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平庸的投资者,可能只是浏览几个简单的财务数据;有经验的投资者,可以从年报中,粗略看出上市公司的价值或症结所在;而高水平的投资者,则能从年报中找寻到上市公司未来兴盛或衰败的蛛丝马迹。
因此,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投资者占有
内容简介
作译者
袁克成,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部记者、首席记者、部主任。现从事投资工作。
《上海证券报》的十年中,他近距离目睹了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群体沧海桑田的变化,并用他的笔记录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基于多年来对上市公司发
目录
推荐序二(程 峰 联合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第3版前言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第2版前言 鱼龙混杂淘宝时
第1版前言 股票也是商品
宏观篇
第1章 探马来报—年报业绩早知道2
第2章 无网不利—网络年报资源扫描8
第3章 庖丁解牛—年报正文概述14
第4章 遗珠之憾—年报摘要概述28
第5章 度身定做—创业板年报概述30
第6章 质量鉴定书—审计报告34
股东篇
第7章 闸门开启之后—限售时间表42
第8章 比比谁的“后台”硬—实际控制人49
董事会报告篇
第9章 避免人祸的发生—公司治理70
第10章 有财大家发—股权激励80
第11章 猜猜蛋糕怎么分—分红预案89
第12章 百分之十五是个槛—所得税98
前言
(一)
本书第3版对第2版修订与补充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新增三个章节:“创业板年报概述”、“杠杆效应”、“创业板财务特征”。
★根据证监会、交易所对2009年年报披露内容的最新要求,进行了相应补充。
★对第2版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订,这部分内容大概占原文的30%。
(二)
本书出版后,不少读者反馈了意见,其中包括不少问题,借此机会,选出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答复如下。
问题一:书中介绍了这么多基础知识后,为什么不讲讲选股的直接方法?
答:市场中关于选股方法的书,已经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大师的经典之著,也充斥很多泛泛之作。我很怀疑,自己奢言选股方法的价值与必要性。
平心而论,我自认的能力,就是写出一本对普通投资者阅读年报很有帮助的普及读物。当然,这也并不是容易达到的目标,如果翻翻坊间那些以概念解释概念,或者照抄规定、准则的读物,你就知道,深入浅出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更何况,所谓选股方法并无一定之规,在我身边的朋友中,即使是那些同样使用基本面选股的成功者,其方法与风格也往往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有性格使然,也跟每个人的财务状况、回报率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关。而本书的作用,就是为投资者在形成自己的选股方法或投资风格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基础性帮助。
而且,以我的经验看,提高投资水平的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触摸掌握更高深的理论与方法,反而是回顾过往,检讨那些看似已懂实则未知的基础知识与概念。其实大家想想,我们上学时做错的数学题、物理题,有多少缘于未解妙法,又有多少因为基本概念留有夹生。
问题二:本书介绍的财务知识全面吗?看完后,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提高?
答:说全面,当然自夸了。但容我妄言一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研读更精深的财务书籍,并不是要务,多读年报,多看、多想、多比较,收获会更大,实践中遇到疑问,想不清楚了,再去查相关书籍,或者去网上找找答案,效果可能会更好。
对投资者来说,会计报表是描述上市公司的一个视角,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数字化展示,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现实,而这些现实大都会遵循既有的逻辑,这里鲜有奇迹,没有那么多戏剧化效果,它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常识相通,很多最基本的道理不离左右、贯穿始终。每一个会计数据、财务指标映射着的事实,表现出的规律,才需要认真体会,才值得再三把玩。
问题三:研究基本面,网络中有哪些资源?
答:很多,网上资源非常值得开掘,大量有价值信息,其实都是公开的,就放在那儿,只不过被信息海洋掩盖,需要你去挖掘。简单而言,这样的网站可分为三类:一是政府类网站,如国家统计局、央行、海关总署,等等,这些网站中的宏观及行业统计信息很有价值;二是证券类网站,特别是两个交易所的网站,有价值的信息不少,却容易被忽略,此外如上市公司网站、研究报告类网站等等含金量也不低;三是一些论坛、博客,藏龙卧虎,不少真知灼见都值得借鉴。
总之,只要是有心人,注意收集、筛选、整理,“金矿”就会显现。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参考一下本人的另一本书《股市信息藏宝图》,主要讲的就是这个事。
(三)
序言
巴菲特的“三板斧”
有记者问过巴菲特,选股有什么诀窍?
