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第九届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中国组队赛试题分析
1.1 笔试题
1.2 工程规划
1.3 海岛
1.4 图灵机
1.5 选课
1.6 平分资源
第2章 第十四届全国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试题分析
2.1 竞赛排名
2.2 最优乘车
2.3 文件匹配
2.4 最佳游览路线
2.5 积木游戏
2.6 卫星覆盖
第3章 第九届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试题分析
3.1 集装箱堆放
3.2 障碍物探测车
3.3 在地图上标地名
3.4 字符识别
前言
学科奥林匹克是智力与能力的竞赛,注重考查全面素质与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大课堂。在我国,每年国家集训队都要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求知和怎样健体”的指导思想纳入培训计划。这11年中国队共派出参赛选手43人次,累计获金牌23块、银牌11块、铜牌9块,届届名列前茅,正是因为坚持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造就高素质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作为活动的定位目标。
回顾11年的竞赛可以看出,参加高手云集的这种世界大赛是有相当难度的,第一,没有大纲,赛题范围没有界定,谁也无法去猜测每年的主办国会出什么类型的难题;第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很快,层出不穷的新思路和新成果会反映到试题中来;第三,所要解决的试题往往涉及图论、组合数学、人工智能等大学开设的课程知识;第四,比较短的给定解题时间与刁难的测试数据让选手必须拿出高超和精巧的解法,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优化的解法才能取得高分。有许多赛题没有固定的现成的解法,选手要在比赛现场凭借实力,理出思路,构建数学模型,写出算法,编出程序,运行并验证整个构思是否正确,出解的时间是否能达到题目的要求,等等。可以看出,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能力。为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就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用电脑,在使用中帮助开发人脑,这可能是信息学奥林匹克活动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我认为在这项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上网获取信息,并能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的能力。这样做的结果使许多选手不但有能力在世界赛场上拿金牌,也有能力在学校的学习中名列前茅。
信息学奥林匹克十余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计算机后备人才,在他们的带动下,我国的青少年在普及计算机的大潮中阔步前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历史已雄辩地证明:
计算机的普及就是要从娃娃做起,这是“科教兴国”、中华倔起的需要。为了提高普及的层次,编写竞赛辅导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大青少年电脑爱好者所盼望的。这里我们将1997一1998国际国内大赛的试题集中起来进行剖析,重点讲解题思路与方法.但是必须说明,书中的解法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中华民族永远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根基所在。“精心育桃李,切望青胜蓝”是我和王建德老师的共同心愿。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文虎
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