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5.00
- 评分:
(已有114条评价)
基本信息
- 原书名:Practices of an Agile Developer: Working in the Real World
- 原出版社: Pragmatic Bookshelf
- 作者: (美)Venkat Subramaniam Andy Hunt
- 译者: 钱安川 郑柯
- 丛书名: 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IT人文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15536
- 上架时间:2010-1-15
- 出版日期:2010 年1月
- 开本:16开
- 页码:18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软件方法/软件工程
编辑推荐
融知识、哲理、实践于一体的奇书
高效程序员必读之作
秉承Pragmatic经典系列的卓越风格
内容简介
作译者
Andy Hunt 敏捷开发权威人士,敏捷宣言的创始人,Pragmatic Programmers公司创始人。除了本书,他还是多本获奖和备受好评图书的合著者,这些图书包括Programming Ruby、《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单元测试之道C#版——使用NUnit》、《单元测试之道Java版——使用JUnit》、《版本控制之道——使用CVS》等。
钱安川 ThoughtWorks公司软件咨询师、敏捷过程教练。敏捷项目管理工具Mingle的团队成员之一。最近主要兴趣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太极拳。
郑柯 Joyent公司大中华区项目代表,InfoQ中文站敏捷社区(http://www.infoq.com/cn/agile/)首席编辑,曾任《程序员》杂志副主编。迄今为止翻译并发布项目管理与敏捷相关的书籍、文章、新闻近100万字,译著《项目管理修炼之道》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2章 态度决定一切
1. 做事
2. 欲速则不达
3. 对事不对人
4. 排除万难,奋勇前进
第3章 学无止境
5. 跟踪变化
6. 对团队投资
7. 懂得丢弃
8. 打破砂锅问到底
9. 把握开发节奏
第4章 交付用户想要的软件
10. 让客户做决定
11. 让设计指导而不是操纵开发
12. 合理地使用技术
13. 保持可以发布
14. 提早集成,频繁集成
15. 提早实现自动化部署
16. 使用演示获得频繁反馈
译者序
——摘自《武林秘籍大全》
公元21世纪,软件业江湖动荡,人才辈出,各大门派林立,白道黑帮,都欲靠各自门派的武功称霸武林。
在那些外家功门派(传统的瀑布开发方法、CMM、ISO和RUP等)和非正统教(中国式太极敏捷UDD等)当道之际,一股新势力正在崛起——以敏捷方法为总称的一批内家功门派。
下面的歌诀是对内家武功招数的概述:
迭代开发,价值优先
分解任务,真实进度
站立会议,交流畅通
用户参与,调整方向
结对编程,代码质量
测试驱动,安全可靠
持续集成,尽早反馈
自动部署,一键安装
定期回顾,持续改进
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上面的每种招式,都可寻得一本手册,介绍其动作要领和攻防章法。几乎每个内家功门派都有自己的拳法和套路。
但,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习招数和套路不难,难的是如何练就一身真功夫。内家功,以练内为主,内外结合,以动作引领内气,以内气催领动作,通过后天的修炼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本书是一本内功手册。它注重于培养软件开发者的态度、原则、操守、价值观,即识、胆、气、劲、神是也。
敏捷的实践者Venkat Subramaniam和Andy Hunt携手著下此书。望有志之士有缘得到此书,依法修习,得其精要;由心知到身知,入筋、入骨、入髓,修炼得道。而后,匡扶正义,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为人类造福。
安川
序言
仅仅还在几年前,XP还被认为是方法异教,FDD属于黑客程序方法。如今,敏捷俨然已经成为主流学说,敏捷方法成为人们学习和讨论的热点。敏捷方法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以至于不少外包项目都要求采用某种敏捷方法。它不仅仅是小团队和小项目在使用,甚至连微软都开始使用Scrum。
敏捷已经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新时尚。
因为火热,各种不同的说法就多起来;因为时尚,原本有些不认同敏捷的人也开始追捧起来。人们反复地讨论敏捷方法,涉及从哲学思想到实现细节的各个层面。人们不断地推出各种不同版本的敏捷方法,甚至有些方法显得如此矛盾、如此不同。
同时,一些误解也一直在坊间流行。一般误认为敏捷就是快,越快就是越敏捷——字典上的名词解释是其依据。岂不知它本来要以“lightweight processes”(轻量级过程)命名,只不过有些参会者不喜欢被看做是在拳台上跳来跳去的轻量级拳手,所以才用了“敏捷”这个词。还有其他一些误解是,敏捷就是只写代码不写文档;敏捷需要重构而无需设计;敏捷迭代就是尽量做到最小,以至于一个小时就好几次;敏捷需要天才的程序员才能应用,其他人都会水土不服;如此这般。
可以看到,市面上以敏捷为题目的图书俯拾皆是,似乎软件开发的书不加上敏捷这个词就是落伍一样。敏捷体系下存在多种方法,介绍每种方法的图书就有一大堆。再加上每种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每本书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存在这么多书也不奇怪,就更不用提那些仅仅为了跟风而敏捷的作品了。
面对如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你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有没有一本图书可以作为入门的第一读物呢?
