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Special Edition
- 原出版社: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插图】

编辑推荐
十周年纪念版
体味C++语言的精妙与魅力
享受与大师的心灵对话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是在C++语言和程序设计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畅销不衰的著作,由C++语言的设计者编写,对C++语言进行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论述,覆盖标准C++以及由C++所支持的关键性编程技术和设计技术。本书英文原版一经面世,即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先后被翻译成德、希、匈、西、荷、法、日、俄、中、韩等近20种语言,数以百万计的程序员从中获益,是无可取代的C++经典力作。
在本书英文原版面世10年后的今天,特别奉上十周年中文纪念版,希望众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C++开发人员能够温故而知新,印证学习心得,了解更加本质的C++知识,让获得的理论应用得更加灵活,也期望新的C++程序员从中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书写更加精彩的程序设计人生。
目录
专家指导委员会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序
第2版序
第1版序
导 论
第1章 致读者 3
1.1 本书的结构 3
1.1.1 例子和参考 4
1.1.2 练习 5
1.1.3 有关实现的注记 5
1.2 学习C++ 6
1.3 C++ 的设计 7
1.3.1 效率和结构 8
1.3.2 哲学注记 9
1.4 历史注记 9
1.5 C++ 的使用 11
1.6 C和C++ 12
译者序
要学习C++语言和程序设计,要将C++应用于程序设计实践,本书自然是必读之书。这个“特别版”以标准化的C++语言为基础,讨论了C++的各种语言特征和有效使用这一语言的程序设计技术。书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在标准库以及一般软件开发的环境下,讨论了使用C++语言编程和组织程序的许多高级技术。本书内容覆盖了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的各个方面,其技术深度与广度是举世公认的。
然而,作者讨论的并不仅是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本书的讨论远远超出这一范围,第四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软件开发过程及其问题。即使是在介绍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的具体问题时,作者也常在程序结构、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大环境下,提出自己的许多认识。作者有很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在系统软件开发方面极富经验,他所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值得每个在这个领域中工作的人的重视。
当然,重视并不是盲从。在Stroustrup的两本关于C++的重要著作(本书和《C++语言的设计与演化》(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中,都有这样一句话使我印象深刻:希望读者带着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看来这是作者深深铭刻在心的一种思想,也特别值得国内每个从事信息技术,或者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人注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Stroustrup不是在传道,他只是在总结和论述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工作的经验。请不要将本书中的东西作为教条,那也一定是本书作者所深恶痛绝的。
许多人说本书比较难读,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真正理解本书的一般性内容需要花一些时间,融会贯通则更需要下功夫。理解本书的内容不仅需要去读它,还需要去实践。问题是,花这个时间值吗?作者在讨论C++语言的设计时提出了一个观点:你从C++语言中的收获大致与在学习实践这个语言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而且C++是一个可以伴随你成长的语言。同样的话也适用于本书。如果你致力于将自己发展成一个职业的程序员,或者要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领域中长期工作下去,我认为,你从本书中的收获大致也会与你所花的时间成正比,这本书也是一本能够伴随你成长的书。
