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金融工具与市场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了素材。它涵盖了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从术语到定价,以及交易这些金融工具的市场,包括有组织的交易场所(实体的和电子的)和柜台交易(OTC)市场。本书涉及金融市场中所有的证券,但重点介绍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证券。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案例教学的特点),本书主要解释有风险的证券如何从不愿承担风险的人手中转移到愿意承担风险的人手中,当然前者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解释转移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的合理定价。.
本书源于作者在哈佛商学院为MBA和高管培训班所开设的一些课程,包括公司金融工程和资本市场。在学习这些课程之前,学生需要学习简单的公司理财和投资学。这些更基础的课程必须包括固定收益数学方法的基础知识,比如定义和计算到期收益,以及基本的期权概念,比如欧式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期末支付图。
虽然这些案例在其他课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它们最初是为哈佛商学院两年期的MBA课程—资本市场而设计的。这门课的目的是让二年级的MBA学生在第一年学习的基础上对固定收益证券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它涉及许多话题,从久期和凸性的应用到资产负债的管理,再到通过证券化手段构建综合的信用组合。在哈佛商学院,对于那些立志于投身销售、交易、对冲基金和风险管理等行业的人来说,这是他们主要的分析课程。除了固定收益的一些概念,这门课还对衍生证券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哈佛商学院的授课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本书的案例都是对我们刚才提到的课程的补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本书的案例不能分开使用,每一个案例都可以单独使用。因此,我们希望教师能选择本书的案例来补充其他课程。本书的案例将起到强化书本知识的作用。
在我们深入了解本书的内容之前,我们首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了解金融工具对学生来说如此重要?
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工具
经济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
在过去的35年中,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金融工具,从简单的股票衍生工具,例如在大型有组织的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和国际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单个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再到更复杂的产品,例如抵押支持证券和直接在金融交易双方(在OTC市场)之间交易的互换。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非常熟悉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过去数十年,这些方面的课程数量的急剧增长就是金融工具重要性的明证。
总的来说,所有的金融工具都是为了应对金融市场日益增加的波动。随着市场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以前稳定的经济变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波动,金融工具的创新就被看成了抵消新波动的手段。在越来越不稳定的经济变量中,通胀的波动比较典型。在20世纪60年代,通胀率保持稳定,而在20世纪70~90年代间,通胀率波动很大。
伴随着通胀率的波动,汇率的波动也增加了。固定了货币之间汇率的布雷顿森林协议于1971年解除。结果,不论是交易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跨国交易的价格风险显著上升(见图0-2)。
除了上述两种波动,由于美联储在1979年把货币政策的目标从利率转向了货币供给量(美联储认为这是对付过去十年里居高不下的通胀的有效方法),利率也不甘寂寞,开始波动。金融机构发现资产负债表的两方的波动也在增加。例如,银行再也不能以短期浮动利率的存款来为长期固定利率的贷款融资。图0-3证明了这一点,图中表示的是1965~2005年3个月期国库券利率的变化情况。
物价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也受世界经济基本面变化的影响,波动在加大。图0-4中展示了1960~2005年原料价格指数的变化。
人力资本的成本也开始波动,这可以从失业率的波动看出来(见图0-5)。
应对波动的方式:金融工程的诞生
面对日益增加的波动,投资者迫切需要把波动转移到能够承担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手中。最基本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仅要求消除他们资产负债表中的特定风险。这些投资者要么发现承担了自己不想承担的某种风险,要么发现自己对某种风险的敞口过大。(正如大多数的金融书籍指出的那样,减少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样化。简单来说,假设你承担了太多的利率风险,那么你可以从高利率风险的投资中撤出,转而投向利率风险低但可能货币风险高的项目。)某种风险敞口过大并且没有很好多样化的投资者,认识到他们正为自己承担的过多的风险付出机会成本。这些投资者愿意付出较小的成本(比他们目前承担的机会成本小)来更好地使他们资产的风险多样化。
转移风险的需求导致了新金融工具的开发,这些新工具能把波动性分解成若干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转移给能够有效利用特定类型波动的投资者。这种创造金融工具的过程(分解风险的过程)后来被称为“金融工程”。
