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20/20 Money: See the Markets Clearly and Invest Better Than the Pros
- 原出版社: Wiley

【插图】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赚大钱的投资者往往只不过是做对了两件事:
● 用正确的方法看市场
● 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听起来并不难,但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却总是选股看走眼,该入市的时候割肉,该离场的时候追涨呢?本书将为你解释这背后的缘由。
作者运用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深入剖析市场波动背后的本质、各种股市研判方法的优缺点,提炼出一套审视市场的独特方法。
同时本书还通过解释人性的局限性、投资的思维定式,挖掘多数投资者不能在关键时刻控制住自己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在股市的腥风血雨中淡定自如、安之若素。
也许你总是对自己说要低买高卖,最终却还是成为了可悲的追涨杀跌者。
也许你在胆战心惊地割肉后却惊奇地发现,你抛售的股票竟一飞冲天。
也许你看过很多暴富的神话,可自己手上的那只股票却总是不受幸运女神的眷顾。
也许这一切都与你的智商与知识无关。
作译者
著名股票分析师、投资银行家,费雪投资公司旗下MarkerMinder.com网站的主编和专栏作家,曾在贝尔斯登公司任公司财务分析师,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过资金管理讲座。汉森是5本畅销书的作者,经常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专业性评论,还定期在全美巡回演讲,内容涉及资本市场、行为金融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投资的学问/
阿波罗的箭射偏了/
狄奥尼索斯:不只是一个酿酒大师/
利用方法,而不是教条/
投资理论与市场现实/
不要盲从教条的分类/
数学会错吗/
简化无法量化一切/
第2章投资是自律/
自律,自律,还是自律/
洞察:眼见并不为实/
做好学的投资者/
第3章人类行为/
大脑的基本概念/
大脑怎样面对市场/
天啊,你的记忆力未免太差了/
有害的行为金融学/
译者序
席卷中国的投资大潮,已经冲破了哪怕最保守人士的最后一丝心理防线。无论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程度是否令人满意,投资活动尤其是股票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机制,随之而来的是投资行为日益成为普通国民重要的生活方式。
而我们知道,对生活的解释即便都是积极的,也会千差万别,甚至水火不容。例如,你到任何一个财经书店,乃至路旁的书报亭都会发现,学者和行家里手们洋洋洒洒地对明天、明年股市的预测和分析都不尽相同,大相径庭的观点比比皆是。有的声称上海世博会之后股市将飙升,有的则断言世博会后中国股市有可能迎来有史以来最惨烈、持续时间最长的熊市。而你呢,每一种观点都想了解,恨不得一晚上就把它们都读完、吃透,第二天开盘便投入使用。但这种想法使你深感烦恼甚至难堪,毕竟,你真实的想法是变得更富有,而不是变得更机灵更会看书。到手的利润并不比进入大脑的投资知识逊色多少。而且,通常情况下,你变得更机灵的概率比你变得更富有的概率要低。因此,对你来说,更好、更务实的选择,不是迅速提高智商,而是寻求更科学、高效的思维方法。这才是诚实的态度,别忘了康德的名言:“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贯穿全书始终的,就是这样一种诚实的态度。本书在认同投资是一门科学的同时,还指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科学的局限性乃至陷阱,以及人类自身难以自主克服的思维弱点。例如,书中写道,曾经风光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其“登峰造极”的数学模型,在突发“外源性事件”面前,一触即溃,公司在短短数月,亏损近46亿美元。
对于个人投资者,作者提出了这样的忠告:“我们确实值得花时间来培养自律……自律的奥秘是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杰出的投资者的自我认识更是到了要忍受痛苦的地步……只要是人,就容易感情用事,然后再说服自己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以此来自圆其说。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就没什么必要搞投资训练了……”这实际阐明的是必须防止在投资过程中陷入心为物役的泥坑。作者不但专门用一章的篇幅精当地说明了自律的重要和培养自律的方法,而且在其他章节,也不失时机地利用具体的事例,凸显了自律的可贵。这一点,对于投资精神和理念仍处于非成熟阶段的中国股民来说,尤其值得借鉴。失去自律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涨就抛,一抛就走,一走就不回头;深度套牢,听天由命。如果你不愿意沦为末流股民或资深“老熊”,那么,作者的忠告对你来说,实在是金玉良言。
不过,本书并不是一本“手册”式的书籍。它更像一篇见识过人,而又妙趣横生地塑造精神和磨砺思维的启示录,它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等多门学科广为涉猎,甚至还包括了希腊神话、大脑构造、神经系统、意识和思维的本质等内容,而它引用的诸多先哲的论述,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回味无穷。
相信本书为读者提供的知识能成为你在茫茫股海中的罗盘,祝愿每位读者在它的指引下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金银岛。
前言
显然,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众所周知,如果眼睛看不见,生命几乎是无法承受的。视觉的概念也是生命最重要的比喻之一。当我们想表达理解的时候,总会谈到视觉。我们“展望”未来、“洞察事物”、有“观点”,等等。换言之,看见就是理解。