这本书就可以胜任这样的角色!
这是一本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不需要太多基础就可以阅读的书。不管你是开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财务等后勤人员、学生、编程爱好者,只要你对敏捷有兴趣,就可以读懂这本书。你不会被众多的概念和曲折的逻辑所迷惑,不会被高难度技巧所困扰。这本书为你打开了了解和学习敏捷方法的一扇大门,并指出继续前进的道路。
你会很悠闲自在地读完这本小书,然后说:“原来敏捷就是这么一回事啊!”
自由软件顾问刘新生
推 荐 序 二
我很喜欢本书的中文书名——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比直译成“敏捷开发者实践”含蓄多了。敏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要某个手段适合某个场景,有助于提升质量,提高交付能力,提高开发者水平……总而言之,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尽管做就是了,何必冠以敏捷之名?
记得第一次读本书还是两年前。这时又细细读来,越来越觉得“习惯”一词比“实践”更有味道。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厨房脏了就擦一下,总比满墙都是油烟以后再去清理的代价小得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回顾、测试、重构,一切有利于团队建设、提高生产力的实践都应该频繁且持续做,然后日积月累就养成了习惯。
有些习惯很容易养成,有些则很难。我们大都常常许愿,做计划,比如要做一个至少100人同时在线的成熟应用,参加义工活动,每周至少一篇博客……然后在计划落空的时候,用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到:“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在某些事情上坚持不下去?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哪些事情是容易坚持下去的?
以前我是标准的宅男,CS、网络小说、魔兽世界几乎是休闲的全部,等到后来得了腰肌劳损,又得了颈椎病,这才痛定思痛,开始游泳锻炼身体。每天游两千米,一个月以后,游泳就成了习惯。再举个例子,我老婆生完孩子以后体型变化很大,立志想要减肥。为了坚持下去,她把怀孕前的照片放在电脑桌面上,时时督促自己。后来,减肥也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从我的个人体验来看,难以坚持下去的事情,基本都是因为没有迫切的欲望和激情。单说锻炼身体,无论是为了减肥、祛病,还是塑形美体等,做这些事情至少都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驱使着人们一直坚持下去。没有动机,没有欲望,哪里来的毅力呢?
那么,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就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它所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不做它又会有哪些坏处?有了清晰的目的和思路后再去做事,遇到变化时就知道孰轻孰重,该怎么调整计划,同时也不至于被重复和乏味消磨了一时的意气。翻开本书之后,你同样也该对自己提问:“为什么要有自动验收测试,有了足够的单元测试是不是就能保证质量了?”“写自动验收测试有哪些成本,会带来哪些收益?”只有明白了“为什么做”,才能够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媒体评论
——Nathaniel T. Schutta,《Ajax基础教程》作者
“此书通过常理和经验,阐述了为什么你应该在项目中使用敏捷方法。最难得的是,这些行之有效的实战经验,竟然从一本书中得到了。”
——Matthew Johnson,软件工程师
书中“切身感受”的内容非常有价值——通过它我们可以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Nathaniel T. Schutta,《Ajax基础教程》作者
在我眼中,这就是一本名不虚传的Pragmatic书架系列里的图书:简短、易读、精炼、深入、深刻且实用。它对于那些想要采用敏捷方法的人很有价值。
——Forrest Chang,软件主管
我从一开始看这本书时就一直在想:“哇噻!很多开发者都需要这本书。”我很快就认识到这正是我需要的书,故而向各个级别的开发者强烈推荐。
——Guerry A. Semones,Appistry公司资深软件工程师
此书通过常理和经验,阐述了为什么你应该在项目中使用敏捷方法。最难得的是,这些行之有效的实战经验,竟然从一本书中得到了。
——Matthew Johnson,软件工程师
我买过Pragmatic书架系列的其他书籍,从中看到过这本书提到的一些习惯。但是,本书把这些思想整合到一起,而且用了简明、易懂的方式组织起来。我在此向开发新手和想要变得“敏捷”的团队强烈推荐此书。
——Scott Splavec,资深软件工程师
伴随着敏捷实践席卷了整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敏捷”。这本简明、实用的书,正符合他们的需求。
——Marty Haught,Razorstream公司软件工程师和架构师
也许,你已经听说过了敏捷方法学,并在思索着如何才能每天改进自己的工作。我的答案是好好读这本书,倾听这天籁之音,融会贯通这些最佳习惯吧。
——David Lázaro Saz,软件开发者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讲解敏捷核心实践的书。我最欣赏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推销一个具体的敏捷方法学,而是把各种敏捷方法中的有效实践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它适合那些渴望快速而可靠地交付高质量软件的人们。
——Matthew Bass,软件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