随着风险的增加和用来应付这些风险的金融工具的数量增多,现在的管理人员如果不完全理解这些金融工具以及它们在对冲风险和多样化中的价值,那么他绝不可能在企业中看到成功—无论是在金融企业还是在非金融企业。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特别是在企业里,复杂金融工具的使用逐渐增多。日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和欧洲,有超过50%的非金融企业把使用某些复杂的金融工具作为它们正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结果,对这些工具的培训需求剧增。这些培训项目无所不包,从学习分解金融工具的结构以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扩展到复杂的定价和对冲风险的方法。大多数的商学院目前为MBA和高管培训班提供多种讲授这些工具的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名为金融工具、资本市场、固定收益证券、期权和期货或者风险管理。实际上,许多学校还为那些只想学习这些金融工具和方法的人提供了专门的课程。本书为这种课程提供了辅助材料。
用案例教学法讲授金融工具
用案例的方法来讲授有关数量的课程看起来或许有些异样,但是哈佛商学院的固定收益和资本市场课程已经成功地用这种方法培育了数届学生。如果教育的主要目的仅仅是推导公式,那么案例教学不是个理想的方式。但是如果课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有关分析、制度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并让他们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那么案例教学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
. 在学习案例时,学生不仅必须在公式的层次上理解概念,还必须能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案例研究中提出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通常解决手头问题不能仅靠金融技巧。由于学生反复地面对“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的问题,他们必须要能把他们的金融知识与他们在展示、经营、销售和谈判等方面的技巧结合起来。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强化和整合了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还提供了良好的跨学科训练。
本书中多数案例的长度都不长,相当一部分案例涉及图表。图表一般提供了定量的材料,比如股票、债券或期权的价格,以作为学生讨论的辅助材料。大多数案例被称为“职业案例”,其数据和信息都是由关注这个案例的组织提供的。(这些数据偶尔会因为教学目的或保密性的原因而被改变。)书中也使用了“图书馆案例”,这些案例的相关信息都是从公开发表的材料中获得的。必须要指出的是,案例不是为了展示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正确或错误的做法,也不是展示最好的做法。进一步讲,虽然它们大部分基于事实,但是案例并不描述实际的解决方法。相反,案例关注一个公司或者个人面对的关键决策,并让学生讨论当事者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除了案例,本书还使用了一些“阅读材料”。虽然案例中已包括多数的概念和理论,但我们还是从阅读材料中引入基本概念。材料很短,后面附有一些帮助学生阅读的问题。
虽然本书涉及的许多金融工具源于美国或欧洲,但是它们现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本书中的案例既反映了金融工程的历史起源(比如发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案例),也反映了其国际化速度(比如发生在韩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案例)。根据案例涉及金融工具的类型和使用它们的金融机构的不同,我们把案例做了分类。
本书的结构
本书包括两部分: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证券。每一部分包括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几个案例和阅读材料。每个案例通常以阅读材料引入一系列概念作为开始。然后这个模块转入应用,案例研究用来介绍高级证券和交易这些证券的市场制度特点。每个案例都要求学生分析一种新证券。学生因此能掌握分析新金融工具的一般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把某种证券分解成许多简单的部分,然后单独分析每一部分,最后把这些独立的部分合在一起分析。
案例共同的主题是阐述这些证券是怎样使风险结构化并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转移。一旦基本的技术分析完成,分析该证券的风险特点就很容易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回答风险结构化和转移是怎样进行的,以及为什么这种活动会创造价值。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这些证券交易的市场交易规则、证券设计的程序,以及金融中介,比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与对冲基金的功能和动机。
第一部分:固定收益证券
固定收益部分分为两个模块:概念和应用。
模块1-1:概念 虽然本书假设学生已经具备了固定收益的数学基础知识,本模块依然在两个阅读材料中做了介绍,并介绍了更高级的久期和凸性的概念。第一个阅读材料叫“债券定价和收益”,介绍了复利(为计算到期收益率做准备)以及复利的不同类型。接下来的案例是“德意志银行—寻找具有相对价值的交易”。该案例演示了固定收益研究小组使用这些概念寻找向客户推荐的交易。这要求计算收益率和引入期限结构模型(虽然不要求学生也建立一个这样的模型),并按照模型进行套利交易。学生还可以学习一家典型的投资银行的销售和交易业务模块的功能。
