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陈花玲
-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096856
- 上架时间:2004-11-24
- 出版日期:2004 年7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40
- 版次:1-2
- 所属分类: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 > 机械工程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工学 > 机械类
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机械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各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相应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上篇 测试基础
1 绪论
1.1 本课程的意义
1.2 测试方法的分类及测试系统的组成
1.2.1 测试方法的分类
1.2.2 测试系统的组成
1.3 测试技术的发展
1.3.1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1.3.2 计算机测试技术的发展
1.4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思考题与习题
2 机械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2.1 信号的分类
2.2 信号的描述与分析
2.3 信号的频谱分析
2.3.1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2.3.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2.3.3 随机信号的频谱分析
前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趋势,原有的机械类和能动类两大专业势必会进一步合并,显然现有的机类教材是无法满足这个宽口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大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此同时,测试技术作为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实用技术,一方面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测试基础理论知识与实用测试技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测试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才能有助于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等为基础的现代测试技术在整个测试技术领域知识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有必要在现有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增新弃旧,优化组合,编写一本适应于大机类专业的“测试技术”主干课程教材。
本教材定名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
1.既重视了测试技术基础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实用测试技术的介绍。全书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为测试基础篇,它借助了原机械类教材的优势,着重讲解信号分析、测量装置基本特性、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信号的获取与调理以及计算机测试技术等;下篇为实用测试技术篇,它综合了原能动类教材的长处,重在介绍力、压力和位移、温度、振动和噪声、转速与功率、流量与流速等常见机械工程参数的实用测量技术。
2.本教材不是原有两类教材的简单合并,而是力求创新、优化重组教材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其一将以往机械类教材的“传感器”和“信号调理”两部分章节重组为“信号获取与调理”一章,并放在了基础篇,以突出该两部分内容的关联性;其二是在基础篇增添了“计算机测试技术”一章,试图反映测试技术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及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并帮助学生或工程技术人员学会运用所学测试技术知识设计或构成现代的测试系统。
3.机械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非电量电测技术为主干讲解内容,同时又根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一级学科相应专业的实际需要,兼顾了其它方法的测量技术,如流量与流速测量技术等;同时又在本教材的尾部增加了“其它测试技术”一章,重在介绍一些先进的测试技术或特种的测试技术,诸如激光、CCD、光纤等典型的光测技术和红外、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试图与前述的常规测量方法相得益彰。
4.注重了“测试技术”课程与其相关工程技术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的相互位置和关系,试图达到既保证本门课程具有体系完整性,又能尽量避免与其它相关主干课程(譬如“控制工程基础”、“数控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发生冲突,同时又能更好地为后续专业选修课程(譬如“自动化元件”、“现代信号分析方法”、“机械故障诊断”、“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微机自动检测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设计”等)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本教材建议的教学学时数为40-60学时。测试基础篇为本科生教学必讲内容,实用测试技术篇为选讲内容,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学时数或其它的具体情况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章节内容讲授,并应辅助以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
全书共分十二章,其中,第一、九章由西安交通大学陈花玲教授编写,第二、三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周锁讲师编写,第四章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松龄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铭华讲师共同编写,第五章由西安理工大学杨静讲师编写,第六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小栋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松龄副教授共同编写,第七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小栋副教授、吴筱敏副教授编写,第八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厉彦忠教授编写,第十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吴筱敏副教授编写,第十一章由西安交通大学王铭华讲师编写,第十二章由西安交通大学张小栋副教授编写,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苗晓燕讲师也参加了部分章节的初稿编写。全书由陈花玲教授担任主编,厉彦忠教授和张小栋副教授2人担任副主编,并共同负责全书统稿及修改工作。
鉴于本教材的上述特点,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编辑室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同策划与组织的“西部地区部分高校机械类主干课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对本教材审定后,同意将本教材纳入该系列教材之中,并计划首批出版。在此,编者对机械工业出版社及该编审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自动检测分会(即原西北分会)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石秀华教授为本教材主审,从教材的编写提纲到最后的定稿过程中无不浸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分会秘书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也一直关心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曾为教材的撰写成稿提出许多宝贵的改进意见。此外,清华大学严普强教授仔细阅读了本教材的编写大纲,并提出一些宝贵的编写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者衷心地期望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学生在阅读本教材之后,能提出宝贵的反馈意见,共同为提高该教材的质量而努力。为此,我们将不胜感谢。...
编者
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