当然,这本书也不是没有缺陷的。由于作者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当他想要论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观点时,常会想到在自己长期实践中最适合说明这个问题的示例,用几句简短的话引述有关的情况。由于作者对C++谙练有加,因此,在讨论中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将某些并不显然的东西当做不言自明的事情提出来。而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这些都可能成为学习中的障碍。为了帮助这部分读者,我也在书中一些地方加入了少量注释,解释一些背景性情况。过多过滥的注释会增大书的篇幅,干扰读者阅读,绝不会是大家都喜欢的方式。因此我在这样做的时候也很有节制,希望不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由于读者的水平有极大差异,对一些人很熟的东西,对另一些人可能就会莫名其妙。我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也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做一点服务性的工作。为了帮助初学者入门,为使本书(包括其中文译本)能更好地在国内计算机领域中发挥作用,也为了关心本书、学习本书的人们能够有一个交流经验、传播认识的场所,我将在下面地址维护一个有关本书的信息、情况、认识和意见的网页:
http://www.math.pku.edu.cn/teachers/qiuzy/cpp.htm
在其中收集有关的信息,记录朋友们(包括我自己)的认识与意见,提出的问题和相应的认识,有关这一译本的勘误信息,原英文书的更正与更新信息等。欢迎读者提供自己的见解和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我没时间去创建与维护一个“纯的”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的讨论组(确实需要这样的场所,而有关VC等的讨论组倒是太多了。如果有人愿做,我乐得坐享其成、积极参与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只想抽空将接收到的和自己写的东西编辑公布。与我联系可以发email:qzy@math.pku.edu.cn。我还将把有关《C++语言的设计与演化》一书的相关信息也放在那里,供大家参考。
还请读者注意,本书的英文原版书是“特别版”的第1次印刷,即“第3版”的第11次印刷,也是目前国内可买到的影印本的原书。在那以后,作者在重印时不断更正书中的错误,并修改了少量的程序示例。最新的重印是第16次印刷,有关情况可从作者的网页或上面网址找到。由于一些情况,本书无法按最新的重印本翻译,但我还是参考了作者的网页,在译文中尽可能地采纳了有关勘误信息。此外,在翻译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错误。经与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有关更正反映在本书里。由于这些原因,本书在个别地方的说法可能与读者手头的英文原书有异。如果想确认有关情况,请查看原书的勘误信息。
裘宗燕
2002年2月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信息科学系
前言
在C++领域,《C++程序设计语言》是除了C++标准文献之外最权威的C++参考手册,作者Stroustrup博士是C++语言的设计师和最早的实现者,书中对C++程序设计语言的分析和描述非常完整和透彻,其他C++著作的内容莫不可以追溯至此。因此,本书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成德、希、匈、西、荷、法、日、俄、中、韩等近20种语言,是拥有最多读者、使用最广泛的C++著作,在程序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以百万计的程序员从中获益。
经典的著作是经得起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考验的,这样的著作一经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而属于每个读者。本书就是这样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用心体会、反复咀嚼的书。
为此,我们在本书特别版原版面世10年后的今天,特别奉上十周年中文纪念版,希望众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C++开发人员能够温故而知新,印证学习心得,了解更加本质的C++知识,让获得的理论应用得更加灵活,也期望新的C++程序员从中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书写更加精彩的程序设计人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经典名言在当今繁荣与萧条并存、希望与失望共生、机遇与挑战互现的社会大环境下,依然掷地有声,发人深省。这个时代的机会之门向每一个人敞开,但获得机会的竞争也前所未有的激烈。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读经典的著作,读大师的著作,在阅读中实现与大师思想的沟通和碰撞,分享大师的见地与感悟,惟有这样深入的思考才能积累创新的力量,获得超越前人的源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把时间花在“经典”上,或许生命的份量将从此不同。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2010年3月
