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 原出版社: Transaction Publishers

编辑推荐
开创了“管理学”新学科 奠定了德鲁克在“组织理论”的历史地位.
贯通了德鲁克的思想体系 构建了“企业(组织)、管理、工业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彼得·德鲁克庞大的思想和等身的著作,统一于他的基本价值立场,统一于对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主张。要领略德鲁克不断涌动的精神力量,必须从他的思想源头开始。.
工业社会三部曲:《工业人的未来》《公司的概念》和《新社会》,使人们能够理解工业社会的本质,理解工业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理,理解工业社会的基本单元——企业及其管理的全貌。
基于对通用汽车公司的调研,本书首次尝试揭示一个组织实际上是如何运行的,它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和遵循的基本原理。
从三方面对企业进行社会和政治分析:
·将公司作为独立的主体分析其运行。..
·分析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
·分析公司目标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公司生存与成功发展必须处理好三个问题:
·持续产生有才能的领导。
·具有满足长期利益的基本政策。
作译者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和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 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记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出版成二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19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包政)
译者序
1993年版序
1983年版序
初版序
第1章一国之内的资本主义 1
第2章作为人类成就的公司 17
1生产型组织17
2分权33
3运行机制56
4小企业合伙人..76
5分权管理可以成为典范吗88
第3章作为社会性组织的公司100
1美国人的信仰100
2工头:工业社会的中产阶级125
3工人135
第4章工业社会的经济政策161
1“规模庞大的祸因”161
译者序
斯隆对本书的强烈不满,不是本书描述通用汽车公司有任何失实之处,而是本书的立意和出发点完全有悖于斯隆的初衷。斯隆希望作者能以其特有的思想高度,以局外人的身份深入探究通用汽车公司的问题,以应对未来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着眼于如何提高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着眼于如何更好地回报股东。
而作者的兴趣却并不在于发现并致力于完善企业中的管理问题,也不在于思考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他关注的是,作为工业社会代表性机构的大企业如何承担起建设和谐新社会的责任。企业所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股东的期望,更是它的管理阶层、它的一线员工以及它所在社区的发展与安宁,只有能够承担如此重任的企业才会有持续的未来。而在斯隆眼里,所有这些简直就是大逆不道,难怪他会大为光火。
本书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但我们却很难将本书当做一本纯粹的管理学著作来读。正如作者书中所言:“本书所讨论的是政治学和政治分析所讨论的传统问题。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将这些传统问题的研究应用于大型公司。”与纯粹的管理学著作不同,作者以政治学的视野来分析企业领域的问题,这使得本书的见解愈加深刻和高瞻远瞩。..
ⅩⅪ本书结构明晰,在开篇第1章,作者就阐明本书的研究旨在从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对企业进行社会和政治分析,即将公司作为独立的主体对其运行进行分析;作为社会的代表性机构,阐述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分析公司目标和社会功能的关系。作者认为,作为工业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大型企业必须努力于这三个方面的和谐构建。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分别构成第2、3、4章的内容。
首先,关于公司本身,作者认为生存是其最高法则。而公司的生存与成功运行则取决于它能否处理好这样三个相互依存的问题: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对大企业来说,持续产生足够有才能的领导尤为重要。同样,大企业还必须具备满足长期利益的基本政策。在实施各项政策时,必须具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客观判断标准。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求,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按照这样的思路,作者在调研中欣喜地发现分权制度在通用汽车公司的成就。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考察通用汽车公司分权体制的运行。他发现,通用汽车公司分权体制的形成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规划而成,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变完善的,它深深受到企业主要领导人——斯隆个人风格的影响,也受到战时生产的促进,总之最终形成了鲜明的通用特色。
但作者并没有在如何更好地深化分权体制上做技术上的探讨,作者关心的是,分权体制能否继续深化与完善,成功解决公司生存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从而帮助企业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ⅩⅫ其次,关于大企业能否实现它所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通过分析,作者相信大企业通过为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工头甚至普通工人,在工业社会中实现机会均等以唤醒他们的公民意识,是大企业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符合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的。
最后,关于公司发展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虽然在特定问题和每一具体问题所遵循的准确边界上,总是会有许多不一致和矛盾之处,但社会的需要与大企业的追求之间是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的,因此,对于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企业责无旁贷。
《公司的概念》是一本关于大型企业的著作,是一本绝不限于大型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著作,是每个命运与大型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人,每个关注大型企业发展的人都绝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涵盖了所有正在成长为大公司和已经成为大公司的企业。
感谢华章公司提供的机会,使我重温学生时代精读德鲁克著作的美好回忆。在人大的硕士和博士学习期间,德鲁克的著作一直是导师严格指定的必读书目,几本重要著作更是须加反复精读并经常讨论研习,所以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时常令我回味起导师的教诲,反倒不为文字翻译所苦。
慕凤丽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序言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来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 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们总是称他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华章的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媒体评论
今天这本书最好不是被当做一本关于通用汽车公司、关于制造企业和工商企业的书来读,而是当做一本关于大型组织的书来读。我希望它能引发一场热烈而卓有成效的争论。
——彼得·德鲁克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
——赵曙明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摘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