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Human Footprint: A 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插图】

内容简介
彭纳连贯而有比较性地观察了这个世界的过往。在本书中,他运用多学科方法,引用了地理学、气象学、考古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每一章都包含一个主题,内容从农业和城市化的全球性影响,到制造业、消费品和工业化的全球性影响。
在看待人类如何融入地球的历史之中这个问题上,该书认为人类历史和生态应该和谐发展,对世界历史提出了全新的、人们迫切需要的阐述。
作译者
张新: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得英美文学学士学位,在北京语言大学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译著包括《建筑师的大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等。
王兆润: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得英美文学学士学位,在天津外国语学院获得英美文学研究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主编《20世纪英美文学作品精读与导读》,参编《研究生英语听力教程》等书。
目录
图片目录
致谢
引言 1
世界历史的本质 1
世界环境史的本质 2
地球的历史和人类起源 3
大规模人口迁徙和农业的兴起 4
人口增长和城市的兴起 5
城市以及制造业和工业的兴起 6
世界贸易和崭新的世界生态系统 7
矿物燃料和气候变化 8
第一章发展变化中的地球 10
引言 10
地球起源:从炙热的星球到冷却了的星球 11
冰室星球/温室星球 13
板块构造、超级大陆和气候变化 14
暖化 17
冷却 19
青藏高原的升高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1
前言
专家们试图跨越地区和国家的界限进行研究,激起了世界史领域日益高涨的研究兴趣。通过将各个国家的过往经历融入到世界历史之中,我们深入到历史的片段之中,将它们融合成一个连贯的有意义的整体。这里潜藏着一个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巨大的学术挑战,即“跨越国家的界限来研究人口迁徙、经济波动、气候变化以及技术转移的力量”。1 这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富有争议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该主题打破了欧洲和美国历时200年来在国家叙述上的垄断,打破了使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从属于欧美范畴的趋势;还因为历史学家的专业领域中没有对于这个领域世界史的学术架构。由于极为成功的学习方法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民族国家仍然是分析个人、本地和区域组织经历的首要媒介。对于世界史学家来说,“探索那些有助于在更大的适宜背景之下定位历史发展的关联、比较和系统”2将越来越成为他们的主旋律。
专注于垂直趋势的微观历史研究占据了大多数美国和欧洲大学的研究日程。这一特定研究持续的重要性仍旧不会改变。但是世界史中的新进展支持了历史学家所描述的水平一体的宏观历史,即解释和描述互相关联的历史现象。3在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省视自身以描述其中的变化。致力于研究区域间的关联和交流而环视外部世界,会较少将重点置于个人和国家之上。因为历史学家在描述历史事件中要应对这些变化,他们就试图弱化欧洲的中心地位,尽管欧洲从工业革命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都处于世界事务的支配地位。
通过弱化欧洲的地位,世界其他地区成了工业革命之前1000年更清晰的研究重点。煤炭革命释放了来自动植物化石遗体中的能量,改变了19世纪全球的物质能源文化并且成了一个分界点,将世界分成了现代世界和现代之前的世界。此外,世界历史包含了更为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内容。这个历史内容并不局限于犹太–基督教历史框架之中,这段历史时期中的人类的化石遗体使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以及基因学家洞察早期人类的生理发展。他们的饮食结构、健康程度以及对于疾病的脆弱性,还有他们捕猎其他动物为食的生活方式,都打开了探究人类悠久历史的窗口。4
世界环境史的本质
这本书中的世界环境史并不是全面探究人类历史,即侧重于文明、国家、个人事迹或历史事件的人类历史。很多已有的世界历史研究已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任务。这本书侧重探究人类历史中的巨大变化以及人类历史和自然史之间的关系,并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类世界和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上。用JR麦克内尔的话来说,就是这本书“关注生物和物质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人类社会。”5这本书通过重新系统地阐述先前有关区域和国家历史的知识体系,并使这些历史内容整合成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来直面上述问题。
此外,一些重新做出的阐述跨越了学科界限,利用了地质学家、气候学家、生物进化学家、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人口统计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社会科学的新的研究发现。他们在研究地球的历史、进化、农业生产力、城市规划、制造业、工业、商业以及能源的使用时获得了上述发现。各个领域的专家都致力于理解曾经存在过的世界以及现在真实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这并非毫无科学依据的凭空想象。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的视角,包含一种独特的理论结构和验证过程。实质上,专家学者们可以从传统的学科视角研究同一个主题,但是在研究同一个“真实世界”时进入不同的研究境地。这本书就用其独特的方法综合介绍了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变化和演变,对从地球和人类起源到现代消费模式以及能源使用进行了综述。这本书努力整合多学科,并整合地方间、区域间、全国和跨国间历史进行综合分析,理清生态环境对这些全球性变革的作用。
地球的历史和人类起源
