大量资料,有的收入参考文献之中,还有些没有收入其中,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刘燕君、周军、潘剑锋、王文涛、孙忱等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由于时间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及读者不吝赐教。
作者联系方式:zaliu@ustc.edu.cn。...
刘振安
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