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读者对象:IT专业在读学生、即将到IT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以及职场新人。.
专家推荐:知名媒体人袁岳和微软亚洲研究院项目主管邹欣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居振梁 现待业,夯实基本功 博客:http://wargrey.yo2.cn
刘帅 现就职于Amazon(SDE-Test)博客:http://lsthu.spaces.live.com/
李成 现就职于北京飞维美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博客:http://www.perlfect.org
温卫斌 现就职于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 博客:http://terry-pekingssm.spaces.live.com
胡江堂 现就职于赛诺菲巴斯德(SAS程序员)博客:http://li-and-jiang.com/blog/
辜新星 现就职于Google(助理产品经理)博客:http://guxinxing.blogbus.com/
刘未鹏 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程序员)博客:http://mindhacks.cn
唐雅薇 现就职于IBM中国研发中心(上海)博客:http://cubbyvivi.blogbus.com/
张弦 现就职于百度(软件工程师)博客:http://stonefish9.blogbus.com/ ..
秦琴 现就职于中国银行 博客:http://clalietsin.spaces.live.com/
张凯峰 现就职于IBM中国软件开发中心(软件工程师)博客:http://www.zhangkf.com
庄表伟 博客:http://www.zhuangbiaowei.cn
宋劲杉 现就职于北京亚嵌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博客:http://songjinshan.is-programmer.com
程露 博客:http://roburite.spaces.live.com/
黄小明 现就职于某外资企业(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博客:http://blog.csdn.net/view1024
易晓东 现就职于某电子商务网站(运营负责人)博客:http://www.tomcat521.com
简朝阳 现就职于阿里巴巴(MySQL & Oracle DBA)博客:http://www.jianzhaoyang.com
林健 现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读(硕博连读)博客:http://blog.linjian.org
高昂 现于中科院地理所攻读博士学位 博客:http://www.gaoang.com/
目录
引子:我的感悟,我的忏悔
上篇·梦断计院
计院的第一大问题——学生普遍基础薄弱
计院的第二大问题——学风不正,涣散成性
计院第三大问题——实践环节薄弱,人才位置错放
下篇·为梦前行
问自己——这个专业到底要学什么
为了心中的理想拼搏——准备编程竞赛
在新东方,我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
结语:我想对师弟师妹们说
居振梁 我的弯路,你的桥梁 17
引子:让我的弯路,成为你的桥梁
中学篇·定调:兴趣指路,惜无良师点播
文曲星让我邂逅编程
不懂平衡术,高考付代价
大学篇·定调:很想成事,天时地利不够,尚缺人和
年轻气盛,好心助人被误作秀
与师为友,我是“正当逃课一族”
与师为伴,做项目练手练心
序言
从2006年开始,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参与了实习生培训、新员工招聘与培训等工作;也走访了十多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和软件学院,还在几个学校讲授《软件工程》这门课。在此期间,有幸结识了不少有想法的大学生朋友。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约有10%的学生在学习与IT相关的专业(计算机科学、软件、MIS等)。这些学生在接受了4~6年左右的教育之后,对这个教育系统有些什么反馈呢?IT教育迫切要改变的做法是什么?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同学们的反馈,下面是一些建议:
和实践结合。软件教育离不开实践,不要太强调闭卷考试,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实践、实习。
做真实的项目和幻想的项目是有很大区别的;
自己从头写程序和维护正在使用中的代码是有很大区别的。
没有真实的需求,没有软件的增量开发,没有真实的团队合作,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中的大部分理论都沦为空谈。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就这样以空对空,也混毕业了。
和各种学科的结合。现在专业分得太细,一个专业清一色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和其他年级、其他专业的同学有交流么?没有!
希望计算机科学教育能把别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和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艺术设计、自动控制,甚至心理学、商学联系起来;
希望把计算机有趣的发展历史放进来,讲讲图灵,讲讲冯诺依曼,讲讲各种语言的源头和流派分支,讲讲IT企业有趣的真实故事等等。培养学生对这个行业的兴趣、热情和敏感度。提倡互动,介绍同学上相关的论坛、网站,开拓视野。
如何教创新?在学校里听领导的报告,会听到很多次和“创新”相关的词汇。你会觉得这个学校的领导的确非常想创新。但是另一方面,我听到一些同学反映教材、教案、教学方法都是几年甚至十多年不变的老一套,和实际脱节得厉害。
怎么教创新?除了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之外,学校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
允许学生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
创新不是公式推导,不是一旦学好例题,就能模仿炮制的解题方法,要给同学们试验和失败的机会。有人问,学生失败了,上课怎么给分呢?我说,如果同学们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样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数。经验教训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创新。我的《软件工程》课程的评分标准大致是:
1.有创新的想法,并成功实现:优。
2.有创新的想法,失败了,能认真总结:优。
3.无创新的想法,最多只能得:良好。
当学校和老师鼓励同学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创新、去失败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动力、热情会大大增加,从“要我学”、“要我做”变成“我要学”、“我要做”。无论创新成败与否,同学们都会收获良多。
作为一个“业界人士”,我讲了这么多意见和建议,其实很多老师、学校领导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和其他许多问题。提意见总是容易的,难的是尽自己的能力改变现实。这本书里的很多主人公并没有停留在提意见或埋怨,而是自己行动起来,改变现状。作为一个“客座讲师”,我正在课程中实践我上面提到的想法,有学生喜欢,也有学生不爽——因为课不好混了。
书中的许多故事常常让我幻想——如果我们的教育系统能多帮助他们一下,也许会有更多的学生能少走弯路,成为IT业快乐的小小鸟,甚至大鹏鸟!
媒体评论
----邹欣
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创新组主管
没有屡屡试飞,
就不会有后来强劲的翅膀。
在行动中发现自己的潜力,
这就是这些小小鸟们的意义。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希望书中这些“IT小小鸟”,最终都能成长为“遨游于九天之上”的“鲲鹏”。
也希望此书所有的读者,都能从书中受益,迈出人生向上的步伐!
----金旭亮
北京理工大学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