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针对我国农林资源在其分配、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生态学原理和环境保护理念,结合农业、林业、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全面阐述了农林资源的概念与生态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了农林资源面临的威胁和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探讨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农林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农林资源评估的方法与原理,同时还提出加强农林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的政策与技术措施。全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较高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态学、环境学、管理学各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农林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研究、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林资源概述
第一节 农林资源的概念和特性
一、农林资源的概念
二、农林资源的特性
三、我国农林资源特点
第二节 农林资源属性与分类
一、农林资源属性
二、农林资源的类别
第三节 我国农林资源综合区划
一、农林资源综合区划的概念、意义和原则
二、我国农林资源区域划分
三、我国农林资源区域分布
第四节 农林资源科学研究
一、农林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历史
二、农林资源科学研究特点与原则
三、农林资源科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农林资源学科地位与学科关联
思考题
书摘
各种农林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农林资源生态系统,使各种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整体而存在。人们对这一系统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各种资源经常是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或是与另一种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影响,人类不可能改变一种资源或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成分,而同时能使周围的环境保持完全不变。一个系统的变化又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别的系统。例如,大片森林被采伐,不仅会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状况,同时必然要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对野生动物,甚至对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使当地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状态,而且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当生态系统一旦成为人类利用的对象时,人类就已进入资源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措施开发利用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又影响环境。因此我们把人-资源-环境之间构成的互相关联的网络关系称为资源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内,各种因素保持协调(或通常称为保持生态平衡),并按照一定运动规律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史密斯把能量与物质的运动规律简化为这样的公式:土壤-植物-动物-土壤。这就是说,这个整体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运动中不断进行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并且保持相对平衡和不断发展。假如其中一种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常常引起其他资源的变化。例如,森林被破坏会引起水、土、气候的变化,并且使依赖其生存的野生动物遭到摧残。因此,个别因素的变化,会引起自然资源整体发生变化。我们人类的任务是在利用农林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各种资源不受破坏和协调发展。
正是由于农林资源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在研究和解决复杂生态系统问题中,采取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方法的必要性。当代农林资源研究的重要特点就是应用系统理论与分析方法把资源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建立资源-生态-经济的理论体系。在资源开发中充分利用人力、财力、生物与非生物资源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资源保护中强调对人类利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以便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因此对于资源系统的整体观必须充分认识。
农林资源的整体性,决定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都必须是综合性的。既要综合考察、评价,也要综合规划、开发、利用和治理,否则就不能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类热销商品
高效养蛇(双色印刷)
- ¥29.80
- ¥25.33
- 羊病综合防治大全
- 猪病诊治实操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