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知识点.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它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从而决定了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全面论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2)阶级性。公开声明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成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有所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依据: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③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要求:①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②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提高全党的总体水平;③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树立全球意识;④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⑤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⑥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本章2009年新增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本章2009年新增知识点)
. (1)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一的共同思想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凝聚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哲学内涵,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章2009年新增知识点)
(1)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
常考知识点
从历年命题特点来看,本章在过去属于历年考试命题中必有的章节。考题较多的是对一些名言实质的判断,如“画饼充饥”、“意念移物”、“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等等。前几年命题较多的是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名言的认定,对机械唯物主义名言的认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认定,对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特点的认定,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点的认定,如“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以及对“世界统一于存在”、“世界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世界是感觉的复合”、“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万物皆备于我”、“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名言实质的认定。
总之,本章历年命题的常考点是: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点的认定。
(2)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不同的特点的认定。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不同观点的认定。
(4)唯物主义不同形态的认定。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理论特征、基本特征的认定。
本章很少出大题,仅在1998年出过一道辨析题,“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基础边关题
一、选择题工: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没有学习过哲学,但仍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一事实表明( )
A.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没有指导作用
B.只有当自然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唯物主义或辩证法原理相一致的时候才能做出科学发现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投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研究不一定需要哲学的指导
3.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说明了( )
A.哲学必须将各门具体科学完全包括在内B.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概括总结
C.真正的哲学是代表全人类利益的 D.真正的哲学可以代替各门具体科学
4.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对立的根本标志是( )
A.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的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社会历史必然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5.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学说属于( ) .
A.可知论 8.二元论 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在于( )
A.提出和坚持了科学的物质观 B提出和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
C.提出和坚持了矛盾的学说’ D.提出和坚持了发展的学说
7.王充提出:“夫天不能故生人,则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矣。”这一命题观点为( )
A.唯物论 8.难心论 C.形而上学 D.先验论
8.王充曾说:“人生性命当富贵者,初禀自然之气,养育长大,富贵之命效矣。”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论 8.辩证唯心论
C.从唯物论滑向唯心论 D.从唯心论滑向唯物论
9.范缜说:“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
A.唯物论 8.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可知论
10.张载认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这一命题观点( )
A.属于唯物主义 B.属于辩证唯心论
C.属于形而上学 D.属于先验论
11.方以智认为:“圣人合虚实神形而表其气中之理。……彼离气执理,与扫物尊心,皆病也。理以
心知,知与理来,因物则而后交格以显。岂能离气之质耶??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论 8.朴素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论 D.形而上学
12.王夫之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论 8.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 D.先验论
13.王夫之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这一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论 8.主观唯心论 C.狭隘经验论 D.唯理论
14.孟子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知天矣。”这一命题( )
A.深刻地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8.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夸大了人本性的作用 D.夸大了自然的作用
15.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一命题属于( )
A.唯物论 8.唯心论 C.不可知论 D.经验论
16.董仲舒认为:“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
A.唯物论 8.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辩证法 D.唯心主义命定论
17.朱熹认为:“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这一命题( )
A.坚持了唯物论 B.属于经验论 C.坚持了辩证法 D.属于不可知论
18.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论 8.主观唯心论 C.客观唯心论 D.经验论
19.下列命题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是( )
A.天不变,道也不变 B.水是万物的本原
C.理念外化生成世界 D.建立在科学原子论基础之上的唯物主义
20.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称为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里“半截子”是指( ‘)
A.认识论 8.历史观 C.人生观 D.自然观
21.哲学的党性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和斗争
2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所吸收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B.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
c.黑格尔哲学中的可知论思想 D.费尔巴哈哲学中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23.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是( )
A.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B.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D.黑格尔辩证的历史观
2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应该成为( )
A.对各门具体学科有指导作用的“科学之科学”
B.把各种具体科学的规律囊括在内的“科学之大全”体系
C.既概括又包括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在内的理论体系
D.只概括不包括各门具体科学知识在内的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理论体系
25.马克思提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在这句话中,“批判的武器”的含义是( )
A.革命理论 B.人民群众 c.社会实践 D.无产阶级
26.马克思曾经指出:以往的哲学都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命题最恰当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27.列宁曾经指出:唯物史观的创立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了。这里“最后的避难所”是指( )
A.自然观 8.历史观 C.辩证法 D.认识论
2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阶级斗争的学说D.唯物史观
2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征是( )
A.革命性 B.科学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
30.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
A.实事求是 B.矛盾分析法 C.唯物史观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在于( )
A.进一步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普遍性
B.提出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的哲学体系
c.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解决中国现实的答案
D.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参考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哲学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B.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灭亡而灭亡
C.属于上层建筑
D.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代替论”的错误主要有( )
A.否认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B.否认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特殊性
c.否认了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规律的知识体系
D.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在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区别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有(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方面的问题有( )
A.世界是否发展的问题 8.世界的本原问题
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里同一性的含义有( )
A.正确的意识可以达到与对象的一致 8.正确的意识可以达到与对象完全相等
c.正确的意识可以达到与对象的符合 D.正确的意识与对象是矛盾的
6.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
A.一定是唯物主义 8.一定是辩证法 C.可能是唯物主义D.可能是唯心主义
7.下列关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具有朴素性 B.缺乏有力的科学论证
C.往往是和古代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 D.没有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8.唯物主义的特点有( )
A.都坚持可知论 B.都坚持反映论 C.都坚持唯物史观D.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9.不属于或不一定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或派别的有( ) ’
A.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学说 B.承认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学说
C.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学说 D.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
10.程颐认为:“天地之化,自然生生不穷,更何复资于既毙之形,既返之气!往来屈伸者理也。”观点属于( )
A.唯物论 8.唯心论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11.唯心主义的特点有( )
A.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 B.必然坚持先验论
C.必然坚持唯心史观 D.必然坚持形而上学
12.下列命题中必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万物皆备于我 B.英雄史观
c.中国革命史上的教条主义 D.人为自然立法
1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命题的有( )
A.数是万物的本原 8.道生万物 C.知行合一论 D.英雄史观或个人崇拜
14.哲学的党性及其特点是( )
A.哲学的党性斗争从属于阶级斗争
B.哲学的党性斗争是阶级斗争在理论领域的一种表现
C.真正超出哲学党性的第三种基本派别是不存在的
D.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家或哲学观点的派别性,不属于唯物主义就属于唯心主义
15.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础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有( )
A.达尔文的进化论 8.细胞学说
C.电磁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6.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的三次工人运动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有( )
A.是唯一彻底的唯物主义 B.是唯一能动的反映论
C.首次提出了唯物史观 D.首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优点有( )
A.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因而是科学之整体
C.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因而是“科学之科学”
D.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唯物主义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特征有(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表现在( )
A.对一切都采取批判的态度
B.目的是为了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C.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性
D.对一切都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既肯定又否定,既批判又吸收
2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提出的理论有( )
A.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唯物主义历史观 D.科学的实践观
22.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一命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革命性 B.抽象性 C.客观性 D.实践性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是因为( )
A.它与以往旧的哲学有着质的区别 B.它是哲学史上唯一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体系
c.它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的旧哲学 D.它是对传统哲学的扬弃
2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有( )
A.提出了唯物史观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提供科学指导
B.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为我们正确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c.马哲作为科学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对人们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提供科学的指导
D.提出了历史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关系,对人们正确地认识和预测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能够向人们提供科学的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学说,为人们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