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Requirements Analysis & System Design
- 原出版社: Addison-Wesley
- 作者: (澳)Leszek A. Maciaszek
- 译者: 马素霞 王素琴 谢萍
-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72809
- 上架时间:2009-9-15
- 出版日期:2009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01
- 版次:3-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软件需求
教材

编辑推荐
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强有力的分析和设计对成功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讲解设计大型面向对象系统所需的基础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本书作者非常注重实践,提供了大量实例、练习和问题,使读者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开发水平。
本书主要特点
围绕七个实例研究(大学注册、音像商店、关系管理、电话销售、广告支出、时间记录和货币兑换)展开实例教学,每个实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价值。
特别关注设计阶段,并不是将设计看成分析的直接转换,而是充分考虑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困难和复杂性。
通过大量的练习-答案和问题-解决方案巩固所学的知识。
使用可视化系统建模的标准——UML,讨论使用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
新增了解决方案管理框架(ITIL和COBIT)和系统集成、业务过程建模、Web GUI设计。...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论述软件分析与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特别关注设计阶段,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扩充。本书强调对象技术及统一建模语言(UML)在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并讨论了使用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的方法。.
本书是大学本科生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和对象技术的理想教材和参考书;对于软件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本书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强有力的分析和设计对成功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本书讲解设计大型面向对象系统所需的基础理论,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本书作者非常注重实践,提供了大量实例、练习和问题,使读者快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开发水平。..
本书主要特点
围绕七个实例研究(大学注册、音像商店、关系管理、电话销售、广告支出、时间记录和货币兑换)展开实例教学,每个实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价值。
特别关注设计阶段,并不是将设计看成分析的直接转换,而是充分考虑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困难和复杂性。
通过大量的练习-答案和问题-解决方案巩固所学的知识。
使用可视化系统建模的标准——UML,讨论使用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
新增了解决方案管理框架(ITIL和COBIT)和系统集成、业务过程建模、Web GUI设计。...
作译者
麦斯阿塞克,澳大利亚悉尼Macquarie大学副教授。他原籍波兰,曾在世界许多国家担任研究员咨询专家和教师,于1985年移居澳大利亚。他具有在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从事技术咨询和培目工作的经验。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开发和集成软件工程数据库对象技术以及分布式计算,已经写了100
目录
前言
第1章 软件过程 1
1.1 软件开发的本质 1
1.1.1 软件开发的不变事实 2
1.1.2 软件开发的“意外事件” 3
1.1.3 开发还是集成 10
复习小测验1.1 10
1.2 系统规划 10
1.2.1 SWOT方法 11
1.2.2 VCM方法 12
1.2.3 BPR方法 13
1.2.4 ISA方法 14
复习小测验1.2 15
1.3 三级管理系统 15
1.3.1 事务处理系统 16
1.3.2 分析处理系统 16
1.3.3 知识处理系统 17
复习小测验1.3 18
1.4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18
译者序
本书论述了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迭代增量式过程,讨论软件分析与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特别关注了设计阶段,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扩充。本书强调对象技术及统一建模语言(UML)在企业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并讨论了使用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的方法。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实例教学”,以七个实例贯穿全书。由于软件分析和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实例对教学来说十分重要。本书对实例不断扩充的过程也体现了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迭代增量式过程。对初学的学生和软件开发人员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参与本书翻译工作的主要是华北电力大学及河北经贸大学的教师,包括华北电力大学陈菲(第1章)、石敏(第2章)、马素霞(第3、6、10章、附录)、王素琴(第4、5章)和谢萍(第8、9章)及河北经贸大学林天华(第7章)。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华北电力大学计算机系张晶、万华的帮助,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最后,本人对译稿进行了审核与修改。限于水平,对内容的理解和中文表达难免有不当之处,在此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很高兴能将本书推荐给读者,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马素霞
2009年5月于北京
前言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IS)的开发(从开始计划到部署给利益相关者)包括三个迭代增量式阶段:分析、设计和实现。本书论述了分析和设计阶段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实现方面的问题(包括代码实例)只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时才讲解,质量与变更管理在第9章单独讨论。.
本书集中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上。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用于捕捉建模的人工制品,主要论述用逐步细化的方式进行开发,并且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都使用UML这种建模语言。系统分析师、设计师和程序员使用同一种语言和工具,但有时也会使用一些语言中的方言(配置文件)来满足各自的需要。
对象技术的早期应用主要针对图形用户界面(GUI),并关注开发新系统的速度和程序执行的速度。而在本书中,作者强调对象技术在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EIS)开发中的应用。其中的挑战是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许多并发用户对信息进行共享式访问,事务处理,需求变更等。对象技术在EIS开发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
开发企业信息系统与进行大规模的分析和设计是同步的。如果不遵循严格的开发过程,不理解基本的软件体系结构,EIS项目就不可能成功。这种开发是大型的、面向对象的、迭代增量式的。
本书提出了用UML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详细方法,确定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方法:
分析和建模业务过程。
控制大型系统模型的复杂性。
改进软件体系结构。
提高系统的适应性。
处理详细的设计问题。
理解图形用户界面。
了解数据库的重要性。
管理质量、管理变更等。
本书特点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实例教学”。主要的讨论围绕七个实例研究和学习指导形式的复习巩固章节进行。这些例子是从七个应用领域抽取的,每个例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教学价值。涉及的领域有大学注册、音像商店、关系管理、电话销售、广告支出、时间记录和货币兑换。学习指导涉及在Internet上购买计算机的在线购物应用系统。
为了便于自学,本书用问题-答案及练习-解决方案的形式阐述了实例研究和学习指导。通过每章末给出的问题和练习,实践材料得到了进一步扩充和丰富。选择题(或练习)都提供了答案(或解决方案)。每章都包含带有答案的复习小测验和选择题,并且都给出了关键术语的定义。
本书讨论好的分析与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特别关注设计阶段,而设计并不作为分析的直接转换。本书充分考虑大规模系统开发的困难和复杂性,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新颖独特的见解,包括“大粒度设计”、大型系统的迭代增量式开发以及在大型软件生产中工具和方法的能力和局限性。
本书只有一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既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复杂,同时又不失其严谨性。本书从经验的角度进行讲解,与工业无关的或者只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并不讨论。
本书采用前沿信息技术,使用可视化系统建模的标准—UML,讨论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开发方法。本书介绍了Internet驱动的转变,从“胖客户机”(即大型台式计算机)回到了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本书讨论的分析和设计原理也适用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解决方案以及现代的基于构件的分布式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