巴菲特说,第一,去学会计,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第二是阅读技能,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第三是耐心等待,一个人一生中真正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大量买入。
听了这个“三板斧”的回答,你满意吗?
可能有点失望,本指望巴菲特能口吐莲花,露一点独门绝技,没成想,却是无甚出奇。
但不要小看这个无甚出奇的回答,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巴菲特的“三板斧”中,有两招都与年报相关(财务报表是年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巴菲特对读年报的重视与推崇。
巴菲特如此强调年报的重要性,并不意外。因为年报是了解、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核心依据,而读年报是炒股的基本功,特别对于那些有志于价值投资的股民来说,更是如此。
同样的年报、同样的内容,高手就能去伪存真,就能入木三分,就能透过数字看出背后的玄机。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只是浮光掠影,过眼不过心。
那么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可以在年报中淘金呢?
我想先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财务知识、证券知识、公司运作知识等。然后是多看,只有大量阅读年报,我们对很多关键点的感知才能够变得细腻、敏感。最后是找到一本好的教材,作为梳理思路、答疑解惑、开启智慧的指南,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而《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就是这样一本好教材。
在我看来,本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理解本质。这一点,在书中的会计报表篇、财务指标篇,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坊间大多数相关书籍,仅仅是在摘抄教科书上的定义,罗列财务分析的公式,以至于投资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真正到了应用时,却发现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但本书却着重于会计报表的内涵、财务分析的本质。以利润表为例,不少投资者也许对利润表中的会计科目不陌生,但对利润表的本质内涵—“利润=收入-费用”,却不甚了了。本书花大量笔墨讲解了收入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而这一点,对于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实至关重要。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这本书可以说做到了三结合。首先是结合了2007年年报的特点,特别是注重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新的年报格式在2007年年报中的应用。其次是结合了目前中国股市的特点,比如说股权激励、交叉持股这些目前中国股市中的新生事物,书中有专门章节进行讲解。最后是结合了具体案例,将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相衔接。
三是通俗易懂。年报内容较为专业与枯燥,而本书却能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相信即使是对年报较为陌生的投资者也能够无障碍阅读。
所谓百战归来再读书,希望投资者在历经了两年的大牛市后,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过往,扎扎实实地读几本书。当然,不是读那些所谓秘籍、绝招之类的野狐禅,而是读那些真正能够帮助投资者练内功、长元气的书籍。我相信,《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就是其中的一本。
张昕帆
中信建投副总经理
中央电视台《理财教室》特邀讲师
推荐序二
媒体评论
因此。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投资者占有信息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不少投资者来说,与其孜孜不倦于听消息,道听途说所谓的内幕、题材,还不如扎扎实实地求问于年报,求问于公开信息。
——程峰 联合证券广州华乐路营业部总经理,联合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联证华
书摘
第四,小盘绩优股。很多总股本较小但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本扩张冲动。这些公司提出大比例送转的概率很高。投资者可以特别关注中小板的公司、创业板公司,这些公司上市时间不长,资本公积金丰厚,年报中提出大比例送转预案的可能性相当大。现金分红
与送红股或转增股本相比,投资者对年报现金分红的企盼程度不高。
这一方面是因为,多数投资者觉得从二级市场赚取差价,所得要远远超过现金分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多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中,也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够坚持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无法树立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榜样。但实际上,能送现金,特别是大量送现金,对投资者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能大量送现金的上市公司,大都很健康。有些公司看上去赚了不少钱,但这些钱很多是应收账款,实际账上的现金并不多,有的时候,应收账款最后就变成坏账了。因此,能大量送现金,说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不大,不太可能出现突然亏损的情况。
上市公司大量分现金,也说明它对投资者真正负责。有些钱放在公司账上,没什么好项目可以投资,日常经营中暂时也用不上,只好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或者买买国债,与其这样,不如分给投资者。
而且,投资者分得了现金,也算是真正落袋为安,这就跟分到股票不一样,股票虽然多了,但有可能贴权,这样比起来,拿到现金更安全一些。而且,如果你真看好这家公司,完全可以用分到的现金接着再买它的股票。
此外,有专家还从多年的实际情况分析出这样一个结论,那些多年来坚持大量派送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涨幅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现金分红受到一些长线机构投资者的青睐,如社保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