通过阅读材料和案例回顾了固定收益的基础知识后,模块继续介绍更高级的久期和凸性的概念。第二个阅读材料叫“久期和凸性简介”,引入了两个衡量证券利率敏感性的概念。阅读材料后紧接着是直接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案例“提康德罗加—反向浮息债券”,这是一个非常短小的案例,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负责基金的资金管理人,可以全面地看待基金如何处理各种风险。在本案例中,提康德罗加正在确认对一种结构性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反向浮息债券。基金的策略是对冲利率风险,保持久期和凸性中性的投资组合,该案例让学生为特定的固定收益产品筹划和构建对冲手段。下一个案例与阅读材料中的概念紧密相关,这个关于资产和负债管理的案例叫“保德信保险公司的百年负债”。这个案例站在一个试图对冲极长久期负债的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者的角度上,它让学生使用他们对久期和凸性的理解来计算和演示这类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案例还让学生对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有了较好的了解。
模块1-2:应用 应用模块中有8个使用固定收益证券的案例,描述了8个公司和8种不同的风险结构情况,为更深入地练习提供了素材。案例引入了许多新的证券(抵押支持证券、巨灾债券、彩票债券、担保抵押证券和掉期)。这些案例可以按照任何顺序使用,本书中的顺序是哈佛商学院讲授这些案例惯用的顺序。
该模块第一个案例“德意志银行:讨论股票风险溢价”,通过比较美国国债市场与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在一个更广阔的环境里讨论固定收益。这个案例发生在德意志银行,其首席固定收益战略分析师正考虑以何种方式来说服股票投资的客户转向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在本案例的分析中,学生需要进行一次仔细的久期计算。案例将解释在股票久期中一个常犯的错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久期和凸性以及它们的应用,并且让学生比较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美国国债市场和美国股票市场。在银行卖方业务的补充材料中,我们介绍了这两个市场的制度细节。
在下一个案例中,本书带学生从美国国债市场出发,去主权债券市场。“瑞典的彩票债券”这个案例讲述了一种瑞典国债管理局用来融资的不可转换债券—彩票债券。学生要分析瑞典如何使用这种债券,并评价这个债券市场的创新对其是否有利。案例为学生引入分析用到的概念,例如收益曲线等,并且通过从零售投资者融资和从机构投资者融资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看待风险的方式不同),引入了行为金融的概念。案例的主要部分是流动性风险的概念,这被认为是彩票债券创造的重要价值来源。案例还引入了信用风险的概念,因为彩票债券的投资者面临主权违约风险。
下面的两个案例把重点从政府债券市场转到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在这两个联系紧密的案例中(最好连在一起讲授)。第一个案例是“人民银行的第一巨灾债券基金”,站在买方机构的角度(一家为富人管理资金的私人银行拥有基金),而第二个案例是“瑞士再保险的巨灾债券”,站在发行者的角度(再保险公司试图使其再保险合同证券化)。这两个案例从机构的角度介绍了证券化以及处理巨灾风险的细节。
下面三个案例的主题依然是证券化,涉及另外三个市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相关案例是“提康德罗加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CLO),相关案例是“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和韩国不良资产的跨国证券化”;以及债券抵押证券(CBO),相关案例是“Nexgen:创设债务抵押证券(CDO)”。MBS的案例来源于一家投资于MBS的英国对冲基金。CLO的案例介绍的是韩国政府试图发行CLO的例子。CBO的案例讲述的是一家法国投资银行为客户构建解决方案的例子。所有这些案例能够让学生对证券化和构建证券化产品有个全面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学生对制度的了解。这些案例还能让学生了解风险结构和风险转移的概念,而证券化是实现风险转移目的最流行的工具之一。
最后一个阅读材料和案例向学生介绍了掉期。“远期合约和掉期简介”引入了远期合约的概念,并把掉期作为远期的组合来介绍。所有必需的分析性概念都可以在这个阅读材料中找到。下面的案例“安然传奇—特殊目的实体的特殊目的”,使用阅读材料中掉期的概念来分析安然用来转移资产风险的一系列表外掉期交易。案例演示了如何在实际环境中使用结构性掉期,并让学生从机构的观点来看待整个过程。教师可以用这些案例来演示结构化交易如何既能“正确”地应用,也能“不正确”地应用,案例中的一些结构化交易最终导致了安然的破产。
第二部分:衍生证券
本书的第二部分介绍的是衍生证券。这部分将向学生介绍期权的基本特征、交易方式和定价方法。这部分的重点是一个用于理解衍生证券的产品框架。这个框架把所有的产品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制造过程本身是进行动态复制的程序,放入这个程序的是一些基本的现货市场工具。例如,股票期权可以由国债和标的股票组合而成。
这一部分不需要非常高级的背景知识,只需要明白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概念就可以了。首先介绍股票期权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股票最熟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子市场—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下一个模块介绍了固定收益衍生工具。最后一个模块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交易衍生工具的市场以及这些市场面临的问题。本部分以实物期权结束。
模块2-1:股票期权的概念 简单介绍股票之后,我们转向介绍简单的股票期权的概念,这里包括两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案例。第一个阅读材料是“期权的基本特征”,它给出了期权的定义,介绍了期权的回报图以及基本的期权比较策略。例如,如何根据标的现货工具的波动性来为期权定价。阅读材料后面紧跟“戴尔电脑公司—股票回购计划”的案例,介绍了科技公司出售自家股票的看跌期权同时买入看涨期权的一般做法。在这个案例中,学习使用期权回报图和看涨—看跌平价来把这个交易改成其他的等价形式。学生将直观地感受到金融工程如何把交易看成不同的形式从而探究交易的经济本质。
