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以JavaScript视角看整个计算机语言的世界,小角度引来的大话题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JavaScript语言精髓与编程实践(第2版)》详细讲述JavaScript 作为一种混合式语言的各方面特性,包括过程式、面向对象、函数式和动态语言特性等,在动态函数式语言特性方面有着尤为细致的讲述。本书的主要努力之一,就是分解出这些语言原子,并重现将它们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复杂性到单一语言特性的还原过程,读者可了解到语言的本质,以及“层出不穷的语言特性”背后的真相。
《JavaScript语言精髓与编程实践(第2版)》主要的著述目的是基于一种形式上简单的语言来讲述“语言的本质及其应用”。本书详细讲述了通过框架执行过程来构造一个JavaScript 扩展框架的方法,并完整地讲述了框架扩展中各种设计取舍,因此可以作为研究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时的参考,用以展示现实系统如何实现经典理论中的各种编程范型。
作译者
◆2001年,主持完成的“极光数据处理仓库中心系统”被河南省信息产业厅授予省高新技术产品二等奖。
◆2003年,被美国Borland公司授予 “Borland Delphi产品专家”称号。
◆2004年,出版《Delphi源代码分析》,被誉为“Delphi领域精品著作”。
◆2005年,发布《大道至简》电子版(第一版)。
◆2006年,发起开源项目QomolangmaOpenProiect,探讨语言系统基础技术。
◆2007年3月,出版《大道至简》(第二版)。
◆2008年3月,出版《JavaScript语言精髓与编程实践》第一版。
目录
第1部分 语言基础
第1章 十年JavaScript 3
1.1 网页中的代码 3
1.1.1 新鲜的玩意儿 3
1.1.2 第一段在网页中的代码 4
1.1.3 最初的价值 5
1.2 用JavaScript来写浏览器上的应用 7
1.2.1 我要做一个聊天室 7
1.2.2 Flash的一席之地 9
1.2.3 RWC与RIA之争 10
1.3 没有框架与库的语言能怎样发展呢 12
1.3.1 做一个框架 12
1.3.2 重写框架的语言层 15
1.3.3 富浏览器端开发与AJAX 16
1.4 语言的进化 18
1.4.1 Qomo的重生 18
1.4.2 QoBean是对语言的重新组织 18
1.4.3 JavaScript作为一门语言的进化 19
1.5 为JavaScript正名 22
前言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这约定了语言的“工具”本质,以及“交流”的功用。“工具”的选择只在于“功用”是否能达到,而不在于工具是什么。
在数千年之前,远古祭师手中的神杖就是他们与神交流的工具。祭师让世人相信他们敬畏的是神,而世人只需要相信那柄神杖。于是,假如祭师不小心丢掉了神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再做一根。甚至,他们可以随时将旧的换成更新或更旧的神杖,只要他们宣称这是一根更有利于通神的杖。对此,世人往往做出迷惑的表情,或者呈现欢欣鼓舞的情状。今天,这种表情或情状一样地出现在大多数程序员的脸上,出现在他们听闻到新计算机语言被创生的时刻。
神杖换了,祭师还是祭师,世人还是会把头叩得山响。祭师掌握了与神交流的方法(如果真如同他们自己说的那样),而世人只看见了神杖。
所以,泛义的工具是文明的基础,而确指的工具却是愚人的器物。
计算机语言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例如高级语言或者低级语言。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就是将计算机语言分为“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事物就是如此,如果用一对绝对反义的词来分类,就相当于涵盖了事物的全体。当然,按照中国人中庸平和的观点,以及保守人士对未知可能性的假设,我们还可以设定一种中间态:半动态语言。你当然也可以叫它半静态语言。
所以,我们现在是在讨论一种很泛义的计算机语言工具。至少在眼下,它(在分类概念中)涵盖了计算机语言的二分之一。当然,限于我自身的能力,我只能讨论一种确指的工具,例如JavaScript。但我希望你由此看到的是计算机编程方法的基础,而不是某种愚人的器物。JavaScript 的生命力可能足够顽强,我假定它比C 语言还顽强,甚至比你我的生命都顽强。但它只是愚人的器物,因此反过来说:它能不能长久地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作为这“二分之一的泛义”来供我们讨论。
分类法
