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美)罗伯特 D.爱德华兹(Robert D. Edwards) (美)约翰.迈吉(John Magee) (美)W.H.C.巴塞蒂(W. H. C. Bassetti)
- 译者: 郑学勤 朱玉辰
- 丛书名: 华章经典·金融投资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06061
- 上架时间:2010-7-9
- 出版日期:2010 年6月
- 开本:16
- 页码:62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财政/金融 > 投资理财 > 股票/股市 > 综合

【插图】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作为经典中的经典、证券投资的最佳入门书、股市图表分析的权威之作,《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至今仍牢牢处于无法超越的地位。在赢得了投资者的无数口碑之后,它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这就是第9版。
本书强调了3条基本原理:股票价格倾向于有趋势地运动,成交量跟随趋势,一轮趋势一旦确立之后倾向于持续起作用。书中有大量内容讨论了常在某一趋势发生反转时形成的形态。作者主张交易者跟随趋势,而不是在一轮下降趋势完结之前就试图抓住市场的底部。这本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用具体图表走势对道氏理论进行了细致和精彩的描述,堪称技术分析的巅峰之作。读这本书能够大幅度提升交易者的交易思想、交易技略以及技术分析的大局观。
第9版的特色之处在于:
·扩展了迈吉的基本观点。
·用现代观点更新了道氏理论。
·加强了短线交易的市场分析。
·增添了期货交易的新内容,对期权交易做了必要的指点。
作译者
道氏理论大师。道氏理论是由道、汉密尔顿和夏巴克发展起来的,爱德华兹提出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原理。
约翰·迈吉(John Magee)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倡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市场,被公认为“技术分析之父”。他对市场从实践人手的技术分析方法成为所有分析家经久不衰的财富。他还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迈吉的经典之作包括与爱德华兹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以及《股市心理博弈》等书。
W.H.C.巴塞蒂(W.H.C.Bassetti)
第9版的编辑和合著者,哈佛大学获奖毕业生。他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约翰·迈吉的学生。他目前是美国旧金山金门大学金融和经济学教授,教授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郑学勤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朱玉辰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
目录
译者序
第9版前言
第8版前言
关于第8版的编辑
致 谢
怀 念
第7版前言
第5版前言
第4版前言
第2版前言
序 言
第一部分
技术分析理论
第 1 章 交易和投资的技术分析法 / 2
第 2 章 图像 / 7
第 3 章 道氏理论 / 11
第 4 章 道氏理论的实际应用 / 21
第 5 章 道氏理论的缺陷 / 35
附录5A 20和21世纪的道氏理论 / 39
译者序
“技术分析”这个词儿听上去有些令人生畏,其实说白了,所谓技术分析,就是根据股市自己的活动来研究股市,换句话说,就是根据股票价格和交易量在过去的活动来分析股市目前的走向。这部书是技术分析的开山鼻祖,作者开篇就说,“这本书是为普通人,而不是华尔街的专职人员写的。” 那么,为什么根据过去的股市活动可以预测目前股市的走向呢?因为随着股市的成熟,人们在股市中的活动和情感反应同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运动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互动关系,技术分析就是通过图像的形式来捕捉这种互动关系。它的立论根据是,只要人性不变,这种互动关系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过去的经验在图像上积淀为各种形态,交易者于是有了根据模式而交易的实证根据。技术分析流派,无论听上去多么高深,都是在实证基础上用图像的方式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本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在多年之前所归纳出的图像模式到今天仍然是图像模式分析的基石。
