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5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Addison Wesley
编辑推荐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是系统介绍当今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运作机制的经典教材,不但被美国多所著名大学选用,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影响。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巧妙地将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除清晰地解释了利率的相关内容,有效市场假说、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类不同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风险管理外,还探究了金融服务业中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还对美国及世界上曾经出现的几次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使读者对2008年引起全球经济衰退的金融风暴成因会有所了解。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无论是对高校的金融专业学生,还是相关的金融从业人员,都具有宝贵的指导作用,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学院研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阿尔弗雷德•勒纳(Alfred Lerner)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助理研究员,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银行研究部的高级顾问,东部经济协会的主席。自1976年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经济学博士以来,他曾先后执教于美国的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名誉教授。1994~1997年,他担任过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执行副主席和主席,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助理经济学家。
米什金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的影响。他曾先后出版了十几本书,包括《理性预期在计量经济学中的运用:对政策无效性和有效市场模型的检验》(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货币、利率和通货膨胀》(Edward Elgar,1993)、《通货膨胀指标制度:国际经验和教训》(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9)、《货币金融学》(第7版)(Addison-Wesley,2004)。另外,他还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00余篇。
米什金教授曾供职于《美国经济评论》编委会,并任《512商业和经济统计》、《应用经济计量学季刊》和《经济学展望季刊》等杂志的副总编;他还曾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政策评论》的编辑。他目前担任6本学术杂志的副总编(编委会成员),这些杂志包括《货币、信用和银行季刊》、《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文摘季刊》、《国际货币和金融季刊》、《国际金融季刊》、《印度金融》、《经济政策评论》。同时,他还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顾问,也是韩国金融监管服务局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目前,他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学术顾问。
目录
译者序
教学建议
前言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总览
第1章 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开篇预览
1.1 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
1.2 为什么要研究金融机构
1.3 应用管理视角
1.4 如何研究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小结
习题
定量问题
第2章 金融体系总览
开篇预览
2.1 金融市场的职能
2.2 金融市场的结构
译者序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金融市场的开放指日可待。因此,我国亟需培养大量掌握和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同时,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金融基础配置的完善,各类新的金融机构也不断涌现。它们都在维护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历史尚短,有关方面从业人员的知识也较为薄弱,所以更需要从这方面得到强化,对国外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前沿理论、发展状况、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充分的了解。我们认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一书就能满足这种需求。
本书共计25章,一共分为7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介绍了为何要学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体系总览。第二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对利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三部分的内容是关于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以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为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结构以及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相关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抵押贷款市场、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第五部分介绍了金融机构的基础知识,包括为什么存在金融机构,并介绍了金融机构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第六部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产业,包括商业银行产业、储蓄机构和信用社共同基金产业、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人和经销商以及风险投资公司。同时还介绍了这些行业的管理以及对其监管的问题。最后的第七部分简要介绍了对金融机构的管理问题,包括风险管理和利用各种新兴的衍生工具避险。..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米什金教授是一位著作颇丰的著名经济学家,主要从事金融学理论研究,而埃金斯教授则有着丰富的金融行业从业经验。这样的两位著者相互合作写出的本书既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对金融专业学生未来从业操作又具有宝贵的指导作用。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除了介绍了金融学领域的一些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之外,另外一大特色就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尽管是一本教材,但本书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方面的讨论,包括各种网络练习和资源链接。所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应用上来讲,无论是对各大高校的在校学生,还是对于相关的国际金融从业人员来说,本书都很值得一读。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紧缩引起了大量学者及专业人士的关注。在这次风暴中,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对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本书相关的章节也对美国及世界上曾经出现的几次金融危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相信系统地学习了本书的相关知识之后,读者也会对本次引起全球经济衰退的金融风暴的成因有所了解。
在本书翻译过程当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同三教授、李雪松教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张莹 刘波
前言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为其职业生涯做好准备,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种统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使用一些基本原则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这些原则包括: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利益冲突、交易成本、供给和需求、资产市场均衡、有效市场、对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从业人员管理”专栏。大约有将近20个应用实例对金融从业者在金融市场和机构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强调。
·仔细地分步推导模型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们轻松地掌握更多材料。
·较高的灵活度可以使教授们用其偏好的方法讲授该课程。
·在课本始末完整地将各种国际观点整合在一起。
·“《华尔街日报》:解读新闻”和“案例”专栏鼓励学生们阅读金融报刊。
·使用很多案例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世界的数据和实例中,以此增加学生的兴趣。
·对电子(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重点考察。本书将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来提供网络练习机会,网络中的图表资源以及在课本中会给出各种网络参考地址。书中还有许多特殊的“网络金融”专栏,我们会在这些专栏中对技术变革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影响进行解释。
第5版的更新之处
除了按照预期那样将所有数据进行更新之外,本书的每部分都补充了一些重要的新材料。
利益冲突
最近频发的公司和会计丑闻引起公众对此的强烈关注,由此产生的银行破产事件会使就职于这些银行的员工失去其工作和养老金,这也可能是造成随后在2000年3月所发生的股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益冲突——发生在那些应该通过提供可靠信息来根据公众的利益行事的人,却出于个人的动机要隐瞒事实——会引起这样的事件。金融界越来越担心,随着很多高校将商业道德课程纳入其授课课程当中,反而会引发一些利益冲突的扩散和其他影响事件。为了研究该问题对金融业的影响,我们在本书补充了新的一章,并在课本中加入一系列考察利益冲突的专栏。
新的第16章
在全新的第16章中,给出了利益冲突的定义并解释了为何我们应该关注该问题。这一章还探究了金融服务行业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利益冲突,并对能够修正这些问题的各种策略进行了讨论。将这一章放在第六部分关于金融机构业的诸章节之前,可以允许我们在深入了解这些普遍问题之前,向学生们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然而,该章是完全独立的一章。因此,如果教授们希望在指出这些利益冲突之前先对各种金融机构进行介绍的话,也可以在第六部分之后再向学生们讲授这一章。
利益冲突专栏
为了对现实世界中利益冲突的影响加以说明,我们在各章讨论中加入了一种名为“利益冲突”的新专栏。
共同基金
最近,共同基金业中出现的丑闻总是成为报刊的头条新闻,并使学生们对该问题的兴趣日增。我们现在用一章的篇幅来讨论该问题,即第21章。本章讨论了共同基金业的历史、发展、收费结构以及投资实践。本章还列出了近几年来该产业中出现的很多滥用职权的实例,并解释了由此引发的各种管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