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2版)》阐述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测试技术。全书分为13章,前4 章主要介绍测量仪器的基础知识、误差分析理论和传感器原理等;从第五章开始,分别叙述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和功率、流速和流量、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振动和噪声等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所用仪表原理及测试结果分析,其中还介绍了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相应的测试系统。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2版)》为热能与动力机械类各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该领域从事试验研究、设计、制造、使用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译者
严兆大,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1962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研究生毕业。1985~1987年及1993~1994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学里从事代用燃料及辐射传热研究。历任浙江大学内燃机研究所所长、全国动力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燃机燃烧数值模拟、热负荷及热强度研究。已出版《风冷内燃机》、《内燃机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汽车工程手册》、《内燃机工程师手册》等7本著作,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2版)》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分类
第四节 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五节 仪器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第一节 测量系统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
第二节 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
第三节 测量系统的动态标定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
第一节 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第二节 系统误差
第三节 随机误差
第四节 可疑测量数据的剔除
第五节 随机误差的计算
第六节 传递误差
第七节 有效数字计算方法
第八节 试验数据的图示法
第九节 回归分析与经验公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阻式传感器
第三节 电感式传感器
第四节 电容式传感器
第五节 压电式传感器
第六节 磁电式传感器
第七节 热电式传感器
第八节 光电式传感器
第九节 霍耳传感器
第十节 数字式传感器
第十一节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温度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接触式温度计
第三节 非接触式温度计
第四节 气体温度计
第五节 红外技术在温度测量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压力测量
第一节 测压仪表
第二节 常规测压仪表和传感器
第三节 气流压力测量
第四节 测压仪表的标定
第五节 压力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
第六节 内燃机气缸动态压力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流速测量
第一节 皮托管测速
第二节 热线流速仪测速
第三节 激光多普勒流速仪测速
第四节 粒子图像测整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流量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节流式流量计
第三节 涡轮流量计
第四节 光纤流量计
第五节 超声波流量计
第六节 质量流量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液位测量
第一节 差压式液位计
第二节 电容式液位计
第三节 电阻式液位计
第四节 光纤液位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转速、转矩和功率测量
第一节 转速测量
第二节 转矩测量
第三节 功率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气体组分测量与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色谱分析仪
第三节 红外气体分析仪
第四节 氧含量测量
第五节 氮氧化物含量测量
第六节 烟度测量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振动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振动测量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测振系统及其分类
第四节 典型测振仪与激振器简介
第五节 振动测量的实施
第六节 内燃机振动测量
第七节 叶片、叶轮振动的测量
第八节 测振系统的校验
第九节 振动分析和数据处理简述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三章 噪声测量
第一节 噪声测量中的基本声学概念
第二节 噪声测量中的声级计算
第三节 噪声评定值
第四节 声压和声强测量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噪声源的声功率测量
第六节 噪声测量仪器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
第2版前言
本书第1版于1999年出版,至今已第6次印刷。根据教高司 [2002)114号关于“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任务的通知,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计划, 并改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仍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自1999年出版以来经十余所院校教学使用,为了修订好教材,广泛征求了各院校的意见。在修订中仍保留十三章,但内容均有增减。主要增加了该领域中现代测试技术新的进展, 同时内容有所拓宽,每章还增加了思考题与习题,更适合热能与动力工程大专业的教学,书中有*号的章节为自学内容。
本教材由严兆大教授主编,其中第一、二、三、十二章由严兆大编写, 第四、五、六、十章由吴锋编写, 第七、八、九、十一、十三章由俞小莉编写。全书由江苏大学高宗英教授主审。
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近年来兄弟院校出版的资料, 同时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任课教师也对本书的修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特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难免, 恳请读者指正。
编者
第1版前言
根据1996年11月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动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希望加快教改步伐、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尽快过渡到口径更宽的“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专业。会议确定《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由浙江大学内燃机研究所编写,并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九五”规划教材出版。此后,在1997年4月第二次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上,详尽审阅了该教材的编写大纲, 会后作了修改, 同时又书面征求了各委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开始编写。本书于1998年8月完成初稿和主审, 并提交第三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作者详细听取了委员的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本书内容涉及动力机械、热能及制冷工程中主要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技术、测试系统以及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力求反映该领域中测试技术的新进展。
本书由严兆大教授主编,其中第一、二、三、十二章由严兆大编写, 第四、五、六、十章由王振子编写, 第七、八、九、十一、十三章由俞小莉编写。全书由江苏理工大学高宗英教授主审。
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兄弟院校的资料,得到全国高等学校动力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许多同行的关心和支持,特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由于本书内容涉及面广, 而编者水平有限, 故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