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版的《伟大的博弈》
一部记录中国股市风雨历程的史诗
20年波澜壮阔的事件,20年叱咤风云的人物……
年复一年,没有一样的桥段,但都别样精彩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以1990年12月深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即将迎来20岁的生日。20岁是一个人从少年进入成年的标志,20岁是一个股票市场由新兴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的标志。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值规模,市场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可以说,一个成熟股票市场应当具备的功能,中国股票市场都已经基本具备。
上述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回眸过去20年的历程,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既有成功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悲戚;既有先行者的艰辛苦楚、也有后来者的锐意变革;既有草根平民缔造的财富神话,也有资本枭雄演绎的起落沉浮。总之,中国股市二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崛起的历史。历史的长河仍然川流不息,历史的脚步必将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正是这样一部记录中国股市二十年历史进程的财经文学作品。全书将以时间为主线,以通俗、写实的笔法勾勒出中国股市由初创到基本成熟的全景图,是一本中国版的《伟大的博弈》,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股市历史和现实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译者
赵迪,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学系,财经作家,基金研究专家,现任《股市动态分析》杂志副主编,著有长篇财经小说《基金经理》、《资本剑客》;应深交所邀请主笔《深交所证券教室:基金投资20讲》;组织策划《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定价中国》、《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博弈中国》等作品。其中,《基金经理》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社畅销书一等奖。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1990荒原拓路
1990年春天,王健、禹国刚等人到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汇报。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司司长是金建栋。禹国刚和金建栋之间一段精彩的对话至今仍在坊间流传……
静安营业部:中国的“梧桐树”
深圳交易所:在艰难中创业
上海交易所: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深沪抢先开锣:No1之争成佳话
1991初步蹒跚
1991年7月10日,深交所召开第一次救市会议,到场的还有主要企业的老总。王健和禹国刚提出救市的想法,但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面对冷眼旁观抑或幸灾乐祸的企业家,一贯直脾气的王健怒火中烧,与那些反对救市的人争论起来,加之心力交瘁,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一下子昏倒在救市会议上。
黑市交易:引发深圳股市危局
救市会议:各方煞费苦心
临危坐镇:2亿资金力拨千斤
1992南巡定调
朱基找刘鸿儒谈话,希望刘鸿儒出山,担任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
刘鸿儒说:“这是火山口上的工作,不好做也干不长。”
朱基说:“责任不要你承担,我来承担。”
刘鸿儒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你是国务院副总理,哪有出了事情让副总理出来承担的,当然我来承担。”
前言
《资本的崛起》力求以时间为主线,描绘出一幅中国股市由初创到基本成熟的全景图。我2004年进入财经媒体行业工作,应当说并没有亲历中国股市20年的完整历程。因此,在决定写这样一部具有历史跨度的作品时,我颇感踌躇。但在诸多师长、前辈和友人的鼓励下,我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创作。回眸这一年多的创作轨迹,我仿佛融入到过去20年来不同时期的激情岁月之中。
回眸过去20年的历程,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既有成功者的喜悦,也有失败者的悲戚;既有先行者的艰辛苦楚,也有后来者的锐意变革;既有草根平民缔造的财富神话,也有资本枭雄演绎的起落沉浮。总之,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崛起的历史。历史的长河仍然川流不息,历史的脚步必将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
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史。从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到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中国股市用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成熟市场几百年的道路。两代市场参与者艰苦创业的情景让我们难以忘怀。
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是一部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改革史。改革永远不会一番风顺,改革的道路上充满荆棘。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改革的参与者们都值得尊重与敬佩。
中国股市20年的历史,是一部制度、规则不断完善的监管史。从初创时的蹒跚学步到监管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国股市从一个被称做“大赌场”的机构跃升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市场,制度和监管的力量不可忽视。
这部作品能够问世,我首先要感谢我所就职的《股市动态分析》杂志社。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媒体,《股市动态分析》杂志创刊于1990年7月,甚至早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诞生。杂志社的资料室中保存着1990~2010年这20年间全部的《股市动态分析》。正是依赖于这一完整而珍贵的史料,我才能够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早期的发展脉络做出清晰的梳理。
其次,我要感谢行业中人对这部作品的帮助与鼓励。本书承蒙学术界、证券基金界、财经传媒界的诸多前辈、友人提供的大量帮助与支持,正是他们无私的分享和坦诚的交流让这部作品更加接近真实历史。此外,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不同时期的媒体报道和相关资料,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为这部作品顺利出版所做出的大量工作。他们执著的修正和认真的校改为本书增色不少。
在本书完稿之时,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也在经历着转型期的考验。但我们相信,同过往20年的成长历程一样,充满活力的中国股票市场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压力与困难的考验,一个不断强大、崛起的资本市场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赵迪
2010年10月
序言
不知不觉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二十日弱冠”。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在20岁时要举行冠礼,表示他已经成年,从此以后对社会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但之所以叫“弱冠”,是说20岁的时候,身体还不是特别强壮,还比较年少,需要长者的扶持,所以称为“弱”。我想,用“弱冠”来形容中国股票市场2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未来要努力的方向是非常贴切的。
20年前,南开大学金融学系的校友、我国金融学泰斗王继祖老先生的弟子王健受命筹建深圳证券交易所时,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2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抚今追昔,让人感慨万千。在20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中,我深深感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绝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与考验。站在历史的时点上,我们有必要对过往20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与思考。
当我看到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年轻校友赵迪撰写的《资本的崛起》的书稿时,一幕幕熟悉的瞬间仿佛把我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这是一部真实记录中国资本市场20年历史进程的著作。我既为其中精彩的内容所吸引,更为在喧嚣而浮躁的社会中还能够有年轻人如此潜心创作而感动。在此,我郑重向广大金融学子、证券市场投资者以及从业者推荐《资本的崛起》一书,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马君潞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0年10月
媒体评论
——原《证券法》、《信托法》、《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 王连洲
资本崛起始终和大国崛起共生,不深入了解中国的股市,不可能真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这本书以睿智的思想写事,以通俗的文笔写实;包涵大量珍贵的资料,不乏风趣流畅的文笔。雅俗共赏,史学同济,是了解和理解中国股市历史和现实的震撼力作。
——中山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燕鸣
以史为鉴,兴替可知。
《资本的崛起》见证了市场发展的历程,指点了叱咤风云的人物,激扬了开基立业的豪情。这是一部既有高屋建瓴之气,又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于华
《资本的崛起》是一位年轻的财经作家笔下描绘出的中国股市二十年的历史。中国基金行业与资本市场相伴而生,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作为行业中人,我们既深知肩上的使命,更渴望为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傅德修
《资本的崛起》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了每一年资本市场中的经典瞬间,读罢不禁令人掩卷深思。对于财经媒体的工作者而言,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国际金融报》总编辑 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