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导论
1.1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经济均衡
2.1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2.2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与核算
2.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复习思考题
第3章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3.1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
3.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3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4乘数理论
3.5消费理论的拓展
复习思考题
前言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的变化,经济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新经济”中,有数十亿人通过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由于这些变化,当今的经济学变得比以往更加迷人,也更有现实意义。经济学更加强调激励、期望、长期基本因素、个人经历、制度以及稳定、可预期的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这些新思想与现实经济政策的联系非常密切,同时也使得人们深信经济思想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科学领域内的一门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本身的内容和方法也在迅速地发生相应的变化。现代所有社会经济领域,从个人、家庭的消费,工商企业的经营,到政府部门的管理,都是在宏观经济的环境中进行的。宏观经济学所分析的内容,也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扩充到包括环境保护、公共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等诸多领域。
宏观经济学这门课是经济类、管理类和其他相关社会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非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建立经济思维,从经济角度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必备知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未来新经济体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系统掌握包括宏观经济学在内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二是,宏观经济学本身是一门吸引人、富有挑战性的经济科学。
本教材编写团队是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具有高校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在广泛吸取现有此类图书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突出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本教材的对象是国内大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自学者,以本科生为主,也可供研究生班学员、MBA学员使用,还可供广大实际经济工作者自学参考。本教科书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整合了宏观经济学传统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近年国外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前沿成果。力图准确、全面、系统地阐述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努力做到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学研究的主流框架与我国经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结构完整。内容的安排注意抓住重点,保持前后呼应。在章节的安排上注意保持教学的节奏性和内容的衔接性。
第三,重视对经济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在课后附有习题,便于读者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加强分析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第四,重点突出,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每章后面都有复习思考题。针对重点、难点的概念、原理以及分析方法,设计试题,便于学生理解。
本教材共分10章。第1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主要宏观经济概念与变量,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等。第2章介绍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计算,国民收入核算的总量指标及评述等问题。第3章阐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研究利率和价格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第4章阐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货币的供给函数和货币的需求理论,货币市场的均衡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第5章阐述利率和国民收入决定的关系,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问题,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曲线,宏观经济政策的IS-LM分析和投资理论的拓展。第6章介绍在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三个市场上,国民收入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同时决定,也就是完整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第7章介绍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平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第8章阐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关系,政府处置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的拓展。第9章介绍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模型及经济周期理论等。第10章讲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货币主义,并对新古典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模型分析和主要观点进行阐述。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同行和学生们的很多宝贵意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编著者所在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的关系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