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范寿康 卢春兰 李平辉
- 丛书名: 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专业规划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122234
- 上架时间:2003-12-3
- 出版日期:2003 年7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0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教材 > 征订教材 > 高等理工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工学 > 电工电子
教材 > 通信教材 > 本科/研究生 > 通信专业教材 > 无线通信/数字通信
教材 > 教材汇编分册 > 高等理工
内容简介
通信书籍
本书为高等院校通信及信息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教材,主要介绍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完本教材后,能对微波技术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分为10章,覆盖了微波技术主要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传输线理论与技术、微波网络理论基础、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在内容的安排上,主要是介绍微波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微波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微波电路的组成及分析,而微波电路的设计仅在部分章节中进行简要介绍,不作为本书的重点。
本书除作为高等院校专业教材外,还可供从事微波技术、电子技术及无线电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微波概论
1.1 微波
1.2 微波的特点和应用
1.3 微波技术及微波电路的主要内容
1.4 习题
第2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2.1 微波传输线
2.2 均匀传输线议程及其解
2.3 均匀传输线的传输特性和特性参数
2.4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和损耗
2.5 无耗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
2.6 史密斯圆图
2.7 无耗传输线的阻搞匹配
2.8 习题
第3章 规则金属波导
前言
正如本书第1章所述,微波技术的内容已经包括了微波电路这一部分,但教材之所以取名为《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是考虑到一些传统的习惯,在一些院校及相关专业中,经常把传输线理论与技术这部分内容划出来,形成一门课程,称之为《微波技术基础》,而将微波网络理论、微波无源元件、微波有源电路的内容分成另一门课程,称为《微波电路》,或者还有其他的划分方法。本书的取名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对书中内容的取舍,方便各层次、各专业的学生及不同教学学时的需要。
本书定位在通信及信息各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教材,其先行课程是《电路、信号及系统》、《电子线路》和《电磁场理论》,希望上述各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对微波理论能达到比较系统地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教材在内容上除具有较大覆盖范围外,还应有一定的深度。范围包含有微波技术的全部基本内容,在深度上重点是学习微波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微波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微波电路的组成及分析,而微波电路的设计仅在部分章节中讨论,不作为本书的重点。
全书内容由五部分组成,参考学时为60至70学时。各部分内容及参考学时数(按70学时划分)分配如下:
1.微波概况(第1章)
2.微波传输线(第2章、第3章、第4章)20学时
3.微波网络理论基础(第5章)10学时
4.微波无源元件(第6章)20学时
5.微波电子线路(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20学时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通信与信息学科各层次有关专业选作教材,也可用作相关学科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由范寿康担任主编,卢春兰、李平辉参加编写。其中范寿康编写第1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卢春兰编写第2章、第3章;李平辉编写第4章;研究生夏斌提供了部分资料,研究生李先进也提供了帮助,全书由范寿康统稿。本书的编者都是长期从事微波技术教学与科研的教师,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直接引用于编者的教案及近年的科研成果。另外,编者还参考了大量近年来出版的国内外优秀教材,所参考的主要教材及文献均列在本书后的参考文献中,编者对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本书的责任编委是清华大学冯正和教授,冯教授对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极为重视,他审阅了本书的编写提纲及章节目录,并及时地反馈中肯和确切的意见给编者,使编者受益匪浅。
另外,许晔峰、乐超同志对编者的工作给予了很多帮助及指导,田小良同志在绘图、打印、校对等工作中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应鲁曲、王增和、钱祖平、刘代国等同志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南京五十五研究所钱兴成同志也给予了帮助,编者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编写的期限和时间也很紧,因此教材中错误及缺点在所难免,敬请使用者批评指正。
编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是fanshoukang@163.net。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