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李维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000056X
- 上架时间:2004-7-6
- 出版日期:2004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9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综合
编辑推荐
本书是相当有特色的一本书,因为她融合了精彩的企业发展的故事、发人省思的市场竞争过程、最新的软件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Borland传奇》一书中的许多文章先在网络论坛,后在《程序员》杂志上连载,而后结集成书,在海峡两岸分别出版,不长的时间里,多次印刷,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多软件企业经理把这本书列为员工必读书籍,金山公司的总裁雷军先生还特地定购了几十本给本公司员工阅读。
反应如此热烈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李维先生亲历软件业风雨20年,亲眼见证Borland公司的波澜起伏,所以可谓是“胸中有风云,笔下自深情”。他以自己20多年对软件业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了解,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技术竞争和企业发展的生动故事。学习技术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放到同样的场景中去体会领悟——了解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那些技术发展背后的真实细节,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技术的真正内涵。就好比学围棋,要提高技能必须学会复盘和打谱。
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很多人也开始关注技术背后的故事,《程序员》杂志还为此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
《Borland传奇》第一版问世的时候,因时间仓促,难免存在出版上的瑕疵,现在再版得以弥补,加上李维先生又增补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对下一阶段IT技术的发展给出了前瞻性的分析。相信新版的《Borland传奇》将带给大家更多的阅读快乐。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Borland传奇》第一版问世的时候,因时间仓促,难免存在出版上的瑕疵,现在再版得以弥补,加上李维先生又增补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对下一阶段IT技术的发展给出了前瞻性的分析。相信新版的《Borland传奇》将带给大家更多的阅读快乐。
Borland公司是中国程序员最为景仰的公司之一,他们非常熟悉和热爱Borland的各种产品,但对该公司的情况知之甚少。其实Borland公司拥有十分杰出的技术大师,超群的技术产品。其企业发展也是跌宕起伏,有着十分精彩的故事。
本书披露了Borland公司各个重要产品开发中鲜为人知的内幕故事,第一次让读者了解了Borland公司顶尖技术天才的风采,并展示了在美国软件技术市场上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技术大战和产品大战,而且从资深技术人员的角度阐述了作者对于软件技术发展各阶段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软件的发展趋势的思考。对于技术人员,对于管理人员,借鉴研究Borland公司的发展历程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读这本书有点像读《三国演义》,当前在世界IT领域内,可谓群雄并起,硝烟弥漫。IBM、Microsoft、Borland……之间斗智斗勇,攻城略地,此起彼伏,互有胜负。他们之间的争斗历程真是惊心动魄,威武雄壮,读起来不仅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从中也可以领略业界高人的文韬武略,攻守计谋。阅读它不仅可以愉悦身心,也可以增长智慧,对从事IT事业的人们更有指点人生的参考价值。
作译者
目录
中间件进入应用阶段
开发人员仍是IT的核心
历史重现——程序语言的大对决
第一章 Borland的诞生和发展
Borland公司的兴起
关键产品——SideKick
我和Borland结缘
C/C++的光荣战役
火线全开
数据库市场的失误
ODBC和IDAPI之争
第二章 C/C++的圣战
Borland C/C++的反击
Visual Is Only A Facial
Borland C/C++、Visual C/C++、Watcom C/C++和Symantec C/C++的缠斗
Symantec C/C++的发展史
Watcom C/C++的发展史
前言
——贺《Borland传奇》再版
对软件开发人员而言,Borland的名字和Microsoft、Sun、 IBM、Oracle同样知名,因为在近20年软件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里,Borland始终走在软件开发工具的最前列,它的产品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坊间关于Microsoft、 Sun的报道书籍到处都是,但对于Borland我们却知之甚少,直到我看到了李维先生写的文章 “我和Borland的故事”,觉得这正是读者想要看到的内容,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回顾过去的技术发展和产品故事未免多余,因为现在的技术实在是发展得太快,而且钱钟书先生还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他们认为,技术人员虽然用开发工具,但未必会对如何开发的故事感兴趣。
事实是,《Borland传奇》一书中的许多文章先在网络论坛,后在《程序员》杂志上连载,而后结集成书,在海峡两岸分别出版,不长的时间里,多次印刷,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多软件企业经理把这本书列为员工必读书籍,金山公司的总裁雷军先生还特地定购了几十本给本公司员工阅读。
反应如此热烈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李维先生亲历软件业风雨20年,亲眼见证Borland公司的波澜起伏,所以可谓是“胸中有风云,笔下自深情”。他以自己20多年对软件业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了解,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技术竞争和企业发展的生动故事。学习技术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放到同样的场景中去体会领悟——了解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那些技术发展背后的真实细节,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技术的真正内涵。就好比学围棋,要提高技能必须学会复盘和打谱。
由于这本书的出版,很多人也开始关注技术背后的故事,《程序员》杂志还为此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
《Borland传奇》第一版问世的时候,因时间仓促,难免存在出版上的瑕疵,现在再版得以弥补,加上李维先生又增补了不少内容,特别是对下一阶段IT技术的发展给出了前瞻性的分析。相信新版的《Borland传奇》将带给大家更多的阅读快乐。
Enjot it !