第二个阅读材料介绍了期权的定价,紧跟着的案例要求学生马上使用阅读材料里的概念。阅读材料“期权定价”首先用二叉树定价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然后用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模型作为二叉树模型的无限形式。这种特别的方法是出于容易理解的目的,学生一旦理解并且亲自在离散的条件下不断复制,他们就能对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模型拥有直观的感觉。二叉树模型是最简单的离散模型,所以我们从它开始。案例“Sally Jameson—1999”涉及一种由Derivium Capital提供的金融产品—股票贷款。案例要求学生把股票贷款分解成一系列期权,这用到第一个阅读材料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对这些期权进行定价,这用到第二个阅读材料的内容。在学习了这些阅读材料和案例之后,学生应当能够对期权及其特征有基本的了解,并能对欧式期权定价。
模块2-2:股票期权的应用 在了解了股票期权的概念之后,我们来看如何应用股票期权。这个模块包括现实中的应用,涉及多种不同的证券,并特别强调了结构化的债务产品。因为强调结构化的债券,教师可以用这一模块来强化固定收益部分的概念。然而,正如前面所强调的,学习期权部分并不要求学生学过固定收益。
第一个案例,“Pine Street Capital”用到股票期权,从股票期权开始是学习衍生证券最好的方法。案例中的问题是一个对冲基金面临一个不同寻常的风险—其资产组合的贝塔值随时间变化。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当贝塔值变化时,简单的线性对冲将使投资者面临非线性变动的风险。唯一的方法是用非线性工具来对冲—期权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学生将学到非线性对冲是期权应用很广泛的领域。他们将被要求找出对冲基金需要执行的对冲方案。这样做,学生将学到德尔塔对冲和伽马对冲的概念。教师应当注意这是本书中他们能够用来讲授期权德尔塔对冲和伽马对冲的主要案例。固定收益部分中提到了久期和凸性的概念,教师可以用久期和凸性与德尔塔和伽马进行比较。
下面的三个案例都涉及结构化债务产品。这些案例有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关于面临特定问题的公司的故事。在案例“Tribune 公司—PHONES计划”中,问题在于税收。在案例“考克斯通信公司”中,问题是税收和融资。在案例“DigaMem Inc”中,问题是如何融资。在这三个案例中,建议的解决方案都是结构化债务产品—也就是一种包含股票期权的债务工具。在“Tribune公司”的案例中,解决方案被称为“participating hybrid option note exchangeable securities”,或者PHONES。在考克斯的案例中,解决方案是称为“feline prides的财务工具”。在DigaMem的案例中,解决方案是浮动价格可转换债券。所有案例都给学生演示了期权如何解决广泛的商业问题和融资问题,因为这些股票工具有些复杂,学生需要使用他们的期权知识来把这些工具分解。本质上讲,所有案例都让学生学习使用简单的金融工程方法。首先整体上把握问题,然后把它分解成小的可解决的问题,然后分别解决每一部分。对所有的CFO来说,每天都会面对新的融资方法。金融工程的核心就是如何把这些解决方案融合在一起,来解决更大的商业和融资问题。..
最后,案例“ALZA与Bio-Electro系统(A):技术与金融创新”处理了综合债务问题。一个生物科技公司正试图为一个高风险项目融资。它们想使用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复杂的融资结构,叫SWORDS。在前面三个案例中,学生能把结构化产品分解成基本的部分,这样结构化产品就变成了普通的债务。虽然猛一看这些结构化产品不像债券,但是进一步地研究和分解,学生认识到结构化产品的原理与债券类似。案例给出了一个理解基本的莫顿违约风险模型的完美环境,可以完美地过渡到下面关于信用风险产品的模型上。
模块2-3:信用衍生工具 在这个模块中有一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案例。阅读材料“信用衍生工具简介”给出了基本的模型,让学生能在分析信用风险时使用。它还包括几个例子,例如资产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率互换和信用差价期权。
模块的第一个案例“美国第一银行—信用违约互换”重点介绍信用违约互换(CDS)。美国第一银行面临的问题是世界上所有的银行都遇到过的。为了保住一个重要的客户,银行需要向客户提供贷款,但是银行不想承担该贷款的信用风险。一方面,他们想保住这个客户,另一方面,他们不能承担额外的风险。CDS能把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他的金融机构。案例不仅介绍了CDS,还要求学生应用他们学到的关于莫顿模型的知识(见阅读材料中的期权定价)来设计一个信用违约互换。这样做,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莫顿模型以及CDS的机制。教师应当指出案例一般需要2~3天的阅读时间。
美国第一银行的案例是一个侧重定量和数学分析的案例,而这个模块中的另一个“摩根士丹利和TRAC-X—CDS指数市场之争”的案例更侧重战略和定性分析。美国第一银行的案例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CDS;摩根士丹利和TRAC-X的案例是从供给者的角度来看CDS。摩根士丹利是信用违约互换和信用风险衍生工具市场上的世界级高手,经营着CDS指数TRAC-X。然而,TRAC-X受到了竞争对手iBoxx的挑战。摩根士丹利现在必须决定如何面对这个挑战。它们应该继续竞争让两个指数并存,还是鸣金收兵让iBoxx独占市场,还是买下iBoxx或者合并它。案例帮助学生学习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CDS市场。教师应当用本案例来介绍卖方公司的职能以及金融创新的程序(新的证券如何在OTC市场开始交易,以及如何逐渐成熟并进入交易所交易)。此外,案例还可以被当成一个学习战略的案例。
