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Six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采用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以整个信息系统构件和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为主线,全方位分析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层面。书中每一章都提供了大量的引用案例,生动翔实,附有大量各类习题,深刻实用,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书中所述理论,及时运用所学知识。主要特点如下:
平衡概念、工具、技术以及应用等各方面内容所占的比重
提供丰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例子
结合传统方法(如结构化分析和信息工程)和新方法(如面向对象分析、敏捷开发和快速应用开发) 本书是介绍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原理、方法、技术、工具和应用的力作,自问世以来,广受欢迎,以至于一版再版,延续至今。
本书采用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以整个信息系统构件(基于Zachman框架)和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FAST方法学)为主线,详细探讨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跨生命周期的活动。另外,书中每一章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讨论题、研究题和小型案例,以加深读者对书中所述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掌握。
本书内容丰富、详实生动,特别适合作为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软件工程、系统分析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作译者
技术部门的企业应用部副总裁。Whitten教授自1979年在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任教以来,长期讲授系统分析和设计课程,曾两次荣获James G.Dwyer最佳教师奖。1984年升任教授后,开始编著《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目前已经出版到第6版。该书长期处于同类书销售排行榜第1名,被700多所学校采纳作为教材。Whitten教授是多个学术组织的活跃成员,其中包括:信息技术专业学会(AITP)、信息系统学会(AIS)、计算机学会(ACM)、信息管理协会(SOM)等。
Lonnie D.Bentley 美国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企业应用系统、业务过程重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快速应用开发(日AD)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Kevin C.Dittman 美国普度大学计算机技术系助理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快速应用开发(RAD)和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目录
专家指导委员会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
第1章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
音阶娱乐俱乐部案例研究
1. 1 系统分析和设计框架
1.2 参与者--系统关联人员
1.2.1 系统所有者
1.2.2 系统用户
1.2.3 系统设计人员
1.2.4 系统构造人员
1.2.5 系统分析员
1.2.6 外部服务提供者
1.2.7 项目经理
1.3 现代信息系统的企业驱动力
1.3.1 经济全球化
1.3.2 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
译者序
本书是一本介绍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原理、方法、技术、工具和应用的教科书,它以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构件(基于Zachman框架)和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FAST方法学)为主线,详细探讨了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活动以及跨生命周期活动。其重点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前期和中期活动,即系统分析和设计活动。
本书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信息系统构件、信息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第二部分论述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系统分析、需求获取的调查研究技术、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数据建模和分析、过程建模技术;第三部分讲解系统设计方法,包括系统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架构和建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以及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和建模的技术;第四部分介绍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后的工作,即系统生命周期后期活动,具体包括系统构造、实现、运行和支持活动。
本书除了内容全面之外,另一独特之处是突出实践。书中采用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贯穿各种方法、技术和工具的讲解过程。当你读完本书内容,也就学习了一个完整信息系统开发案例。本书每章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讨论题、研究题和小型案例,用以加强对书中所述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掌握。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本优秀的关于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教材,特别适合作为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和参考用书。
由于时间所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04年3月
前言
建议学生首先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入门课程。学习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对提高本书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我们为何写作本书
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学生愈发表现为"面向客户型",部分原因是由于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促进了质量、竞争和职业交流。他们期望在学完一门课程后得到的不只是学分,或者是以后将从所学中获益的许诺,他们想"实践"所学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我们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力求达到:1)平衡概念、工具、技术及其应用等各方面内容所占的比重;2)同其他书相比,提供更丰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例子;3)平衡传统方法(如结构化分析和信息工程)和新方法(如面向对象分析、敏捷开发和快速应用开发)内容所占的比重。另外,本书也可以作为目前最佳实践的高级课程教材和专业参考书。
我们仍然采用生动活泼、谈话式的风格写作本书,这种方法(再加上大量的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6版的修改
我们保留了先前版本中读者喜欢的特征,在不断改进这一宗旨的指导下,又进行了如下修改:
·集成了面向对象内容:根据使用以前版本的读者的反馈,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章节已经加入到本书的主体内容中。第11章和第18章扩充了系统分析和设计中最常用的UML工具和技术。
·用例(use case):本版中增加了新的一章,专门介绍作为需求规格说明工具的用例。尽管用例经常被错误地看成是一种面向对象工具,但在第7章中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用例,为系统开发方法的多样性添彩。
·简化了Zachman框架的表现方式:我们继续采用基于Zachman信息系统架构框架的矩阵框架来组织各个主题的基础概念。第6版的框架结构做了修改和简化以反映现代的技术和方法。该框架不仅被可视化地集成到本书的系统开发方法中,而且在每章的开始处作为该章的指南使用,展示框架的哪一部分同该章有关。框架的各列用于表示信息系统的三个主要目标:1)改进信息和知识管理;2)改进业务过程;3)改进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通信。
·增加了技术内容:本版增加了移动计算和远程办公的内容,讨论了如今的分析员作为架构师和集成师的角色。在系统开发中,我们还引入了图形艺术家和网站设计人员的角色,几乎在每章开始的案例中都可以找到它们。
·更清晰的开发选项表示法:修改后的系统开发内容使项目确定和选择更清晰。具体内容包括系统开发范例和方法的分类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的解释,以便更好地开发范例。
·拓宽了可选方法的内容:新介绍的方法包括极限编程和敏捷开发。
·改进了新型应用的内容:第6版进一步强调了用于开发客户/服务器应用和以(Web为中心的应用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体现了因特网、公司内联网和公司间外联网作为主流应用架构。
·加强了自动化工具的内容:用于系统分析、设计和构造的自动化工具(例如CASE和RAD)的使用再次在书中得到强化。在第6版中演示的部分工具包括Visio Professional、System Architect、Project和VisualBasic。
·优化了项目管理内容:修改了项目管理章节,包括了更多的CMM和行业惯例的内容。
第4章介绍了项目办公室和虚拟团队的概念,并介绍了风险管理、变化管理和预期管理的内容。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4个部分。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要求选择部分章节,或者重新安排各章的顺序。在写作中,各章之间尽量保持独立,以尽可能地满足各种学习的需求。为此,书中甚至反复介绍相应的概念和词汇。
第一部分,系统开发项目环境,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和过程。第1章到第4章分别向学生介绍系统分析员、其他项目团队成员(包括用户和管理者)、信息系统构件(基于Zachman框架)、一个现代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第一部分可以读得快一些,有些读者也可以跳过第4章,或者把这一章推迟到本书最后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