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美育基础知识(第2版)》适宜作为职业学校美育课教材,也可作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美学知识、提高自身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的自学读物。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审美教育
第一节美育的意义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促使学生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
第二节美育的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提高审美能力
三、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节美育与德、智、体“三育”的关系
一、美育与德育
二、美育与智育
三、美育与体育
第四节美育的特征
一、动之以情,理在情中
二、形象鲜明,生动感人
三、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第=章美学原理
第一节美的产生、本质和特征
书摘
原始人在狩猎期的生活手段是狩猎动物,因此他们对每种动物的特征、动作、姿态非常熟悉。在欧洲的洞穴中发现的壁画,就有原始人画的野牛、野猪、鹿、马、羊等,这是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绘画遗迹。说明人的劳动实践创造了绘画艺术。从考古发掘证明,原始人在新石器时代即可以制作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的彩陶盆等生活用具,彩陶的图案大都是直接反映他们所喜爱的自然中的形象,或是从自然和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形象,如鱼、鸟、花、果等。
原始人也在劳动中追求和创造着精神上的愉快。鲁迅先生曾有过生动的说明。他说:我们祖先(原始人)抬木头,大家都觉得很吃力,谁也想不到怎样省力,突然有一个人发出“杭育杭育”的声音来,于是大家就跟着喊起来,这个“创作”不仅使原始人劳动时步调一致,减轻了劳动强度,更使原始人精神上得到愉悦,这种愉悦的情感在劳动之后,还想继续体验一下,便产生了音乐。原始人在捕捉野兽时要付出艰险的劳动,在他们获得丰收的喜悦时就想再度体验一番,于是就由原始人模仿野兽的动作,再现了人与兽搏斗的情景,这时舞蹈就产生了。从我国出土的文物《舞蹈纹彩陶盆》(彩页5)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舞蹈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对狩猎对象的模仿,也不是罗列衣业生产的过程,而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劳动创造了音乐和舞蹈,艺术美的产生也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同类热销商品
游戏,让学习成瘾[图书]
- ¥49.00
- ¥49.00
- 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
- 游戏,让学习高效[图书]
-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写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