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按照刚刚颁布的《中国药典》(2010年版)组织编写,内容最新“模块”丰富实用章节内设置“链接”及“案例”等拓展模块,版面新颖活泼,内容实用有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开阔学生视野。
突出学习实效:章节前后设置“学习目标”、“小结”及“目标检测”,围绕必学内容,反复强化。
倡导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引导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工作实际,彰显技能培养的教学理念,引领教改潮流。
紧跟执业考试:学习目标及内容紧扣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目标检测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
提升教学服务:全部教材配套免费PPT教学课件,方便教学。
《中医药学概论》供药剂专业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可供中职中专药剂和中药、制药和制剂工程、医药市场营销、护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用于医药执业资格考试或岗前培训使用,是一本“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教材。
目录
第1节 中医药学发展概况
第2节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第3节 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第1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1节 阴阳学说
第2节 五行学说
第3章 脏象学说
第1节 脏腑
第2节 精、气、血、津液
第3节 脏象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第4章 经络学说
第1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2节 十二经脉
第3节 奇经八脉
第4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第5章 病因病机学说
第1节 病因
第2节 病机
书摘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蕴含了许多哲学思想,正是用这一理论工具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等进行了系统的概括,才形成了中医药学特有的理论体系。因此,学习中医学首先要了解阴阳、五行、精气学说,为加深对这一学说的理解,要加用生活中通俗的事例来解释。
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中医脏腑名称虽然与现代医学相同,但其内涵相差很大,切不可将两者对号入座,生搬硬套,而产生临床诊治中的严重错误。
经络是联系人体脏腑内外的通道。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实践性很强,易学难精。要想掌握针灸与推拿的技能,须更深入学习。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诊察疾病,它不像现代医学检测手段那样有精确的量化指标,所以中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医学的范畴。要想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仔细比较、体会,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领会、掌握。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辨证的内容多且复杂,死记硬背,既不易记牢,也不易理解。必须结合脏象学说中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寻找每一证型的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内容庞杂。学习时要注意掌握每类中药的功效与主治,每种中药的主要特点区别记忆,重点掌握其1~2个特点。对于特殊的中药剂量、剂型及煎服法也是药剂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中成药是方剂之一,由中药按一定的剂型组合,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主要功效、主治病证与用方宜忌。
病证举隅是按中医学理论体系,简要摘选了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共16种。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程序,体现中医药知识的完整性,更好的理解中医药学是一门系统的、完整的、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理论。
同类热销商品
神经科学原理(套装上下册)(英文版·原书第5版)
- ¥299.00
- ¥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