在美国,提到股市趋势的技术分析大全,除了这本书之外,人们常常提到的还有约翰·墨菲的《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杰克·施瓦格尔的《施瓦格尔论期货:技术分析》和汤姆斯·布尔科斯基的《图像模式百科全书》等。爱德华兹和迈吉的这本书不是图像模式收集最全或者金融理论运用最新的一部,但它是最值得一读的一部。它之所以最值得一读,是因为作者刚好是在股市成熟到人们开始懂得什么是股市和它的运作规律,并且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它进行总结这样的转折点上,运用图像模式的方式来理解和把握股市。因为是第一手经验,其中就积累了许多对股市观察的寻根溯源的真知灼见。现在读起来,就像是有个人在多年前乘坐一部时间机器,到多年之后的未来周游了一圈,写下了一部日记,而我们今天偶尔找到了这部日记,发现他在多年之前就已经记录下来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出版社去年4月邀我们翻译《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时候,我们犹豫了一下,这毕竟是一本800页的经典。 接受这项工作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在读过原著之后,我们觉得,这部书对今天中国股市的适合程度要大于今天的美国股市。换句话说,它有些像是针对中国今天的交易者和投资者的需要而写的。
首先,《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所分析的股市是一个个体投资者占了很大比重的股市。投资者和交易者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的判断来挑选股票。本书预期的读者,是凭借铅笔、绘图纸和金融报纸就可以自己成为专家的普通人。今天,有了电脑和网络,图像很容易得到,制图这一部分可以省略,剩下需要做的,只是参照本书提供的模式和经验来分析股市的走向。同这一点相关,本书是以短线交易而不是长线投资为重点的。第9版对此有所增补,但全书的基本结构还是以进行短线交易的个体投资者为读者对象的。
其次,趋势交易的成功是以市场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为前提的。同中国目前的股市相似,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成书的时候,美国的股市在监管方面正在步入成熟阶段,内线人操纵市场的情况开始得到严密的控制。
再次,《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成书时的股市,是一个有指数但是没有指数交易的股市,也就是说,对交易者来说,指数是作为个股交易参照物,而不是廉价的替代物或者套保的工具。随着以后版本的修订,股指期货和期权的交易被引入了书中。从第9版的整体上看,这部书还是更适合于一个其中交易者主要进行个股交易,同时也使用股指期货和期权来提高交易效率和规避风险的市场。
最后,《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所研究的是一个同衍生品交易相对独立的股市。在它成书的时代,没有成千上万种由衍生工具提供的各种衡量股市的指标,没有使得千分之一秒都变得至关重要的大量、快速的程序交易,无论是扩大资金效益的杠杆作用或者是机构投资者的压轴作用,都不能同今天的美国市场同日而语,它同中国目前的股市水平则更为接近。
这部书的主旨,按照迈吉的讲法,是要培养起交易者自己的交易哲学。即使不是一位技术分析交易者,读了这本书,也可以由此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对股市的趋势和周期性、牛市和熊市的阶段和习性、止损的必要性、选择股票的技巧,以及个股运动同指数运动之间的关系等,都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这样,就不至于轻易成为羊群效应的牺牲品。
第9版修订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本书放在现代金融工程的背景里,对它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虽然巴塞蒂调整了章节,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进行对比,特别是增补了期货交易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基准点”程序的叙述,但是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原书进行广泛和深度的对比考察之后证明了,《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今天仍然是每一个在股市中想要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当把握的指南。
