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12位来自营销、广告、公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企业界知名人士联袂推荐!
网络整合营销之道:首创、先进、科学的网络整合营销方法论体系,帮助读者彻底终结网络整合营销的混沌局面。
网络整合营销之术:书中的9大经典网络整合营销案例。实践网络整合营销的方法和技术,领略网络整合营销的策划、创意之美!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网络整合营销的道与术》简介:网络营销的趋势是整合、互动和创新,其中“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传播媒介的整合、营销方法的整合、营销目的的整合。《网络整合营销的道与术》的作者在大量富有创新性的网络整合营销案例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整合营销方法论体系(“混沌营销”理论)来阐述如何实现这三个方面的整合,能帮助广大从事网络营销工作、产品推广/策划工作、负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朋友从纷繁复杂、近乎没有头绪的网络营销工作中解放出来,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为网络营销拨云去雾、保驾护航。
所谓混沌营销,就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营销工具的整合营销方式,即网络整合营销。
理解网络整合营销的5大特性:N2N传播特性、互动特性、媒体特性、技术特性、原创特性。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互联网,更好地驾驭互联网的传播特性,这是网络整合营销的基础。
掌握网络整合营销的4种传播策略:确定网络整合营销的内涵、确定可营销的关键元素、营销资源的节奏投放、记忆的核心与碎片。它能让我们明确消费者消费的内涵是什么,能教我们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能帮助我们找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纽带——可营销的关键元素,能帮助我们洞悉消费者记忆的核心和碎片,以及合理而有效地掌控营销资源的投放。
熟悉网络整合营销的3传播渠道:话题索引的论坛传播、人际索引的博客(微博)及SNS传播、公信力索引的媒体传播。如果能有的放矢地利用这3种传播渠道,就能够掌握营销信息在网络上的主要传播方法和实质,真正做到运筹帷幄。
灵活运用网络整合营销的2种传播方式:借势传播和造势传播。两势传播体系能够让每一个营销人不再困惑于网络营销的战略,能够根据可利用的营销资源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播方案。
混沌营销的效果依据:用户是否参与其中、动机与效果统一、是否具有长尾效应。效果评估是营销环节中最易被忽视的一环,但它却是最重要的一环。明确了网络整合营销的依据后才能科学地对整个营销事件进行量化管理、跟踪与效果评估。
作译者
童佟、蔡京通、奉姝,搜狐IT创新营销团队重要成员。该团队有资深的媒体人、营销专家,也有互联网交互传播专家、互联网内容运营专家和互联网产品设计专家。其中部分成员从事互联网传播、营销工作近10年,长期致力于网络整合营销的实践与研究。本书三位作者与搜狐IT创新营销团队的其他成员共同策划并实施了“红本女”、“酷库熊”、“斑马人”、“麦霸促销员”、“泡泡女”、“司马TA”、“省女玛利亚“、“史上最贵邮票”等大量富有创新性的网络整合营销事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例如,“红本女”被《华尔街日报》撰文报道,在业界被传为佳话。本书中的案例被很多营销培训机构和营销书籍作为必选的素材。
作为搜狐IT创新营销团队的核心成员,本书作者童佟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络整合营销理论(被称为“混沌营销”理论)体系。混沌营销理论体系已经被充分证明是富有开创性和先进性的网络整合营销方法论,它首次厘清了网络整合营销的混沌状态,为中国的IT广告行业创造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并被广泛接受、认可和推崇。
目录
前言
不知不觉已经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年, 而这十年也是我生命中最精华的十年。所以,可以说我把青春献给了互联网。而互联网给了我什么?希望这本书可以是一个总结。
在这十年间,我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从搜狐在新闻中加入“我来说两句”,到天涯因为芙蓉姐姐而兴起,到百度成为全球市值前五名的互联网公司。再想想自己曾经有过的5位数的QQ号,不免有一些感慨,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这十年,有回忆,有怀念,但绝没有感伤。因为与十年前相比,中国互联网从一个让人充满好奇的新生事物变成了每个人生活中无法分割的部分。中国互联网已经从十年前的信息记录工具、信息传递工具、信息检索工具进化成为了信息创造工具、情感消费工具和商业运营工具。过去的十年,中国的互联网是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未来的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将是社会的热情参与者。
互联网所表达的世界是真实的,互联网本能地隔绝一切假的东西,互联网接受一切真的东西,无论是甜蜜的真实,还是赤裸的真实,抑或是血淋淋的真实,互联网都愿意接受并传播,这是互联网最大的优点,这也是本书阐述的核心观点:“基于互联网的真传播”。
互联网的另外一大优点是开放,互联网本能地包纳一切,在互联网上用任何一种分类法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互联网没有历史,也不需要历史,可以这么说,只有在互联网上才有真正的平等,互联网排斥任何专制,互联网上的一切行为都是自主自发的。这就是本书阐述的另外一个核心观点:“基于互联网的自传播”。
