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叙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籍。可供计算机、通信、楼宇建筑、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课程的教材。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墓础知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测试内容、验收鉴定过程。
本书叙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籍。可供计算机、通信、楼宇建筑、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课程的教材。
本书比较系统、完整、准确地介绍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方法、施工技术、测试内容及验收鉴定过程等。
主要内容包括:
·综合布线系统
·网络数据传输介质、网络互联设备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线槽规格和品种
·综合布线系统的有关标准与规范
·网络总体方案设计、网络布线设计技术
·网络工程布线技术
作译者
在计算机网络、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综合布线、弱电工程、电视监控系统等方面有丰富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曾先后主持、监理了几十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弱电工程、电视监控系统项目。
曾获国家气象局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气象中心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参加中关村地区科研与教学示范网建设工作。
曾在《计算机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网络世界》等刊物发表近百篇论文。先后出版了多部具有影响的书籍。
现兼任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专家、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教材编委会编委。
目录
作者简介
第1章 综合布线系统 1
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 1
1.1.1 工作区子系统 1
1.1.2 水平干线子系统 2
1.1.3 管理间子系统 3
1.1.4 垂直干线子系统 3
1.1.5 建筑群子系统 4
1.1.6 设备间子系统 4
1.2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4
1.3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5
1.3.1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5
1.3.2 综合布线标准要点 5
1.4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等级 6
1.4.1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 6
1.4.2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 7
1.4.3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 7
1.5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要点 7
1.6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8
译者序
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是建设一批能够培养大量具有竞争能力的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基地,面向就业,产学结合,为我国专科层次软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示范作用。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有别于传统高职教育的鲜明特点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参加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点,以职业技术需要为依据,针对行业按需培养具有良好实践技能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体,而且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在教学中起到保证教学质量、主导教学方向的作用。虽然软件职业技术教育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有些课程还来不及编写专用的教材,还不同程度地借用着本科教材或沿用“本科压缩型”的专科教材和使用自编校内讲义,或者理论偏深,或者内容过于肤浅,或者知识过于陈旧,或者缺乏高职特色且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实例。显然,这样的教材是不适合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用来培养大量就业能力强的高质量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实现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计划,不断推进软件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使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材建设与之相适应。为适应二年制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的需要,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秉承“出版要为教育服务”的理念,组织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和相关院校的“双师型”优秀骨干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密切配合实训,认真规划了当前急需的各种教材,从而倾心编写和出版了编写一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与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有机结合的实用教材。
首批推出的是最有创新点和最具特色的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其鲜明特色是:
(1)定位准确。本着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国际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课教学计划,坚持学科定位,坚持办学方向,大力推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融会贯通于教材之中。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优势明显。繁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事业,提高教材质量的基础和关键是教师。为此,我们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他们都是知识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所从事的都是其所在学校有学科优势的专业。他们在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辩证统一的关系方面有独到见解。在内容的组织上,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正确把握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力争编写出高质量、有特色、有水平的好教材,以实现教材内容和体系的创新。
(3)特色鲜明。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了二年制软件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建设中不断改进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具有高职特色的培养模式,既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适当阐述技术原理和依据,更重视案例式教学方法。各门基础理论课内容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其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学习专业课的需要,“够用为主”。对学生向专业高层次发展很重要的那些内容,或扼要概述,或归为自学部分。这为学生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便利,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选的例题、习题或案例均贴近实际,通过实习实训课练习实际操作,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强化动手能力训练,以适应对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有利于快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在这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始终贯彻了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从而确保这套教材质优实用、特色十足。
(4)精益求精。为了确保这套教材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变化,突出先进性;确保提高教材建设的水平,突出创新性;确保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内,在强化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下功夫,突出实用性;确保总结以往教材建设的经验,切实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针对性,各参编单位认真组织,精心筹划,从大纲拟定到内容撰写,反复推敲,几易其稿,彻底摒弃了低水平的“剪刀+浆糊”式的“编”书方式;各主审单位高度负责,对每次修改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如此,每本专业教材还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编或担任主审,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对确保教材的品高质优、简洁实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5)科学严谨。主要体现在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两方面。一方面教材体系较好地体现了本门学科的内在科学逻辑,教材自身的章节与章节之间,内容、习题和附录之间等,都体现了科学的逻辑结构,恰当地反映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外在联系。对基本概念、定理、定义的阐述准确无误,符合科学的抽象;对基本原理的论证、公式推导等符合科学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与教材的整个内容配套和协调,同时还涵盖了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展示了本学科当前发展的最新水平,进而有利于培养出富有时代气息、适应未来专业和学科发展需要的现代应用型技术人才。
(6)配套建设。为了给广大用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教材的配套建设方面,我们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从而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为了不断改进教材的出版质量,我们将加强对教材的质量跟踪,采取多种形式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对使用教材质量的反映,并且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而不断修订。我们热诚欢迎广大读者及时向我们反馈质量信息,以便在后续教材建设(编写出版一批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教材)中时做得更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更适用的优秀教材。
前言
本书围绕“网络工程、综合布线”而展开,从基础知识到当前最新的集成布线系统、从布线基本概念到布线的施工技术均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使读者不但掌握综合布线的基础知识,而且知道怎样去做方案、怎样配置设备、怎样选择传输介质、怎样去施工、怎样去测试、怎样去组织验收鉴定,并给出了无线网络的最新知识。
基础知识的内容为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数据传输介质、网络互联设备、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线槽规格和品种。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能为读者进行网络总体方案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方案基本设计的内容为网络总体方案设计、网络布线工程系统设计技术,并提供一个方案实例样本供读者参考。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读者能够自主地进行方案设计。
施工技术的内容为网络工程布线技术。详细地介绍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楼宇管理子系统、布线技巧等方面的施工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光纤ST头制作技术、数据点/语音点互换技术,使读者能够独立地进行网络工程施工。
测试和标准的内容有测试、网络综合布线规范标准。介绍了3类、4类、5类、超5类、6类线的测试工具,大对数线、光缆测试工具、测试内容、测试方法的有关技术。
验收与鉴定的内容有网络工程的验收与鉴定。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使读者知道验收有哪些环节需要注意,鉴定需要做哪些材料。本书提供一个工程验收鉴定会所需要的材料样本供读者参考。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做到:会进行方案设计、工程施工、测试、组织验收和鉴定。
为了帮助读者更快掌握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我们还提供了相关技术资料(电子版);还为教师提供了本书的课件和部分习题答案。需要以上资料者,请访问华章网站:www.hzbook.com。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潘朝阳、张久军等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李春山、李勇、李淑春、黎娜、黎萍、黎军为本书写作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张维、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向东明老师、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张风生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借此机会对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黎连业
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