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还可供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微生物、微生物学
1.2 环境微生物学
1.3 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1.4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2章 微生物形态和结构
2.1 原核微生物
2.2 真核微生物
2.3 非细胞形态生物——病毒
第3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3.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3.2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
3.3 微生物的培养基
3.4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3.5 微生物的生长
第4章 微生物的代谢
4.1 微生物的酶
4.2 微生物的产能途径
4.3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前言
微生物学包括四个部分基本内容: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本质上依然是微生物学,只是侧重关心污染物降解、转化和消除。几乎每一种天然化合物都有相应的微生物能够降解它,但是仅仅靠微生物的自然分布往往不能满足高效处理污染物的目的,常常需要借助于工程设施来强化微生物的作用。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涉及到工程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工艺流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行管理等许多方面,做好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微生物学基本知识。此外,利用微生物来处理污染物,可能遇到各种不同的污染物,往往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工艺加以处理,但是不管什么污染物和工艺,只要用微生物来处理,其原理是相同的。因此,本书强调微生物学一般原理。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是环境微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方向,这是客观存在的现状。水处理技术领域中一些知名国际性杂志如Water Research,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近年常有关于分子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报道,更不用说环境微生物学方面的杂志了(如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icrobial Ecology,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等)。作为一本教材,应该反映这一现状。此外,微生物学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作用已广为人知。早在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初期,人们就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形态,建立了环境条件—基质特征—微生物类群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了“指示生物”的概念,并在工艺的选择、设施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方面发挥了指导性作用,特别是对以去除COD为主要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今天,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手段所能得到的信息已经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的能力,前者已经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和跟踪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时空变化、微生物的原位功能、特定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活性等,也有用于诊断工程设施运行状况的成功实例。相信在微生物学家与环境工程学家共同努力下,分子微生物生态学信息将在污染物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书强调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内容。..
全书由殷士学统稿。第1章由殷士学编写,第2章由罗亚平编写,第3、4章由陈超猛编写,第5、6章由梅丽娟编写,第7、8章由林海编写,第9章由朴哲编写,第10章由罗亚平、殷士学、胡健编写。清华大学吴晓磊教授审阅了全书,并提出很多宝贵建议,在此深表感谢。单君、何芳、施林林校对全书,特此致谢。
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编写时间,书内的编写缺陷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