模块2-4:利率衍生工具 接下来本书用一个小模块介绍利率衍生工具,包括一个阅读材料和一个案例。阅读材料“利率期权简介”介绍了利率顶、利率底和掉期。在介绍利率顶和利率底时,与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做了比较。如同股票的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跌—看涨平价在利率顶、利率底和掉期关系中也存在。已经学过看跌—看涨期权的学生,应当很快理解利率的这些概念。(教师应当注意阅读材料建立在学生对股票的了解之上。案例中把股票的看跌期权、看涨期权和股票与利率的顶、底和掉期做了类比。)
下面的“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关于货币风险的建议”案例,强化了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学到的概念。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是印度第二大银行。它的一个客户,印度电力财务公司向它咨询如何处理货币风险。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提出了一个包含多重利率和货币对冲的建议。
模块2-5:股票和期权交易所 前面的模块介绍的是金融工具,从现在开始不再介绍金融工具,开始把重点放在交易这些金融工具的市场。这些知识之前只简要介绍过,因为详细了解和讨论市场没有必要。然而,这个关于股票和期权交易所的模块,我们讨论金融市场的演化、它们如何产生、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的变化趋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介绍了世界上主要的衍生工具交易所,每个交易所用一个案例来介绍:“德意志证券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和“国际证券交易所—期权市场的新领地”。
位于德国的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是Eurex的母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衍生工具交易所。CBOE是第一家期权交易所,也是长期以来最大的期权交易所。全电子化交易所ISE是一个新成立的期权交易所,它以很短的时间成为CBOE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无论是规模还是活力。在这三个案例中,学生站在这些交易所高管的立场上,思考如何处理交易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所有的交易所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自动化、全球化和集中化。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学习这三个方面如何影响每个交易所。在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的案例中,交易所正讨论收购明讯(一家清算、结算和托管公司)的建议,并且试图决定收购将对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的其他业务产生怎样的影响,特别是衍生工具交易所Eurex。在CBOE的案例中,CBOE是世界上第一家期权交易所,长期以来也是最大的期权交易所,讨论如何应对高度自动化的竞争对手。一个备选的战略是转到两栖系统上,把传统的场内交易和电子化交易结合在一起。CBOE必须评估这一动议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如何实施。在ISE的案例中,学生将看到一个冉冉升起的交易所,它是全自动化的。案例中的问题与学生在CBOE的案例中的问题相反。
模块2-6:实物期权 这部分有一个实物期权的案例“RTY电信—网络扩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物期权被广泛讨论和研究。案例介绍了一家电信公司要扩张带宽容量,有两个选择:可以在即期市场上购买带宽容量,也可以从北方电信购买设备,这可以让该公司以固定的价格快速轻松地升级容量。然而,购买设备比从即期市场上购买容量成本更高。虽然这种设备很昂贵,但是它能让公司“有选择”,这如同一个看涨期权,公司有权利但是没有义务购买某些东西。案例中的问题是这种“有选择”是否值得公司为其付出额外的成本。案例给学生一个实物期权的例子,并让他们对这个实物期权定价。
使用本书的其他方法
在哈佛商学院,各门使用本书材料的课程都是从固定收益证券部分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固定收益证券放在前面的原因。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固定收益数学知识,那么从固定收益证券开始会更有效果。久期和凸性对冲的概念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的期权复制。
另外一种方法可以从本书第二部分的股票衍生证券开始,我们首先假设利率是不变的,然后转到利率复杂并不断变化的固定收益证券,然后回到利率衍生证券。这种方法对那些已经具备期权基础知识的学生非常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部分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专门讲授衍生证券的课程,例如期权和远期课程,可以使用本书衍生证券部分的案例,而不考虑固定收益证券部分的案例。类似地,介绍固定收益证券的课程可以单独使用本书固定收益证券部分的案例。
除了在MBA课程中使用本书中案例,还可以在高管培训班上使用。在写这本案例时,我们力图平衡案例中的材料,让设计证券的投资银行家和寻求使用证券管理风险的公司CFO们都能从每个案例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因此,不同的案例组合可以用于为从买方、卖方或者公司里来的初级或高级学员开设的课程。
考虑到现实中复杂金融工具被广泛地使用,我们试图让本书的案例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来自不同教育背景和拥有不同背景经历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这是商业演变的简单反应—随着公司越来越全球化,世界的商品和服务市场越来越一体化,并且随着高级金融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对有弹性的学习工具的需求也增加了。我们编写这本书时刻想着这种弹性,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在许多条件下作为很多学生有用的教育工具。
附录:案例简介
第一部分:固定收益证券
