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审并确认的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本书的出版是市教委指导和支持的结果,是众多专家和同仁大力帮助的结果,是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多年合作的结果,是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晶。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和科研的经验与体会,并汲取国内外操作系统方面优秀教材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本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精神,遵循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兼顾考研的需要,力求编写一本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目录
1.1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1 处理器
1.1.2 存储器
1.1.3 I/O设备
1.1.4 总线
1.2 什么是操作系统
1.2.1 操作系统概念
1.2.2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2.3 操作系统的地位
1.2.4 操作系统的服务与服务方式
1.3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3.1 操作系统的形成
1.3.2 操作系统的发展
1.3.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1.4 操作系统的类型
1.4.1 多道批处理系统
1.4.2 分时系统
1.4.3 实时系统
1.4.4 个人机(PC)系统
前言
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和科研的经验与体会,并汲取国内外操作系统方面优秀教材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本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精神,遵循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兼顾考研的需要,力求编写一本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教材。
目前,用于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操作系统教材较多,各有特色。
本教材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既讲述传统和现代理论,又介绍最新开发应用技术,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来说,本教材注意了以下4个方面。
① 传统经典理论与现代最新技术相结合,便于学习上循序渐进,不割断历史,又着眼未来发展,考虑到与今后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既介绍作业、进程等方面的传统理论,又讲解线程、分布式操作系统、系统安全与保护等最新概念和技术。
② 常用操作系统实例介绍与Linux系统的重点分析。不仅对UNIX, Windows 2000的结构及特点进行简要介绍,而且分析介绍了Linux的结构与算法,以期学生能尝试开发操作系统。
③ 理论要系统,但不是“大全”;知识要先进,又不同于研究生教材;概念要准确,内容讲述又不能呈现简单“条文”式;突出基本点和要点,便于自学和网上教学;篇幅适中,以便于教与学。
④ 体现“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新理念。在讲授方法上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引出问题,再给出概念、实现技术和典型算法,然后予以适当总结。
全书共分14章:第1章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特征、发展历程和结构;第2章至第7章分别讲述进程和线程管理、死锁、调度、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输入/输出管理;第8章讲述中断和信号机制,通过示例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协调工作;第9章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第10章讲述分布式操作系统;第11章讲述系统的安全与保护;第12章至第14章分别介绍UNIX, Linux和Windows 2000三个常用操作系统的实现技术。
由于各学校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及学生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应用本教材授课时,可以对内容酌情进行取舍。如果课时较充分(如70个学时左右),可以讲授全部内容。如果课时较少(如50个学时左右),可对各章内容重点讲解,突出基本内容,对于较深入的算法和具体实现可以略讲或不讲,由学生自学。本书附录中给出了各章的习题参考答案,其出发点是为了便于自学自测,提高教学效果。请读者正确使用这部分内容,自觉主动地学习,避免对它的依赖性。为便于广大教师授课,本书将配套提供电子教案。可通过登录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资源网站http://edu.phei.com.cn或直接联系教材服务部010-68152204索取。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及专科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或考研参考书,以及计算机工作者的自学用书。
本书主要由孟庆昌编写,参加编写、整理、录入工作的还有刘振英、牛欣源、孟欣、张震、孟平、王友兰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又很紧,对广大读者的需求尚缺乏广泛深入的了解,书中难免存在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并及时反馈用书信息。
作 者
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