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美)盖尔 著,韦森 译校
-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ISBN:9787543214293
- 上架时间:2008-6-27
- 出版日期:2008 年4月
- 开本:大32开
- 页码:244
- 版次: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经济/经济学 > 流派/研究 > 各类评论/流派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完美均衡的多重性,如同重复博弈的“俗定理”(Folk Theorem)那样,对任何想用动态匹配与讨价还价博弈作为完全竞争理论基础的;努力;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在第二次演讲(本书第3章)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并对那些基于保证惟一性(uniqueness)和完全竞争的“有限记忆”的研究做了一些评论。一种可替代的研究是建立在萨布连(Sabourian,2001)——以下简称为S所提出的复杂成本的概念基础之上的。他对实施策略的复杂成本进行了词典序最小化(Iexicographic mini—mization)的精练化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在RW模型的环境中,完美均—衡满足这一精练条件当且仅当它们是完全竞争性的。
不幸的是,RW和S都把他们的研究限制在非常简单的环境中,即由月个完全相同的买者和S个完全相同的卖者构成的一种不可分割商品的单一市场,且每个行为人至多交易一单位商品。—在异质性的(heteroge-neous)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对商品有不同评价,情况就更为复杂了。特别是RW所提出的精细条件不能足以确保竞争性行为。
本书是在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盖尔在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所做的三次讲座的讲演稿基础上形成的,是当代理经济学领域中的一部前沿著作,将当代经济学两在核心问题——一般均衡理论和讨论还价博弈--结合起来,探讨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策略基础。
作译者
目录
1.1 完全竞争的策略基础
1.2 为什么要研究策略基础?
1.3 合作市场博弈
1.4 非合作市场博弈
1.5 动态匹配与讨价还价模型
1.6 余论
2 完全竞争
2.1 引言
2.2 纯交换经济
2.3 动态匹配与讨价还价博弈
2.4 均衡
2.5 埃奇沃思特性
2.6 效率
2.7 竞争性的经济序列
2.8 存在性
2.9 有贴现因素的效率
2.10 随机匹配
2.11 混合均衡
2.12 总结
书摘
1.3合作市场博弈
为竞争提供一个博弈理论基础的努力几乎与竞争理论本身是一同产生的。
在《数学心理学》(Mathematical Psychics)一书中,埃奇沃思(Francis Ysidro Edgeworth,1881)提出了一个含义宽泛的主题: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性问题。尤其是,他提出了个人的行为是否是“确定性的”(determinate)——即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加以预测——这一问题。他认为,在只有很少经济行为人参与的情况下,社会过程也许是不确定的,但当行为人数量很大时,社会过程就变为确定性的了,因而也就可以进行数学分析了。比如,埃奇沃思研究了在我们称之为埃奇沃思箱形经济中两个行为人之间的交易行为。他认为这种交易
的结果不能确定,因为这必须依赖十效率和个人理性。但随着交易者的数量增加,交易的结果也随之越来越成为确定性的了。在大量交易者存在的情况下,重订契约(recontracting)的可能性限制了可能结果的数目,而在极限的情况下,就只存在完全竞争的结果了。
在《数学心理学》一书中,埃奇沃思采用了如上所述的三个证明步骤。通过一个联盟博弈(a coalition-forming game)展示行为人的行为来描述一个经济,并且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博弈的解符合完全竞争均衡的结果。用现在的术语来说,他描述了一个包含有限数量行为人的交换经济模型。每个行为人都具有一个对该经济中现有商品的初始禀赋和一个规定他们各自所能消费的可能商品组合的消费集,以及对其消费集的偏好。资源通过行为人之间的联盟(coalition)得以配置。严格说来,联盟是指任何非空的行为人集合。如果分配绐每个行为人的商品组合属于其消费集且所有商品组合的加总等于联盟各方总的禀赋,那么对联盟来说配置就是可以实现的。如果联盟可以实现一个配置并且该配置能够使联盟各方均得益,那么这个联盟就可以改进一个可行配置的效率。埃奇沃思通过提出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这一概念来描述重订契约过程的结果。现在我们称契约曲线为市场博弈的核(core)。该曲线包括所有可行但不能通过任何联盟而实现改进的配置的集合。埃奇沃思证明,当行为人的数量增加到无穷大时,市场博弈的核便会收缩,一直到只存在完全竞争均衡的配置为止。
……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