序言
本书是讲述标准C++的最完整和最新的著作,它拥有最多的读者,使用也最为广泛。按我目前的统计,本书已经被翻译成17种语言(参见http://www.research.att.com/~bs/covers.html)。所以,这个译本所依据的原文,已经从成千上万的读者建议中获益匪浅。
现在,中国的程序员和莘莘学子能够更容易地读到本书,对此我尤感欣慰。我的中国同事,还有许许多多中国的程序员(通过电子邮件)早就向我建议有必要将本书译为中文。因为自己的母语也不是英语,我当然也认识到了这种必要性—何况,我还非常喜欢拿本书译本的总数作为C++得到广泛应用的活生生的例子。
自然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人会更喜欢英文原版,而另一些人则会感觉阅读翻译成母语的版本更能消除理解上的障碍。我认识许多程序员同时使用原版和译本,这样既能发挥母语的优势,又能用英语与全世界的程序员进行交流。
本书涵盖了标准C++、它的标准库和C++所支持的基本技术,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通用型程序设计。其目的不仅仅是阐述语言的功能,还要提供如何行之有效地使用这些功能的信息,使程序员足以应付大多数开发项目。因此其中对设计的讨论非常重要。
1998年,ISO的C++标准(ISO/IEC 14882 Standard for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得到了批准(各国标准委员会以22-0全票通过)。这是C++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C++工具和技术稳定发展的新纪元。
对我本人而言,其中关键在于,标准C++相对于以前的任何版本,更接近于我对C++的目标。标准C++及其标准库使我能够编写出比过去更好、更优雅、更高效的C++程序。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一种语言和一个库制定规范,使其能够服务于所有用户群体,而不至偏向于某个用户群、某个公司或某个国家。这是一个以保证质量和达成共识为目的的开放、公正的过程。
开放和民主的标准化过程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所谓“由委员会设计”。这在C++的标准化中基本上被避免了。原因之一在于,我担任了语言扩展工作组的主席。在此位置上,我负责评估所有关于主要语言扩展方面的建议,并就那些我本人、工作组和委员会都认为值得和可行的建议撰写最终版本。因此,委员会的主要活动是讨论提交上来的相对完整的设计,而不是自己来设计。与此类似,标准库的主要新增部分—“STL”(为容器、迭代器和算法提供了通用的、高效的、类型安全的和可扩展的框架),主要都源自一个人—Alexander Stepanov的工作成果。
重要的是,C++标准不仅仅是一份文档。它已经在各种C++实现产品中得到了体现。所有主要的C++实现产品现在都实现了标准,只有极少的几个例外。为了帮助厂商更好地实现标准,现在至少有两个公司提供了标准C++的验证套件。因此,我现在写代码,只要合适,都会用到标准C++提供的和本书这一版中讲述的功能。
C++语言的改进和标准库的增加,使我自己编写代码的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我的程序比原来更加简洁、更加高效。这直接得益于标准C++对抽象更好、更系统和更纯粹的支持。对模板和异常等功能更好的支持,使对底层处理和更混乱的功能的需要大大降低了。而且,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和编程技术,这在本书的表达方法和实例中都有所反映。
C++现在可以作为高级语言来讲授了。也就是说,重点一开始就可以放在算法和容器上,而不用再在什么位呀,联合呀,C风格字符串,数组等等东西上纠缠不清了。自然,底层的概念(如数组、重要的指针应用和强制转换)最终还是要教要学的。但是,可以等到作为新手的C++程序员、读者或学生已经成熟,能够在实现这些功能的高级概念的大背景中看待它们的时候,再对这些功能进行阐释。
我想特别强调(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是,应该多使用静态类型安全的字符串和容器,而不要学那些使用大量宏、强制转换和数组的编程风格。在本书中,我能够根本就不用宏,并且只在很少的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才使用强制转换。我认为C/C++形式的宏是一种严重的缺陷—现在因为有了模板、名字空间、在线函数和常量这些正确的语言功能,它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种多余了。同样,在任何语言中,强制转换的大量使用都是设计不良的标志。宏和强制转换是错误的主要渊薮。不用它们也能工作,这一点大大提高了C++编程的安全性和优雅性。
标准C++改变了我们使用C++编程、设计程序以及教授C++编程的方式。这些变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鼓励你在标准C++、在本书中所用的设计和编程技术,以及自己的编程方式上好好下一番功夫。我想脱胎换骨是有可能的。但是别太死心眼了。奇迹是不存在的,在产品代码中使用仅仅一知半解的语言功能和技术是相当危险的。现在该开始探索,开始试验了—标准C++真正对你有所裨益的地方,就在理解新概念和新技术的旅程中!
旅途愉快!
Bjarne Stroustrup
Preface to the Chines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