太多的投资者被一些无用的传统投资观念所蒙蔽。本书将对股票投资领域进行全景式的考察——研究新观点,挑战众人皆知的传统。奉此拙作,我试图让投资者了解一些我希望他们了解的投资知识,使他们形成更明智的投资理念,从而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我不是投资大师,但我为一位大师工作。我曾在肯·费雪Kenneth Fisher,美国著名投资家,费雪投资公司创始人兼总裁。——译者注 手下担任分析师多年。在那段时间里,我不但学习了他的投资方法,还研究了其他很多人的投资技巧。就在我步入费雪投资公司职业生涯几周后的一天,肯对员工们发表讲话,他说:“如果你想在投资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了解它是怎样运行的。”我永远牢记这句话。
“了解世界怎样运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多数投资者都会想方设法寻求“规律”。人们渴望惯例、规律、制度……以及可以预知的秩序。事实上,对于成功的投资,根本不存在什么锦囊妙计或其他可以奉行的圭臬。如果真有,我们都会照着做,那么现在人人都是亿万富翁了。但我确信一点,那就是学无止境,因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中。成功的投资与其说是伟大的判断或顶尖的智慧,不如说更接近于“凑凑热闹”。
因此,这本书不是什么宣言。书中提的问题不少,给出的答案却不多——这是件好事。目的就是要你对自己的投资选择进行更好的思考,而不是给你一套规则让你盲从。我想使你独具慧眼。书中讲的,都是我在担任分析师时对市场和投资者的一系列观察和思考。如果你想要什么投资法则的话,还请另觅他处。我的目标是要你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即帮助你进行独立思考。这也不稀奇,略微改变一下你的视角就已经足够了。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事物,因此,要了解世界(尤其是投资)是怎样运行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思考它。
通常,投资者们认为,诸如如何思考或充分理解一个概念这类问题,是古怪或抽象的,在这些问题上花费时间,很不切合实际。而在我看来,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恰恰是投资者能够追求的最务实的做法,它可以节约时间、消除疑虑,更重要的是能赚到钱。令人吃惊的是,很少有人学过如何思考!大学、中学里不教这个,考试也不考这个。因此,本书大部分的内容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你看不到多少熟悉的内容。
下过象棋的人都明白:战术和战略都必不可少。战术是棋手每走一步的依据,而战略则支配着全盘局面和各步棋之间的逻辑关系,直至取得胜利。没有什么标准棋路能够战无不胜,因为你的对手最终都能识破它。但是,一个明确的战略能帮助你在瞬息万变的环境(即棋局)中及时做出判断,击败对手。
投资的道理与此类似。但是,投资者(也包括专业人士)太过于专注细节,如经济数据、估值、交易技巧、避税能力等(这些无疑都很重要),却不曾真正有过一种完善、适宜、经过实践检验的观念体系来指导自己的决策。手握一大堆数据,却没有真正的领悟或战略!他们使用的理论和方法五花八门,但这些理论和方法经常不知不觉地就自相矛盾了……之后呢,却又搞不明白自己的投资收益为何连平均值都没达到。这很像用放大镜看星星,用望远镜看书,这些透镜把视野扭曲了。
我认为,成功的长期股票投资,无外乎两件事: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用正确的方式思考投资问题。
自律和自觉。
坦率地说,两条都很难做到。学会正确看待世界和实现自我约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前路漫漫,唯有惜时如金,孜孜以求,并积累经验,方可得其精要。(当然,没有人能真正掌握——只能不断地学习。)
我本不想引用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一日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你瞧,我还是引用了。)但这在投资中用得着。在华尔街,最不缺的就是数据、主意和观点。你可能一辈子都在阅读能够到手的每一篇市场分析,却从没有筛选出哪怕一小段文章!没有谁能成万事通,学会成功投资,意味着学会将你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要紧的事情上,并正确地理解那些问题。
问正确的问题
我要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成为投资者?
我认为,在我们翻开这本书之前,你应当对自己有所了解。否则,本书的很多内容可能对你毫无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不能越俎代庖,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投资是利用金钱来做的最高尚的事情之一。这个说法往往不怎么受欢迎。我能理解为什么人们经常认为专业投资机构是贪婪和邪恶的。各行各业永远都有骗子。总体来说,我认为,把资本从充足的地方向需要的地方配置,对世界及其发展是有利的;我相信财富是通过创造而得,而不仅仅是通过分配而得;而且,投资者发财致富的同时,通过某种方式用金钱去帮助他人发展,也是一种美德。
我对这些观念深信不疑。坦白地讲,如果不相信这些观念,就很难成为一位投资者。股票投资是社会的基本机制之一,在我看来,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努力。不过,它也是一个人们屡屡犯错的过程。
你是否注意到,投资者对投资大师们的方法推崇备至,但没有几个人认真琢磨行家们是怎样思考的?人们寻找答案,可连什么是恰当的问题都不知道!在担任分析师的那些年月里,我一直注重学习怎样提出恰当的问题,然后让答案水到渠成。
见识从哪里来?来自各个方面!也就是说,这本书中很多真知灼见,来自狭窄的投资领域之外,是其他思维活动的结果。大多数杰出的投资家都热爱学习——他们对世界极为好奇(经常着迷),从做过的一切事情中都能发现认识投资的新途径。他们既寻找为什么,也寻找怎么办。
媒体评论
—— 沃伦·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