蒋 涛
2004年4月于北京
(蒋涛:百联美达美公司总经理,博文视点资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创办了中国软件网www.csdn.net和《程序员》杂志)
序言
《Borland传奇》出版之后,这本书也受到了各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读者喜欢前段Borland的故事,有的读者喜欢后段讨论技术和趋势的内容,更有许多读者不断地询问笔者为什么不继续写Borland JBuilder之后的发展故事?不管读者喜欢的是哪一段,笔者都认为这本书中的内容现在看来都蛮值得回味的。阅读Borland的故事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一流软件公司如何开发软件,例如现在笔者在Borland最感兴趣的不是产品,而是Borland的R&D团队如何设计、定义和开发产品?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模型?在开发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困难?以及在开发流程中做的决定最后如何影响了产品的命运?了解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学会使用更好的方法来开发我们自己的软件。至于《Borland传奇》后半段的趋势讨论,在经过一年之后的现在也可以接受检验,看看笔者当时对IT业界以及技术趋势的讨论及预测是否已经成真?这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观察趋势的眼光并且掌握技术的走向。
其实在笔者脑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及观察Borland发展的感想,只是由于一来笔者工作太忙,二来碍于笔者现在仍然为Borland工作,有一些故事和笔者个人的想法不适合现在写出来,因此目前只能继续暂存于笔者的内存之中。也许等日后笔者在适当时机再写一本《Borland传奇续篇》(暂定名),与喜欢Borland公司或是《Borland传奇》一书的读者再共享这些尚未问世的内容吧。
最后笔者要特别感谢蒋涛先生和Yeka对《Borland传奇》再版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忙,本书不会有第二版问市,也可能不会有以后《Borland传奇续篇》的出版,也要感谢方舟先生花了大量的时间重新设计《Borland传奇》的封面和版式,感谢博文视点的郑兆昭先生多方修润文字,更要谢谢所有支持《Borland传奇》的读者,谢谢!
李 维
2004年4月于台北新店
公元2000年,当笔者的第一篇有关Borland的回忆文章在"Programmer深度论坛(http://fomm.vclxx.vcl)"发表之后,立刻得到了极为热烈的回响。成为当时该论坛点击率最高、阅读量最大的文章。随后笔者意外地发现这篇文章被许多人在网上转载。很多读者不断地写信给我,希望和鼓励我继续撰写这类回忆文章。更有许多不认识我的大陆朋友也不断询问这篇文章的来源、作者。这么热烈的回馈,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最早撰写和发表这篇回忆文章的原因之一是笔者已经离开了Borland,但觉得Borland的许多故事非常精彩、非常值得回味,因此才动了写些小故事的念头。另外的一个原因,则是当时"Programmer深度论坛"成立未久,为了吸引网友关注,论坛当时的创始坛主之一、也是我的好友李匡正先生希望我写一些吸引人的东西来支持该刊。这才促成了这篇回忆文章的诞生。
不外之后,大陆的《程序员》杂志也和笔者联络上了。《程序员》除了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写一些Borland产品的技术文章之外,也对这些Borland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2001的7月份在《程序员》杂志刊登了"Borland的故事"一文。没有想到这篇已经在Intemet/Intranet上广为流传的文章,刊登之后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响应,获得许多读者好评,并强烈地希望《程序员》杂志能够继续刊登后续的文章。当然,《程序员》杂志也立刻和笔者联络,希望我撰写续的故事。在此之后,台湾的《RUN,PC》也刊登了这篇文章,读者的反应也是如出一辙,热切希望看到后续的内容。
我想,这篇文章之所以以会引起巨大的反应,大概是因为许多软件人员都使用过Borland的开发工具,最明显的就是Borland的Turbo系列。相信Turbo Pascal是当初许多人学习数据结构(DataStructure)的必备工具,笔者就是其中之一。而TurboC、TurboC+十、BofiandC/C++等更是许多人学习C/C++语言的启蒙工具。不管这些人现在使用的是什么工具,即便已经不再使用Borland工具,但这些成长和学习的记忆仍然埋藏于每一个程序员的心底,而这篇回忆文章可能勾起了许多早已消失的回忆,顿时之间这些曾经苦涩和欢乐的记忆又激荡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当然这篇回忆文章也能让许多人了解到当年许许多多隐藏在背后的故事答案。为什么软件历史会这样发展?寻求答案的好奇心从不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磨灭。当这篇回忆文章揭开了许多故事背后的答案之后,当然会引起读者更大的回响,因为这会让我们想要知道得更多。而更多封尘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问题,会开始在脑中再次询问--接下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在撰写第一篇回忆文章时,我的感觉比较轻松,因为那时我已经离开了Borland,没有什么负担。但是"世事难料",也许是和Borland的缘分未了,在2001年底,我又回到了Borland工作。再次成为Borland的员工之后,在写作时就有了顾忌,怕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写作便停顿了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任何的进展。不过后来仔细一想,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历史的事迹以及笔者个人的想法和观察,如果Borland连这些都无法面对,那又将如何面对未来呢?于是我又开始重新执笔写了一些后续的内容,并且同步地发表于大陆《程序员》杂志和台湾《RUN!PC》杂志。