模块1-1 固定收益证券:概念
阅读材料:债券定价和收益(HBS no.205-008)。所有的证券都可以用几个共同的变量来定价:面值、收益率、风险和到期日等。本章我们将介绍证券怎样定价以及投资回报率怎样计算。我们先介绍固定收益证券基本的定义和特征,然后介绍一些基础的债券数学方法。最后,我们简要介绍美国国债市场以及其他几个国家的国债市场。
案例:德意志银行—寻找具有相对价值的交易(HBS no.205-059)。位于伦敦的德意志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小组正寻找能够向客户和内部的交易员推荐的交易。小组拥有最新的交易数据和内部的模型,他们用这些来发现交易机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投资银行的销售和交易工作。案例允许教师开展对以下问题的定性讨论:卖方公司动机和激励,这些公司的各种职能,以及这些公司如何跟客户打交道。案例还允许教师开一个纯技术性的课,讲授怎样画收益率曲线、构建期限结构模型,以及使用收益率曲线发现潜在的套利机会。
阅读材料:久期和凸性简介(HBS no.205-025)。本章介绍两个衡量金融工具价格敏感性的指标—久期和凸性。这两个指标一般用来测量债券价格对利息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然而,久期和凸性都有更广泛的应用:所有金融工具都可以用久期和凸性来计量任何风险因素的变化对其价格的影响。
案例:提康德罗加—反向浮息债券(HBS no.205-113)。本案例是一个简单的利率对冲练习。对冲基金提康德罗加正考虑投资于一个结构性固定收益产品—由一家美国投资银行设计的反向浮息债券。提康德罗加通常的原则是对冲利率风险,保持一个久期和凸性为中性的投资组合。由于结构性产品相当复杂,参与者必须马上计算出怎样对冲该产品。案例要求学生首先使用无套利分析理解案例中的结构性产品。然后用上面学到的久期和凸性的概念解决如何对冲利率风险的问题。
案例:保德信保险公司的百年负债(非HBS出版物)。保德信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和风险管理部的执行董事Carlos Arrom正在思考保德信的超长期负债(一些超过100年)。公司对冲了这些负债的久期,但是好像还有利率的敞口被遗漏了。Carlos试图分析公司的久期对冲程序有何失策之处。案例要求学生利用对久期和凸性对冲的理解。演示计算背后的假设,并揭示了当这些假设在现实世界中不成立时,久期和凸性的缺陷。案例还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
模块1-2 固定收益证券:应用
案例:德意志银行—讨论股票风险溢价(HBS no.205-040)。德意志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小组的两个成员正讨论如何建议客户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分配资产。讨论的关键在于股票的风险溢价。本案例讨论一个由德意志银行发展的独特的理解风险溢价含义的方法。案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投资银行销售和交易的工作。除了允许教师开展对卖方公司动机和激励的定性讨论,案例还允许教师开设一些纯技术课程:投资组合数学基础知识、评估股票的风险溢价,以及股票的风险溢价如何影响资产在债券和股票之间的分配。
案例:瑞典的彩票债券(HBS no.204-048)。案例描述了瑞典国债管理局(SNDO)发行的彩票债券。对瑞典的零售投资者来说,瑞典的彩票债券是一种特殊的固定收益工具。彩票债券的特点在于,与传统机构债券不同,彩票债券的利息只作为“奖金”支付给那些通过抽签选出的债券持有人。瑞典国债管理分析小组的主管Anders Holmlund正在审阅下次彩票债券发行的计划书。在回顾债券发行特点的时候,他还想到了更远的场景—国债管理局发行彩票债券的收益是什么,特别是考虑到最近的一次发行允许零售投资者通过互联网销售系统参与国债的拍卖。通过本案例,学生可以强化债券的数学计算并画出收益率曲线和远期曲线。学生还可以探索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问题,以及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对人的行为偏好的影响。
案例:人民银行的第一巨灾债券基金(HBS no.205-005)。2001年,瑞士的私人银行—人民银行正考虑建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开发行的巨灾债券基金。巨灾债券是一种支付取决于巨灾(例如地震或飓风)发生概率的债券。传统上,巨灾债券由大的保险或再保险公司发行。案例概述了传统的再保险市场和过去的证券化效果,然后重点介绍人民银行作为巨灾债券市场上的买方参与者的决策。案例探讨了保险风险怎样转移到资本市场,以及风险一般是怎样证券化和交易的。
案例:瑞士再保险的巨灾债券(HBS no.205-006)。2002年,世界上第二大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正考虑在资本市场证券化其部分风险组合。这将是这个公司的第一次,在此之前,该公司从未把风险从其资产负债表上转出过。分保部门的主管Peter Geissmann考虑把巨灾债券作为转移风险的一种选择。巨灾债券的偿付取决于巨灾(例如地震或飓风)发生的概率。案例概述了传统的再保险市场和过去的证券化效果,然后重点介绍了瑞士再保险要成为债券市场卖方参与者的决策。本案例帮助学生探讨了保险风险怎样转移到资本市场上,并且风险一般是怎样证券化和交易的。
案例:提康德罗加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HBS no.205-122)。提康德罗加是一家交易抵押支持证券(MBS)的小型对冲基金。MBS是通过汇集住房抵押贷款创造的债券。它们通常被称为“过手证券”,可以再次汇集起来,创造更复杂的抵押债券,就是所谓的担保抵押债券(CMO)。CMO允许把“过手证券”的现金流分成不同种类的证券—就是所谓的档次(tranches),各档次证券有不同的期限、利率和风险特征。2005年4月,提康德罗加的总经理看着市场数据,试图按照他们对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率的估计来构建交易。案例帮助学生了解MBS市场上的机构,内容涵盖了市场的参与者和机制(特别是强调了提前偿付的重要性)。案例还要求学生学习MBS的数学方法并进行计算。本质上讲,学生要想象自己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交易台上工作。