我们都在衍生品交易所工作,翻译一部论述股市交易的巨著似乎有越俎之嫌。不过,投资者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善于衍生品交易的人往往是股市中成功和活跃的投资者;反过来,善于在股市投资的人,在衍生品市场里,也容易成为精于分析市场、懂得规避风险的交易者。长袖则善舞,多谋略则善布阵。股市是一个海纳百川、触类旁通的地方,知道怎样在不同的市场中运作,就更能够在每个市场中都游刃有余。
尽管“技术分析”听上去很枯燥,这部书主要部分的文笔则相当流畅。希望我们的翻译保持了原著的风格。此外,这部书不但篇幅浩大,而且有大量的图表,编辑在成书过程中花费的心血不亚于译者。如果说翻译是为人做嫁衣,那么编辑就更是无名英雄了。在此,我们对她表示感谢。
朱玉辰郑学勤
前言
现在,这些人许多在监狱里,可是后遗症还在。各种各样的撒谎、欺骗和盗窃,从安然(Enron)到安达信(Arthur Anderson),如果不是几万亿至少也是几十亿美元掉进了黑洞。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在网上的《约翰·迈吉投资简报》(John Magee Investment Letters)中对孕育中的崩溃提出过警告。要看清当时在发生什么事,并不需要奇迹,也不需要特别聪明,运用爱德华兹和迈吉在这本书里教授的课程,就能有这样的眼光和感觉。同本尼迪克16世一样(不同的领域),我只是他们的葡萄园中一名不足挂齿的工人而已。
我想做的是(在凡是必要的地方)扩展他们的理论,将其现代化,把它融入现代的环境,使它对当今的交易者和投资者更为有用。
这是一项出于爱心的无间断的工作,其中,旧金山金门大学的研究生和同事给予我的帮助是无可言喻的。同他们的不断交流,使得我意识到爱德华兹和迈吉理论中的重要方面,在我的教学和本书的新版中,发展和强调了这些要素。
特别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长线的或者短线的交易者,都可以在这一版里发现重要的新材料。在我的研究生讲堂里,我看到了被迈吉称为“基准点定位”程序(“Basing Points”Procedure)的力量,因此,扩展了对这个题材的讨论。由于同布赖恩·布鲁克(Brian Brooker)为市场技术分析家协会(Market Technicians Association)写了一篇文章《道氏理论解剖》(Dissecting Dow Theory),我对道氏理论(Dow Theory)的兴趣和尊重最近增强了。在这一版里读者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素材。短线交易者和期货投机者会发现在论述商品期货交易中使用的大量的新材料对他们是有用的。这些交易者近年来过分地受到数字驱动的机械体系的影响,需要通过掌握本书中的材料以重建看问题的方法。
本书从来就没有想要预测或分析当前的市场。它的目的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从历史和过去中学习,从而更好地应付今天和将来。在约翰·迈吉的网站有对当前市场的分析(和预测?),不过,保持同当今的接触这个过程涉及弄清正在发挥作用的各种问题和工具。在2005年,各种主要指数在发挥作用,黄金、白银和石油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它们最后的效果会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拥有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分析家每天都要面临的情况,他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但是只要遵循这本书所教授的方法和原理,他成功的可能就比失败的可能要大。
这不是信口开河。只要考察一下在过去关键时刻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经典图像分析的力量和有效性。2000年1月,在约翰·迈吉技术分析网站上有这么一段评论:
道琼斯指数:道琼斯指数可以预见在10 000点处会找到支撑,可以买进,不过,只是小额投入,或者是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或者是对投资组合的添加。我们预计它在一段时间内会在9-12 000处有非常大的拉锯运动,我们会在高端时套保,增进投入,在处于低端而超卖的情况下,去除套保。
在2000年11月有下面的评语:
2000年11月18日
在这些市场里只有一种重要的图像形态,这是一幅大型的图像,到现在已经比12个月还要长了,这个图是一条大蛇,前后扭动,就像莎士比亚说过的,什么也说明不了,它就是它自己。我们怎么知道它在什么时候是象征着什么事情呢?在我们知道之前,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只要我们知道了,我们就会让你知道。因此,我们将继续为交易者寻找可能的卖空机会,使用短线交易的策略,在中间的顶部套保,在底部去除套保。根据图像的图形和上个星期的不振行为,我们不会交易纳斯达克指数中的反弹。如果这里有机会,那就是卖空的机会,不过是个高风险的机会。
