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Excel的初学者,想循序渐进地学习Excel表格处理的应用经验。
如果你是急于提高Excel应用水平的用户,想寻求表格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并达到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程度。
如果你是文员、***、企业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人员、财务人员、统计人员、营销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想快速掌握所需要的办公操作知识和具体案例的实现,并查询到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张二峰、厉志强主编的《这样用Excel——轻松制作专业的数据图表》都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书重在讲述使用Excel的体验,而不是大多数书籍所偏重的Excel应用知识的讲解或案例的综合应用。
本书内容涵盖了“经验与体会”、“归纳与总结”、“穿插性案例解析”、“帮你来解决一些问题吧”等方面,能够帮助你真正提高Excel的应用能力,本书不但总结了处理案例的各种技能知识,还融入了大量应用过程中的各种体会、经验和总结,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始的五步工作、高效准确的数据输入与编辑、突出显示数据要点与格式、利用非数据图形和图示、计算功能尽收眼底、图表——会说话的数据、数据基本分析、数据透视分析、数据假设分析、为数据安全加把锁和数据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目录
1.1 也谈表格设计
1.1.1 从一个例子说起
1.1.2 清晰、简洁、漂亮的表格要注意什么
1.2 工作从这里开始(第一步)
1.2.1 寻求符合自己要求的界面风格
1.2.2 在新建和打开时需要注意的
1.2.3 谈谈工作表
1.3 将数据输入表中(第二步)
1.3.1 输入数据前要弄明白的
1.3.2 先设置格式,再输入数据
1.3.3 提高输入的效率
1.4 用公式和函数来计算(第三步)
1.4.1 运用自动计算
1.4.2 如此调用函数
1.4.3 我的一些体会
1.5 快速完成格式设置(第四步)
1.5.1 数据对齐听我说
1.5.2 快速设置边框和填充
1.5.3 直接套用表格和单元格样式
前言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用Word!》、《这样用Excel!》和《这样用PPT!》的原因,希望这三本书能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
这三本书在写法上采取了崭新的思路,重点讲述的是“体验Office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笔者认为在自动化办公已经普及的今天,大家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些点点滴滴。
我们在这里提供的捷径是:
《这样用Excel!》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用10个N来表示:N个知识体系、N个经验、N个体会、N个问题解决、N个处理比较、N个案例解析、N个归纳、N个总结、N个技巧和N个注意提示。
浅析其他的Office类图书
为了让大家学好Office,许多教学工作者都煞费苦心,各类书籍层出不穷。
这些书籍大致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以Office软件功能为主线;第二类是以实例应用为主线;第三类是技巧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应用Office,应该从何学起?”,“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快速成为Office高手?”,“那些Office高手都是如何炼成的?”等等。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却远比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要复杂得多。
用以上三类书籍,恐怕很难能回答上述问题。
(1)对于一些以功能为主线的书籍:在学完后,当面对一些问题或案例时,对于如何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却发现自己仍一知半解。许多书籍甚至是一个“帮助”的翻版,学习过程会让你精疲力尽,不如省下银子,按一下F1键,查查帮助吧!
(2)对于实例应用为主线的书籍:笔者翻阅过许多与案例关联的书籍,好像找不出一本在学习后真正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实现案例效果的终极目标而奋斗着所有的步骤细节,而对一些处理方法上的经验体会、分析和归纳基本上是空白。
(3)对于技巧类的书籍:很明显内容体系不够完整,缺乏系统性,用来查询比较适用。
当然,假如你有时间和精力,用以上三类书籍来学通Office,也不是没有可能,你可以多花一些银子购买多本这样的书籍,然后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反反复复的推敲,慢慢也会有一些积累。
本书适合的读者
如果你是Excel的初学者,想循序渐进地学习Excel表格处理的应用经验。
如果你是急于提高Excel应用水平的用户,想寻求表格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并达到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程度。
如果你是文员、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数据分析人员、财务人员、统计人员、营销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想快速掌握所需要的办公操作知识和具体案例的实现,并查询到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本书都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本书作者
本书主编为张二峰(负责教材提纲设计并编写第1章)和厉志强(负责稿件主审并编写第11章),副主编为张五成和李文泽(负责稿件初审和视频教程开发)。本书其他编写人员有:彭宗勤(编写第2章到第6章)、刘小红(编写第7章和第8章)、王飞(编写第9章和第10章)。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徐建平、李庆亮、彭颖俐、刘文、彭胜伟、崔朝旭、彭冠宇和邓志伟参与了本书的实例制作和内容的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