当然,本书主要讲解的还是基于互联网的营销系统,这是基于我漫长时间以来的一个困惑,我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产生GDP,互联网能够给每个网民的生活创造什么生产力?这个困惑我在最近三年来的工作中才逐渐解决,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在中国已经与许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再是茶余饭后的点缀。单纯从传播系统来说,本书提炼出互联网的三个主动传播渠道:“公信力索引的媒体传播”、“人际索引的博客传播”、“话题索引的论坛传播”。除了这三种传播体系之外,本书也尝试阐述了中国互联网主要的被动传播体系“搜索引擎传播”。这是我们对于十年互联网传播工作和三年互联网营销工作的理解,是我们对于亲自操盘的每一个互联网传播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也许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对于这些观点的价值充满自信。
本书所谈论的另外一个主要内容是关于营销的战略,我们将其称为“互联网的两势传播系统”:“造势传播”和“借势传播”。提出两势传播系统是基于我们在实践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长期困惑:一次传播应该如何开始,一次营销行为如何才能够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相匹配?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营销传播实战之后,我们自信找到了一些方法,我们也认为这些方法只有通过成功的实战案例才能够总结和提炼。在本书中,我们也将这些方法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
在营销的战术方面,本书总结了基于互联网的传播三要素:“可营销关键元素”、“节奏投放”、“记忆系统”。如果说“互联网的两势传播系统”能够让营销不再无头绪,那么“传播三要素”的作用就是让传播的运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希望本书能够对从事互联网营销工作的同仁有一些帮助,能够对从事互联网传播的同仁有一些启发,能够对从事互联网研究的老师们有一些借鉴。我们更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目前混乱的、良莠不齐的互联网营销市场有一些帮助。
感谢方刚老师,作为您的学生,希望这本书的内容不会让您失望。
感谢韩珊珊,她曾在漫长的时间中鼓励和支持着我,让我安静地完成对于本书的思考。
感谢唐克,他整理了本书的理论系统并撰写和扩充了本书的所有案例,对本书的出版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感谢本书的另外两位作者蔡京通和奉殊,他们作为主要的运营者参与了本书中的大部分传播案例的策划和执行,并撰写了本书的部分案例。
感谢董炜、崔莉莉、施丽丽、顾薇薇、张旻辉、冯郁梅、鲍娟、猪猪头、魏晓威、莎莎、鲁铃、朱安娜,感谢这些一起战斗过的朋友。
感谢所有对搜狐IT的传播实践提供过帮助的人。
未来的十年,互联网仍旧是我们的信仰和理想。
童佟
2010年8月
序言
社交媒体到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如何认识并把握它?这个问题摆在所有21世纪商业和非商业机构面前。国内营销和传播界在社交媒体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中文世界里每天都有那么多现代汉语词典从没收录过的词语会突然流行起来?百度搜索关键词排行榜和搜狗拼音输入法的普及在这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互联网好比全人类公共的大脑,每个人大脑思考的碎片都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输出,并连接到互联网上,搜索引擎将这些碎片通过智能计算整理好并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即时兴奋点是什么,输入法将这些即时兴奋点固化为公共语汇存储下来并实时更新到本地词库,方便更多人知悉、输入、查询和讨论这些兴奋点。
从统计数据看,这些兴奋点往往从社交媒体的一个节点迅速蔓延到另外一个节点,从一个小圈子人群迅速递延到另外一个小圈子,从一个社交工具快速切换到另一个社交工具,甚至从社交媒体迅速席卷到传统的文字和视频媒体,从报纸到电视屏幕到电脑到手机,平均每个兴奋点都能传播和影响到数百万人到数千万人不等,而且数月之后还在被人搜索和持续传播。
接下来的问题是,商业品牌和产品如何能够搭载互联网即时兴奋点开展有效的营销和可控的传播?仅仅通过传统的广告投放形式是否能够传播品牌和产品的准确内涵,是否能够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知悉并参与,如何做到A消费者向B消费者主动推介和基于信任的链式传播?在这个课题上,社会化媒体营销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作为传统营销模式的有益补充。
事实上,很多互联网公司品牌和互联网产品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比如优酷网搭载张钰潜规则事件的传播,开心网搭载偷菜游戏的传播,魔兽世界搭载贾君鹏事件的传播等。非互联网领域,包括IT数码领域、快速消费品领域、金融和汽车领域的企业,这两年也开始涌现出很多经典营销案例,他们是如何思考和实践的,阅读本书能够给您很多启发。
——方刚 搜狐公司副总裁
推荐序二
“石头,你一定很懂网络营销吧?”有伙伴直接问询我这位所谓的品牌营销专家。
“嗯,哦,略懂吧。”其实,我很想告诉他,我真的不懂。