案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和韩国不良资产的跨国证券化(HBS no.205-037)。案例叙述了韩国第一次国际化的不良贷款证券化。KAMCO的CEO试图处置该机构从数家银行收购的不良贷款。投资银行家们建议证券化不良贷款,并出售给机构投资者。贷款的证券化(或者任何其他资产)在韩国并不常见,所以CEO必须在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建议之前考虑几个因素,而最重要的就是回收价格。案例帮助学生从构建和定价原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金融资产证券化。
案例:Nexgen—创设债务抵押证券(CDOs)(HBS no.204-135)。Luc Giraud是金融解决方案供应商Nexgen的CEO。一个客户要求他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能让客户在其投资组合中增加AAA级的债券。客户在市场上找不到价格合适的顶级债券,现在想看看Nexgen是否能够运用低等级的债权来创设AAA级的工具。案例主要讲授证券化的作用。证券化是把证券汇集起来创设新的具有不同风险和回报特征的证券。在本案例中,学生将置身于一个金融中介,通过汇集不同的证券来创设新证券,并提供给客户不能在市场上找到的风险档次的证券。如果在使用本案例时讲授一些信用风险的知识,那么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担保债券证券组合中不同证券信用风险相关性的影响。
阅读材料:远期合约和掉期简介(HBS no.205-118)。本章介绍了远期合约,并通过基本的套利评价推出了即期—远期平价。本章还介绍了远期合约的组合—掉期合约,简要介绍了掉期使用的数学方法,作为即期—远期平价计算的扩展。
案例:安然传奇—特殊目的实体的特殊目的(HBS no.204-009)。董事会让Ron Tolbert,一位风险处理和控制部门的雇员,去分析安然使用的三个特殊目的实体(SPE)交易:Destec交易、Rhythms交易和Fishtail/Bacchus交易。在检查官的报告中,正是这些交易导致了安然的破产。Tolbert的工作是评估安然为什么在这些交易中使用SPE,以及风险是否成功地转移到表外。事实上,SPE在安然所有的结构性金融交易中都用到过。它们是实现商业目标(例如风险隔离、所有权明晰等)的标准工具。在本案例中,学生将学习SPE如何在结构性金融交易中增加价值,以及学习对这些工具使用不当带来的后果。
第二部分:衍生证券(股票和利率期权)
模块2-1 股票期权:概念
阅读材料:期权的基本特征(HBS no.205-105)。期权是给予持有人在既定日期或既定日期之前以既定价格买卖既定标的证券的权利,而无需承担义务的合约。本章用最基本的期权定义来解释期权。例如,他们的回报机制,影响他们价值的因素(股票价格、行权价格、波动性、到期日、利率和股息),看跌—看涨期权平价,以及期权价格的上下界。
案例:戴尔电脑公司—股票回购计划(HBS no.200-056)。戴尔在股价大跌之后迅速公布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在其公告中,公司还称将使用期权。本案例描述了该期权交易以及它们与戴尔的员工股票期权计划和股票回购计划的联系。案例帮助学生使用看涨和看跌期权树立基本的金融工程的概念。
阅读材料:期权定价(HBS no.205-106)。对于每个期权都有一个公平的价格,但是你如何才能为期权定价呢?利用基本的期权知识,本章介绍两种定价方法:二叉树法和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公式。
案例:Sally Jameson—1999(HBS no.200-006)。Sally Jameson有大量已经获利的股票,她想出售这些股票来购买住房。她比较了直接出售、借入股票,以及从一个小的金融服务公司借入股票贷款的区别。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的期权分析、税收分析、流动组合的均值,以及在与金融中介交易时潜在的信用风险。
模块2-2 股票期权:应用
案例:Pine Street Capital(HBS no.201-071)。一家技术对冲基金正试图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对冲股票市场的风险。它的对冲选择是卖空和期权。基金刚经历了纳斯达克历史上最大的波动之一。它正试图决定是否继续用卖空纳斯达克指数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还是选择使用指数的看跌期权。案例向学生介绍了在资金管理中如何使用股票衍生工具,特别是使用期权对冲德尔塔。它还讲述在一个小型的杠杆对冲基金中如何做出以及为什么做出风险管理决策。
案例:Tribune公司—PHONES计划(HBS no.205-087)。Tribune公司正考虑发行一种结构化票据来货币化它在美国在线的投资。Tribune于1991年开始投资于美国在线,现在持有大约1000万股美国在线的股份。这些股份现在价值超过15亿美元,如果Tribune直接出售这些股份,需要交纳数目庞大的资本利得税。为了以一种更加节省税金的方式处理这些股份,美林建议Tribune的CFO发行一种被称为“PHONES”(participating hybrid option note exchangeable security)的新型可转换证券。案例教给学生如何分析结构化票据。它还展示了如何分解这个证券、如何定价,以及如何找到这些证券的价值来自何方。此外,案例还将讨论OTC市场的交易特点。因为这些证券是定制的产品,证券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不如在交易所交易的产品那么广泛。在定价这些证券时必须要考虑流动性缺乏的因素,美林建议包销这些证券。
案例:考克斯通信公司(HBS no 201-003)。案例涉及决定一家公司需要多少外部融资以及公司应该使用何种证券来融资。考克斯通信公司是美国有线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使这个行业不断集中。考克斯公司的财务部门要决定公司一系列的业内收购行动需要多少融资。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资产出售,以及一种股票连接的衍生工具—Feline Prides,由美林负责发行。CFO和他的团队必须在市场条件的限制下做出决策。决策还必须考虑一些其他的限制,包括保持对进一步收购的财务弹性以及限制对考克斯家族股权的稀释(考克斯家族是公司最大的股东,拥有公司近70%的股份)。案例帮助学生探索在特定的商业环境和风险条件下,如何做出长期和短期的融资决策。