打开一副新扑克牌,我们总看到它被整齐地排在那里,从A 到K 及大小王。接下来,我们将它一分为二,然后交叉在一起;再分开,再交叉……但是在重新开局之前,你是否注意到:在上述过程中,牌局的复杂性其实不是由“分开”这个动作导致的,而是由“交叉”这个动作导致的。
所以分类法本身并不会导致复杂性。就如同一副新牌只有4 套A~K,我们可以按13种牌面来分类,也可以按4 种花色来分类。当你从牌盒里把它们拿出来的时候,无论它们是以哪种方式分类的,这副牌都不混乱。混乱的起因,在于你交叉了这些分类。
同样的道理,如果世界上只有动态、静态两种语言,或者真有半动态语言而你又有明确的“分类法”,那么开发人员将会迎来清醒、明朗的每一天:我们再也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古怪语言了。
然而,第一个问题便来自于分类本身。因为“非此即彼”的分类必然导致特性的缺失——如果没有这样“非此即彼”的标准就不可能形成分类,但特性的缺失又正是开发人员所不能容忍的。
我们一方面吃着碗里的,一方面念着锅里的。即使锅里漂起来的那片菜叶未见得有碗里的肉好吃,我们也一定要捞起来尝尝。而且大多数时候,由于我们吃肉吃腻了嘴,因此会觉得那片菜叶味道更好。所以,是我们的个性决定了我们做不成绝对的素食者或肉食者。
当然,更有一些人说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新的东西来使我们更加强健。但不幸的是,大多数提出这种需求的人,都在寻求纯质银弹或混合毒剂。无论如何,他们要么相信总有一种事物是完美武器,要么相信更多的特性放在一起就变成了魔力的来源。
我不偏向两种方法之任一。但是我显然看到了这样的结果,前者是我们在不断地创造并特化某种特性,后者是我们在不断地混合种种特性。
更进一步地说,前者在产生新的分类法以试图让武器变得完美,后者则通过混淆不同的分类法,以期望通过突变而产生奇迹。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需要更多的分类法。
函数式语言就是来源于另外的一种分类法。不过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法是计算机语言的原理之一。基本上来说,这种分类法在电子计算机的实体出现以前就已经诞生了。这种分类法的基础是“运算产生结果,还是运算影响结果”。前一种思想产生了函数式语言(如LISP)所在的“说明式语言”这一分类,后者则产生了我们现在常见的C、C++等语言所在的“命令式语言”这一分类。
然而我们已经说过,人们需要更多的分类的目的,是要么找到类似银弹的完美武器,要么找到混合毒剂。所以一方面很多人宣称“函数式是语言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把这种分类法与其他分类法混在一起,于是变成了我们这本书所要讲述的“动态函数式语言”。毋庸置疑的是:还会有更多的混合法产生。因为保罗? 格雷厄姆(PaulGraham)已经做过这样的总结:“二十年来,开发新编程语言的一个流行的秘诀是:取C 语言的计算模式,逐渐地往上加LISP 模式的特性,例如运行时类型和无用单元收集。”
然而,这毕竟只是“创生一种新语言”的魔法。那么,到底有没有让我们在这浩如烟海的语言家族中,找到学习方法的魔法呢?
我的答案是:看清语言的本质,而不是试图学会一门语言。当然,这看起来非常概念化。甚至有人说我可能是从某本教材中抄来的,另外一些人又说我试图在这本书里宣讲类似于我那本《大道至简》里的老庄学说。
序言
《世界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语言》节选
什么才是决定语言的未来的思想呢?或者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提出这个问题:世
界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语言?
特性众多、适应性强,就是将来语言的特点吗?我们知道现在的C#与Java 都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与特定的系统相关,就是语言的出路吗?例如曾经的VC++,以及它面向不同平台的版本。当然,与此类似的语言,还有C,以及汇编语言等。
这些例举其实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语言,所不同的无非是此处的环境的大小。这其实也是程序员的心病:我们到底选Windows 平台,还是Java 平台,或者Linux 系统,再或者是……我们总是在不同的厂商及其支持的平台中选择,而最终这种选择又决定了我们所使用的语言。这与喜好无关,也与语言的好坏无关,不过是一种趋利的选择罢了。所以你在使用着的也许只是一种“并不那么‘好’”,以及并不能令你那么开心地编程的语言。你越发辛勤地工作,越发地为这些语言摇旗鼓噪,你也就离语言的真相越来越远。
当然,这不过是一种假设。但是,真相不都是从假设开始的吗?