这些过去的简报,鲜明地展示了本书方法的有效性,下文有网址,通过链接,读者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些简报。你们的编辑不是做出这些分析的天才,要归功就要归功到这个方法上,我的每一个研究生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分析,就像任何警觉的图像分析家也都可以做到一样。
读者不应当略过第8版的前言,在其中描述的实践,也为本版所遵从。迈吉说过,读者不应当只是翻翻这本书,然后把它放到书架上。这本书应当反复阅读,反复查阅。读者应当这样做,是的,他应当这样做。
理查德·拉塞尔(Richard Russell)是道氏理论分析家的领头人。据说,他曾经说过,道琼斯(Dow)的价格同黄金的价格在将来会交叉。他也说过,标普(S&P)看上去表现出一个10年的头肩模式(head-and-shoulders pattern)。罗伯特·普莱切特(Robert Prechter)认为我们是在浪尖上,海啸就要来临。
道琼斯36 000点。道琼斯3000点。无论将来意味着什么,这本书都将继续是应付将来的最好工具。
W. H. C. 巴塞蒂
(W. H. C. Bassetti)
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
关于网上资源的特别说明
在今天的时代,从网上得到信息太方便也太容易了(而且免费),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来同本书中的材料进行互动,那就太迂腐了。因此,读者可以到www.edwards-magee.com/nf05/ ninthedition.html找到许多免费的、可以补充本书的材料。譬如说,在读者读到第28章关于基准点定位程序的时候,他可以到这个网站上,打印出他可以同图28A-1对照的PDF文件材料,很容易就迅速地得到参照,而不必在书里翻来翻去,在图像到术语和评论之间寻东找西,或者是在复印机旁边把书折得像花卷似的。一般说来,只要书中提到网站,目的都是为了使得读者容易和灵活地使用相关材料。同样,在这个网站上,读者可以找到通向过去简报的链接,这些简报显示了这个理论在现实市场的现实运作中是如何发挥功用的。
序言
第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已故的理查德·夏巴克的有开创意义的研究和作品为基础的。读过他的《技术分析》和《股票市场盈利》(这本书的最后修订本现在已经买不着了,它是由当今的作者艾伯特 L. 金博尔(Albert L. Kimball)完成的)的人会觉得,这一部分很熟悉,除了图像之外,没有什么新东西。事实上,无论是对本书的作者,还是对市场技法的研究者,这都是一件未曾预料到的事:尽管在过去这些年里有新的控制和监管,有钳制成功投资者的新税,在得到可靠证券信息方面有大量增加和改进了的设施,甚至在我们的基本经济的某些部门中有相当急剧的变化,这些都没有改变得了股票市场的“模式”。
过去在图像中出现的合伙操纵市场的某些证据现在很少再看得到;有些过去常见的价格形态现在很少出现,或者对交易者不再有用;这些内容在本书中被删掉了。其他的,有的稍许改变了它们的常态,或者是结果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不是它们的基本性质),这些自然在书中也注明了。市场时而令人丧气的不活跃(这无疑是由监管引起的),产生了比以前略多一些的“假性运动”,更多的是由乏味(而且无利可图)的停滞而带来的病态。不过,就总体而言,市场按同样的旧有惯例重复旧有运动而向前进展。掌握这些现象对交易者和投资者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少。
第二部分是关于这些市场模式和现象的实践应用,关于交易技略,它完全是新内容。在过去的15年里(约翰·迈吉有将近30年的交易经验),约翰·迈吉的投资和交易所根据的全都是技术分析理论。他把生计寄托在盈利上,收集了几千幅图像,进行了成百上千手的实际交易,对各种应用方法进行试验,从所有想象得到的角度,检查和分析了各种方法、技略和结果。他所做的贡献结合了他的思想和他的实践。
在这里应当指出,而且在后面也将不断地复述,交易上的技术分析指导不可能是百战不败的。你用得越多,就越能意识到它们的危险和失败之处。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击败市场”的万全之策;笔者坚信永远不会有。不过,掌握技术分析的原理,审慎地应用它们,确实会带来好处。比起其他现有的为人公认和接受的方法来,在解决买卖证券的问题上,它可以带来更大的盈利,也更为安全。
罗伯特 D. 爱德华兹
1948年7月
媒体评论
——约翰·墨菲 著名技术分析大师
除了这本先驱性著作外,我实在找不到第二本作为你进入证券市场的入门书了,它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也适用于未来,因为市场模式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 罗伯特 R. 普莱切特 著名波浪理论学者
《艾略特波浪理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