案例:DigaMem Inc.(HBS no.203-003)。一家小型高科技公司正经历一段融资困难的时光。之所以融资困难,是因为公司的项目本身风险较大,并且存在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为项目包含非常复杂的技术,公司的管理人员非常了解,但是一般投资者却知之甚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可转换债券。案例讨论了为什么可转换债券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适用。DigaMem是一家拥有前景广阔的新技术的半导体公司,但是它的CEO面临融资难题。它们考虑发行一种新证券—浮动价格可转债,也称为“有毒的”可转债。
案例:ALZA与Bio-Electro系统(A)—技术与金融创新(HBS no.293-124)。ALZA是一家成熟的、高利润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药物载体技术,为了开发下一代的产品,它必须要筹资4000万美元。组织结构的限制和竞争对手的关注要求研发工作必须在公司内部完成。然而,处于会计上的考虑,以及考虑到股东对引入新风险的反应,CEO决定进行表外融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公司成立了一个新融资工具—一个包含可赎回普通股外加权证的融资单位。案例探讨CEO发行该融资单位和建立新研发分支机构的决策。
模块2-3 信用衍生工具
阅读材料:信用衍生品简介(HBS no.205-111)。本章讲述了信用风险分析的基本模型,以及基本的信用风险衍生品。例如资产互换、信用违约互换、回报率互换,以及信用差价互换。
案例:美国第一银行—信用违约互换(HBS no.203-033)。案例讨论了银行使用信用违约互换管理自身对特定客户的风险敞口的能力。案例让学生对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衍生工具有基本的了解。
案例:摩根士丹利和TRAC-X—CDS指数市场之争(HBS no.203-033)。摩根士丹利的信用衍生业务,特别是债务抵押债券(CDO)业务相当成功。它的旗舰产品之一就是TRAC-X产品,是由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共同开发和经营的。然而,一个新的竞争者,iBoxx通过发行一个类似的综合CDO指数产品进入了这个市场。摩根士丹利的丽萨·沃特金森(Lisa Watkinson)必须现在决定如何应对新来的竞争者。案例使熟悉信用衍生工具的学生,特别是熟悉信用违约互换的学生了解这些工具交易的结构。学生要学着在实际情况中使用他们有关信用衍生工具的知识。
模块2-4 利率衍生工具
阅读材料:利率期权简介(HBS no.205-112)。本章是对利率顶、利率底和利率互换的简单介绍。本章要求学生对股票的看跌和看涨期权有基本的了解,因为在引入利率顶和利率底时,将与股票的看涨和看跌期权类比。
案例: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关于货币风险的建议(HBS no.205-074)。2003年4月,印度第二大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的市场咨询部正在处理一个客户的对冲交易。对冲的对象包括多重利率和多种货币。市场咨询部的联合主管Shilpa Kumar现在要把意见汇总提供给客户。在她的建议中,她选择了一些金融工具,包括利率和货币的互换、期权和期货合约。本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在实际情况中使用有关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权、期货和互换)来做出一个对冲决策。
模块2-5 股票和期权交易所
案例:德意志证券交易所(HBS no.204-008)。案例重点介绍的是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位于法兰克福的德国证券交易所)收购明讯国际50%的股权(明讯国际是一家经营证券清算、结算和托管的国际金融机构),以及是否能够巩固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和相关技术机构的地位。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成为“交易引擎”,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现货市场产品、衍生品、信息产品、清算、结算和托管)。公司使用技术来支持创新。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收购明讯对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其他业务(特别是Eurex)的战略意义、协同作用和成本。
案例: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HBS no.205-073)。CBOE必须决定如何应对金融期权市场的新竞争对手。期权曾被认为是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尽管许多有名的期权都在世界第二大期权交易所CBOE上市。为了应对流动性缺乏,一家新的期权交易所引入了电子交易,希望能让市场的流动性更强,并且从CBOE那里夺取市场份额和利润。CBOE现在必须决定是否忽略竞争保持它的场内交易方式,或是选择全电子化的方式,或是选择两栖模式。本案例帮助熟悉期权基本概念的学生了解这些期权交易背后的机构,并向学生介绍期权交易所(乃至所有的金融产品交易所)高管目前在战略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案例:国际证券交易所—期权市场的新领地(HBS no.203-063)。案例介绍了股票期权市场和期权交易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案例深入地探讨了国际证券交易所(ISE)进入交易所行业并把自己变成一个有力的竞争者的过程。案例介绍了在证券市场,学生们将遇到的流动性和交易成本的概念,以及证券交易所的功能的设计。案例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来分析试点研究,并为交易所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模块2-6 实物期权
案例:RTY电信—网络扩张(HBS no.205-102)。案例要求实物期权分析师分析一家大型地区电信公司的资本支出决策。公司需要决定如何达到扩充网络容量来提供带宽的目标。一种方法是在即期市场上购买容量,另一种方法是向北方电信购买昂贵的设备。案例的主人公试图用净现值(NPV)分析带宽容量的实物期权。因此,为了正确地分析NPV,主人公必须正确区分什么是实物期权以及如何为实物期权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