语言有些很纯粹,有些则以混杂著称。如果编程世界只有一种语言,无论它何等复杂,也必因毫无比较而显得足够纯粹。所以只有在多种语言之间比较,才会有纯粹或混杂的差异:纯粹与混杂总是以一种或多种分类法为背景来描述的。
因此我们了解这些类属概念的标准、原则,也就回溯到了种种语言的本质:它是什么、怎么样,以及如何工作。这本书,将这些分类回溯到两种极端的对立:命令式与说明式、动态与静态。我讲述除了静态语言(一般是指类似C、C++、Delphi 等的强类型、静态、编译型语言)之外的其他三种类型。正是从根底里具有这三种类型的特性,所以JavaScript 具有令人相当困扰的混合语言特性。分离它们,并揭示将它们混沌一物的方法与过程,如历经涅磐。在这一经历中,这本书就是我的所得。
多年以来,我在我所看不见的黑暗与看得见的梦境中追寻着答案。这本书是我最终的结论,或者结论面前的最后一层表象:我们需要从纯化的语言中领悟到编程的本质,并以混杂的语言来创造我们的世界。我看到:局部的、纯化的语言可能带来独特的性质,而从全局来看,世界是因为混杂而变得有声有色。如果上帝不说“要有光”,那么我们将不能了解世象之表;而世象有了表面,便有了混杂的色彩,我们便看不见光之外的一切事物。我们依赖于光明,而事实是光明遮住了黑暗。如同你现在正在使用的那一种、两种或更多种语言,阻碍了你看到你的未来。
周爱民
2009 年1 月于本书精简版序
第 1 版 代序
学两种语言
《我的程序语言实践》节选
《程序设计语言——实践之路》一书对“语言”有一个分类法,将语言分类为“说明式”与“命令式”两种。Delphi 以及C、C++、Java、C#等都被分在“命令式”语言范型的范畴,“函数式”语言则是“说明式”范型中的一种。如今我回顾自己对语言的学习,其实十年也就学会了两种语言:一种是命令式的Pascal/Delphi,另一种则是说明式的JavaScript。当然,从语言的实现方式来看,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
这便是我程序员生涯的全部了。
我毕竟不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而只是其应用的实践者,因此我从一开始就缺乏对“程序”的某些科学的或学术层面上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也许有些人一开始就认识到程序便是如此,或者一种语言就应当是这样构成和实现的,那么他可能是从计算机科学走向应用,故而比我了解得多些。而我,大概在十年前学习编程以及在后来很多年的实践中,仅被要求“写出代码”而从未被要求了解“什么是语言”。所以我才会后知后觉,才会在很长的时间里迷失于那些精细的、沟壑纵横的语言表面而不自知。然而一如我现在所见到的,与我曾相同地行进于那些沟壑的朋友,仍然在持续地迷惑着、盲目着,全然无觉于沟壑之外的瑰丽与宏伟。
前些天写过一篇博客,是推荐那篇“十年学会编程”的。那篇文章道出了我在十年编程实践之后,对程序语言的最深刻的感悟。我们学习语言其实不必太多,深入一两种就可以了。如果在一种类型的语言上翻来覆去,例如不断地学C、Delphi、Java、C#……无非是求生存、讨生活,或者用以装点个人简历,于编程能力的提高用处是不大的。更多的人,因为面临太多的语言选择而浅尝辄止,多年之后仍远离程序根本,成为书写代码的机器,把书写代码的行数、程序个数或编程年限作为简历中最显要的成果。这在明眼人看来,不过是熟练的砌砖工而已。
我在《大道至简》中说“如今我已经不再专注于语言”。其实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我就已经开始了对JavaScript 的深入研究。在如此深入地研究一种语言,进而与另一种全然有别的语言比较之后,我对“程序=算法+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尽管这句名言从来未因我的认识而变化过,从来未因说明与命令的编程方式而变化过,也从来未因动态与静态的实现方法而变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