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软课题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在专利分析和预警领域开创性、指导性、quanwei性的书籍。本书可供政府、企业界、情报界、咨询界、教育界的信息分析、竞争情报、知识管理、战略管理和软科学研究从业者学习使用。全书采用全彩色印刷,图表及操作界面更加清晰直观。
内容简介
《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可供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界、情报界、咨询界、教育界的信息分析、竞争情报、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战略研究与管理和软科学研究的从业者学习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师生教学和参考之用。
作译者
毛金生,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工学博士。历任中国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副处长、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处长、副司长。主要负责知识产权及相关战略、法律和政策及实务研究等。曾获国家优秀软课题奖多项,参与撰写论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冯小兵,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副部长兼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理学、法学双硕士。主要从事专利审查业务研究及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等。曾获国家优秀软课题多项,参与撰写论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陈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二处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专利分析和预警研究、专利信息开发利用、知识产权风险分析等工作。曾获国家优秀软课题奖多项,主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参与撰写论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1.1 总体自标
1.2 指导思想
1.3 工作原则
1.4 组织机构
1.5 工作程序
1.6 质量控制
第2章 制定工作计划
2.1 研究内容计划
2.2 项目流程计划
2.3 时间进度计划
2.4 文档管理计划
第3章 项强实施流程Ⅰ——前期准备阶段
3.1 成立课题组
3.2 确定分析目标
3.3 项目分解
3.4 选择数据库
第4章 项目实施流程Ⅱ——数据采集阶段
4.1 制定检索策略
4.2 专利检索
媒体评论
4.客观严谨。注重实用研究人员应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研究对象的知识产权现状作出判断,既要避免遗漏可能引起专利纠纷的因素,也要避免过分夸大潜在知识产权风险的程度。在研究过程中要紧贴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做到研究成果既可以直接应用于指导实际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对后续的政策产生积极的作用。
5.预警准确,措施得当
专利风险预警的准确程度与研究人员对数据的分析程度以及对相关领域发展形势的综合判断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员应当确保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只有中间过程的科学严谨才会有最终预警结论的正确。应对措施则应当综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技术领域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作出科学实用的建议。
此外,课题研究人员应尽量避免仅凭客观数据作出最终结论,应遵循“数据决定结果,分析支撑结论”的基本原则,增强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中应对措施的针对性。
6.长远规划,动态跟踪
专利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对象所采用技术的成熟程度或相关专利申请审批情况的不断变化,其结论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项目研究应当形成一种“长远规划,动态跟踪”的机制,对国家重大专项中所采用的技术或相关专利采取定期跟踪,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情报动态发布机制,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知识产权纠纷。
书摘
4.客观严谨。注重实用研究人员应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研究对象的知识产权现状作出判断,既要避免遗漏可能引起专利纠纷的因素,也要避免过分夸大潜在知识产权风险的程度。在研究过程中要紧贴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做到研究成果既可以直接应用于指导实际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对后续的政策产生积极的作用。
5.预警准确,措施得当
专利风险预警的准确程度与研究人员对数据的分析程度以及对相关领域发展形势的综合判断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员应当确保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只有中间过程的科学严谨才会有最终预警结论的正确。应对措施则应当综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技术领域所处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作出科学实用的建议。
此外,课题研究人员应尽量避免仅凭客观数据作出最终结论,应遵循“数据决定结果,分析支撑结论”的基本原则,增强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中应对措施的针对性。
6.长远规划,动态跟踪
专利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研究对象所采用技术的成熟程度或相关专利申请审批情况的不断变化,其结论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项目研究应当形成一种“长远规划,动态跟踪”的机制,对国家重大专项中所采用的技术或相关专利采取定期跟踪,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情报动态发布机制,最大程度地避免在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知识产权纠纷。
同类热销商品
罗马法原论(全两册)
- ¥106.00
- ¥113.00
- 古代法
- 英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