因为我发现营销品类的新知更新速度,远远超过我学习的速度,总是会让你产生“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的感叹。这考验的已经不是你的知识能力,而是你的生存能力,因为网络人群的突变时代已经到来。
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普及率为31.8%。手机网民达到2.77亿,新网民62%来自手机,半年增4334万人,农村网民增速低于城镇,城乡网络鸿沟拉大,手机网户增速过快导致宽带网民比例下降,网站数量今年上半年减至279万,降幅13.7%,网民人均周上网19.8小时,商务化程度提高。
如此统计,2013年手机上网会全面超过PC上网,2015年中国网民会达到8.4亿人,网络营销已经不是手段,而是你我生活的空气了,要么转型网络思维生存,要么被突变速度的网浪海啸淹死。
我不知道你怎样,反正我有点儿晕,有点儿混沌。有意思的是,有一种理论体系被搜狐称为“混沌营销/传播体系”。
“混沌营销”可以简单地被看做是基于互联网传播工具的整合营销,用到了几乎所有互联网营销的工具和手段。但它又不是对互联网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简单合并,而是建立在互联网传播三要素(传播策略、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体系之上的营销策略组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论坛、博客、微博、视频、SNS等,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得心应手,但技术并不是互联网营销成功的关键,关键在于你对用户的了解和他们接受信息方式的把握。论坛营销、博客营销、互动营销更为全面深入地形成了“蝴蝶-飓风效应”的源泉与体系。
本书极具理论性和实战性,书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并做了详尽的分析。同时为了读者能更好地将混沌营销理论体系串联起来,还精心总结了极为经典的9个案例,值得一看。
比尔·盖茨说:我们都高估了未来两年的发展,但我们都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化。你的竞争优势与商业持久回报的明朗,也许正基于你今天对混沌营销的突破理解。
鸵鸟的幸福,只是一堆沙子,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如果你不想变成鸵鸟与鸡,开始认真与坚忍地学习吧!
煮饭时,一只螃蟹顶出锅盖,对你说:“我我我热!”答曰:想红就忍着……
媒体评论
——王帅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淘宝网首席品牌官/中国雅虎总经理
关于网络营销,华扬联众一直认为它绝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它是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正在经历全新营销的创造。每一个媒体人、广告人、广告主都是其中的创造者。本书就是一次对营销视角和观念的创造行为,从中发现新的立意,并感受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营销。
——王海龙 华扬联众广告公司副总经理
网络营销是一门学问,本书对厂商中从事营销的市场人员和专业传播机构的营销人员都能有一些启发,我推荐大家阅读本书。
——朱光 百度市场与公关高级总监(前联想集团大中华区公关及整合推广高级总监)
互联网整合营销方兴未艾,搜狐向来对互联网营销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洞见。“混沌营销”理论(网络整合营销理论)的总结和提出,希望能启发更多互联网营销同仁的灵感。
——劳博 传播和广告专业网站《广告门》CEO/主编
品牌与目标消费群的沟通是个循环体,是彼此互动的。如何在互动的过程中占据消费者更多的时间,并让其主动参与和体验是营销成功的关键。网络为品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精准的网络营销能够让品牌脱颖而出,甚至能影响消费者的生活。
——徐进 智威汤逊北京公司总经理
书中对于传播实战和业界观察的研究,印证了保罗克林多佛尔教授的观点,即互联网必定对商业战略、市场营销带来全新的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利用互联网重建营销系统,建立一个更“轻”、更高效的营销链条迫在眉睫。
——齐馨 《成功营销》杂志出品人、主编
广东有句俗语:“清水鱼塘,鱼不肥”。新媒体已经变旧了,新科技一投入市场也立刻变旧了;新旧媒体的共用,媒体与活动的整合,再加上创意元素的包装,这好像是今天的营销手法。那就更不用说多种跨界的整合,表面看起来好像很乱,但是有策略又有手法的营销手段,所产生的效果总是让人喜出望外。本书不仅对目前的营销生态环境做了一个整理与说明,而且给出了应对这种“混乱”状态的解决方案。鱼肥来自有方而非清水鱼塘,必有其道理。
——莫康孙 麦肯光明广告SGM WORKS总经理
如果你对数字营销仍然困惑,或把握不准,建议你阅读本书,它会让你对如何把握变化的媒介和消费者,如何运用越来越中心化、碎片化的媒体与目标消费者展开对话,以及如何共同创造品牌价值等有更清晰的了解。
——刘新华 宣亚传播集团首席策略官
互联网的传播模式正颠覆着传统的营销观念。如何穿透这种看似无序的“混沌”表象巧妙地“邀请”并影响受众积极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是挑战,更是机遇。本书能帮助我们直面挑战,抓住机遇!
——赵军 杰尔思行(CheilChina)大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执行创意总监
从犀利哥到“偷菜”风靡中国,本书以专家的视角抽丝剥茧般地剖析了无数互联网传播奇迹,并总结归纳出“混沌营销”理论,这是一本最好的关于中国互联网整合营销的深度教程。
——邢念庆(ID:陈墨) 陈墨网络营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