集结发表这些往事的记录、发表我对未来软件发展趋势的观察和看法,是因为许多读者希望能痛痛快快一次看完这些精彩的故事,而不要"望穿秋水"地等待我时断时续,他们不断地建议我集结出书。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故事的可能不够成书,而且我的工作太忙,因此并没有把这个建议放在心上。不过在后来不断地撰写后续文章时,才发现,随着以往的回忆不断从笔尖涌出。原本只打算写三四篇的计划,竟不可收拾地愈写愈多。而且随着叙述过往的故事,我也开始思索一些更深的问题,并且开始观察软件发展的趋势以及Borland公司的演变轨迹等重要问题。我开始想,能否通过Borland的成长、衰退以及东山再起等发展史实,了解软件开发对于每一个软件人的影响?如果换作我或读者来担任Borland的CEO,那又如何经营?如何面对挑战?如何让Borland走出困境?在这些年的奋斗过程中,Borland经历了哪些故变?如何面对未来的竞争?软件开发的趋势对于Borland的影响又是如何?或许是因为笔者深爱着Borland吧,这些问题开始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不断地询问着自己。也许读者阅读本书之后时,也会思索这些复杂又有趣的问题。当然这些后续的思考是当初开始撰写时所没有想到的,但对于自己而言,这却是额外的收获。
事实上,我认为这些问题是提升自己最好的锻炼,因为可以培养我们对于事情的观察能力,去思考问题及其背后的意义,并掌握未来的发展。当软件人员开始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往往也就预示着更上层楼,这也是笔者这么多年和许多工程师一起工作时,观察到的现象。可惜这些毕竟是只有少数人才会注意的事情。七八年前,当我为鼎新计算机公司工作时,当时公司的副总要求我除了研发产品和技术之外,每个星期必须向他报告笔者对于未来市场、产品和技术趋势的思考和意见。也就从这个时期开始培养了笔者思索这些问题的习惯。数年后,当我开始为Borland工作,并成为产品经理之后,我又开始观察产品和技术趋势。这些训练都让我很自然地在撰写文章和书籍时会回顾过往的历史并且开始询问自己相关的问题。
因此,当《程序员》杂志的蒋涛先生询及我出书的意愿时,笔者开始认真地考虑这个可能。除了叙述Borland重要的战役故事、产品开发的幕后史以及精彩的细节之外,笔者也想写写这些年观察到的Borland的转变史,以及转变之后产生的影响。另外还想写出Borland未来面对的挑战、软件开发的趋势等有趣的讨论。当然,Borland强韧的生命力仍然在继续不断创造她的历史,对于笔者和喜爱Borland的人来说,这些可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
对于本书的结构,我也经历了一个从起初模糊的概念到最后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内容的过程。大致上,我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Borland公司产品开发的精彩故事。在这些章节中,我将就记忆所及为读者娓娓讲述许多或精彩、或动人、或令人惋惜的故事。它们包括了Borland本身的故事、C/C++开发工具Delphi、Jbuilder、VisualdBase、IntraBuilder和组件以及中间件的发展故事,让读者了解产品开发的艰辛史以及Borland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力求生存之道。
·Borland公司的发展转变。许多人都知道Borland,但是可能没有注意到Borland公司在将近20年来的变化。其实,每个阶段的变化都是由于特定的人物和时势所造成。这部分笔者将为读者介绍这些微妙的变化并且叙说其背后的原因和故事。
软件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的Borland。如今的软件技术多得令人目不暇给,软件技术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地向前推进。在现在多元化的软件技术中,到底未来的主流技术或是平台将由谁主导?软/硬件厂商之间的合纵连横又将对软件技术产生什么影响?Borland在未来将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未来的Borland产品将如何在软件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都是笔者想要和读者一起思考并讨论的内容。
本书算是相当有特色的一本书,因为她融合了精彩的企业发展的故事、发人省思的市场竞争过程、最新的软件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能会勾起许多人尘封已久的记忆;也可能会让读者感受快乐、婉惜、沮丧和振奋;也可能会让读者产生焦虑,因为面对现在和未来多元化软件技术的发展,许多读者可能感到不知所措。不过在阅读完本书之后,相信读者应该会对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有更多的掌握。
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一些读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怀念:成为一些读者学习信息技术历史和掌握现在和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参考。对于笔者而言,此书的整理算是对自己以往工作的回顾以及面对未来的思考。
我不是以写作为生,撰写时间非常有限。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历经了从一开始的兴奋莫名,到强求自己一定要在什么时候出书,再到后来只得随缘,做好了再说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