因为人类的历史是假定全球生态系统能够承载生命并使生命延续,这就忽视了地球的起源及其在上亿年中的发展。本书没有为地球历史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而是开篇审视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的进化史,进化史创造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形式,并使其繁衍。这个星球有着剧烈的地壳运动,有着间断性的波动,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大陆集合。许多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为进化提供了条件。作为世界历史学家的弗莱德斯派尔指出:“板块构造可能在推动生物进化(包括人类进化)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地球陆地物质的位置不断变化导致了洋流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全球气候。我旨在举例说明生态和气候体系在影响人类进化方面的主导作用。”6
尽管人类基因学以及进化生物学正在快速改变各个学科,基因学和进化生物学描绘基因和生物结构的能力也使我们深入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历程。在应对150万年前的生态和气候变化时,东非直立人发展了一整套和现代人类相差无几的身体组织结构。增加了的脑容量,更扁平的脸和下巴,有斜度的骨盆利于直立行走以及更长的四肢使东非直立人有别于其他智人祖先。7伴随着生理变化的是文化变化。古人类学家认为人们所知的直立人和早期直立猿人这样的物种几乎是同类。我们了解了人类和地球的共同进化过程,这更使我们致力于以生态互相依赖性为基础来阐述历史。
大规模人口迁徙和农业的兴起
100多万年前,不断变凉的气候条件改变了古人类的聚居地并促使他们从东非迁徙到了欧亚大陆。成百上千年的间隔分隔了这些人,另一队移民纷至沓来,其中包括距今10万年前离开非洲的现代智人。不断变暖的气候和下降的冰层,冰河时代大型动物群栖息地的消失,以及狩猎采集者的极度掠食,可能导致了营养环节方面的困境。
在距今10000 ~ 8000年前,世界上的很多地区都独立发明了农业,这可能是为了应付不断恶化的营养短缺。二氧化碳水平不断升高以及冰河时代冰层的不断下降,有利于早期农民选择种植生命力更强的植物。佛莱德斯派尔认为:“气候变化是促成农业体系出现的全球因素中的首要因素。”8从生态角度上看,人类和动物相互依存,人类还依赖数量较少的种植作物为食。
从渔猎采集转变到农耕方式,可以被描述为一种演变,一种智人应对无法掌控的生态变化的演变。然而,这些早期耕作者所付出的代价不可低估。数千年来,农业都要求劳作者及其牲畜的劳动密集型投入。这些早期智人身材变矮,寿命缩短,这表明他们凄凉的生存状况。
然而,艰难困苦导致了创新和发明。人们有选择地种植植物、饲养动物以及制造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使人们大规模定居并建立村庄。许多村庄成为城市,拥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管理制度。充沛的食物供给使其他人可以发展技能。而技能增加了他们的流动性,这也增加了技术工具的使用量和金钱交易量。随着拥有工匠的城市兴起,许多城市成为发展中心,并过渡到了农耕文明。
早期欧亚大陆的农民和他们的家畜成功迁徙,这在先前孤立封闭的人类居住聚居区传播了疾病,这是因为家畜饲养使人类和动物、尤其动物身上的微生物近距离接触,并使人类成为病原携带者。尽管食物产量有所增加,人口爆炸直到20世纪才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并没有上升导致全球人口急剧增长。急剧增长发生,是因为人们“突然像兔子一样繁殖,而不像苍蝇一样死亡”。9
早期农业社会成为人口增长、手工业生产和工业化的先决条件。人类学家阿尔夫霍恩伯格(Alf Hornborg)指出:“为了农业生产,改善土地是所有大洲在前工业化社会中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数千年来改善自然环境最为实在的方式之一。”10正如这本书中指出的,人口增长以及城市的优势地位成为人类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的显著结果。
人口增长和城市的兴起
数百万年以来,人类的数量增长微乎其微。某一理论提出距今74000年前苏门答腊的托巴火山喷发是过去260万年前最大的一次喷发,导致全球变冷,致使数千早期智人死亡。这一人口锐减的证明被写入了我们的DNA之中。11尽管在过去5万年之中,数万亿人出生,人类历史上人口增长仍然缓慢,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时还没有达到7.5亿。12
在古代,城市成为安全、保护、管理和派发食物以及提供服务的地理性中心。从这些责任义务上讲,城邦和农业文明得以产生,人口密度在一些城市中心达到了19世纪的水平。早期的苏美尔人城市——乌鲁克拥有每平方英亩60人的人口密度,距今5300年前人口达到了2万~3万人。这和19世纪的法国巴黎的人口密度相当。13
媒体评论
——彼得·N·斯特恩斯,乔治梅森大学 《世界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一书的作者
“彭纳将会备受称赞,因为他完成了一部包含全世界和所有人类历史在内的环境历史。在人类与世界多样环境的关系恶化之际,这样一份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变得愈发重要。”
——大卫·克里斯琴,麦觉里大学(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前身) 《时间地图:宏观历史介绍》一书的作者
“对全球历史富有洞察力的调查……这本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出色地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本书的宽度和知识性及其与当今世界的关联性使读者爱不释手。”
——杰弗里·K·斯泰恩,史密森学会工程和环境历史馆长 《美国森林覆盖的湿地:从荒原到宝贵的资源》一书的作者
“彭纳将人类历史和自然历史编织成一个完整的、引入入胜的故事。在他看来,人类的发明创造、文化与交流、营养学、大气化学和板块结构学只是很多过程的一部分,这些过程不断地交织在一起,也不断地变化……人类、自然和地球的过去与命运密不可分、休戚与共。”
——亚当·麦基翁,哥伦比亚大学 《伤感的秩序:1834—1929年亚洲移民和边界的全球化》一书的作者
“彭纳将渊博的知识与本质结合在一起,他从事着一门涉猎广、有挑战性的学科——地球自然和人类史,并将这门学科浓缩为一本可信、易读、有启发性的书。”
——威廉·B·迈耶,科尔盖特大学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一书的作者
同类热销商品
历史写作简明指南
- ¥36.00
- ¥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