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媒体动画概论》通过媒体变迁的视角,以大量丰富的数据探索了传统动画终结的历史宿命和新媒体出现后动画的机遇。本书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插图,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新媒体动画的特征、范畴和类型,并介绍了新媒体动画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全书共分7章,首先对新媒体动画做了概述,然后分别就其变迁史、产业、类型、风格、形式创新以及新媒体与现代动画美学展开论述,每章都有小结和思考题。作者指出: 在新的传播媒体如YouTube、优酷以及移动媒体iPhone、iPad的影响下,影院动画、电视动画等旧媒体逐渐萎缩,动画的媒介化、现场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也可能成为动画的发展机遇。在新媒体中,动画将如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的生命形式。
《新媒体动画概论》是新媒体与动画领域的学术及普及性读物,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于大专以上程度的读者,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动画概论”、“新媒体概论”和“实验影像”等动画与新媒体动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参考教材,同时适合艺术、设计、动画、媒体和广告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本书配有1张光盘,内容包括新媒体动画短片剪辑、作者访谈和部分现场实拍的视频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本书内容。
作译者
李四达,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新媒体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交互设计和新媒体动画的教学和科研。近年来编著出版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和《数字媒体艺术史》,以及高校数字媒体及动画专业教材《交互设计概论》、《数码影像概论》和《迪斯尼动画艺术史》等,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被评为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2年作者继续编著出版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版)。
目录
《新媒体动画概论》
第1章新媒体动画概论1
1.1新媒体是人类发展的未来2
1.1.1瓦尔特·本雅明的预言2
1.1.2虚拟正在改变着现实3
1.1.3无处不在的新媒体幽灵6
1.1.4未来的生活靠云端8
1.1.5从达尔文到动画进化论11
1.2新媒体改变着精神生活13
1.2.1从YouTube说起13
1.2.2阅读的变迁与书籍的危机15
1.2.3日本动漫杂志的萎缩趋势17
1.2.4智能化娱乐方式的革命19
1.3新媒体: 历史性变革的工具20
1.3.1新媒体是现代人类的技术延伸20
1.3.2技术的膨胀与手艺的消逝21
1.3.3新媒体: 线性历史的终结者24
1.3.4新媒体: 传统叙事的杀手25
1.3.5对新媒体的忧虑和反思28
1.3.6童年的消逝与儿童成人化30
1.3.7手机宅族与“村上隆现象”32
1.4网络与新媒体动画34
1.4.1网络是动画的欢乐场34
1.4.2点击率的自然选择37
1.4.3反潮流和反传统的动画38
1.4.4《李献计历险记》的启示39
1.4.5网络动画值得研究401.5什么是新媒体动画42
1.5.1新媒体动画的定义42
1.5.2新媒体动画的范畴44
1.5.3新媒体动画与网络动画46
1.5.4新媒体网络动画的特征48
1.5.5新媒体动画的移植与原创53
1.5.6新媒体动画的传播56
1.6新媒体动画的优势58
1.7新媒体动画面临的问题61
小结64
练习及思考题65
第2章新媒体与动画变迁史67
2.1新媒体正在改变动画68
2.1.1动画是远古的艺术68
2.1.2动画与漫画的不解之缘70
2.1.3新媒体对动画的影响73
2.2动画的媒体变迁史75
2.3传统媒体时代的动画78
2.3.1赛璐珞和分层动画技术78
2.3.2弗莱舍兄弟与动画转描机79
2.3.3声音和色彩成就迪士尼81
2.3.4影院动画和动画工业化84
2.3.5汉纳巴伯拉与电视动画87
2.3.6日本电视动画的发展轨迹90
2.4桌面电脑时代的动画93
2.4.1数字特效与奇观电影95
2.4.2数字特效改变了动画97
2.4.3三维动画与皮克斯传奇100
2.4.4立体视觉动画的兴起104
2.4.5快速剪辑与影院动画的困境106
2.4.6Kinect与动画智能化108
2.5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动画111
2.5.1日本动漫市场的退潮111
2.5.2卡通代工业辉煌不再113
2.5.3国产动画的徘徊与探索115
2.5.4电视动画的题材局限119
2.5.5喜羊羊灰太狼的资本游戏121
2.5.6走向新媒体的主流动画123
小结126
练习及思考题126
第3章新媒体动画产业129
3.1动画生产过程的变革130
3.1.1跨界的动画个体户130
3.1.2新媒体环境下的制作人131
3.2有限动画: 并非偷工减料133
3.2.1电视媒体与有限动画133
3.2.2新媒体与有限动画134
3.2.3一切从短片开始135
3.2.4宅男们的动画梦136
3.3动画风格的多样性138
3.3.1风格各异的动画形式138
3.3.2新媒体的“泛动画”特征139
3.4动画内容的多样性140
3.4.1新媒体动画的草根性140
3.4.2丰富和多元化的动画141
3.5有限投资与精打细算143
3.5.1影院动画的投资与收益143
3.5.2定格动画《小胖妞》的启示144
3.5.3时尚路线与隐性广告146
3.6网络动画的盈利模式148
3.6.1从热播剧集到版权转让148
3.6.2衍生品打造良性循环149
3.6.3风险投资来帮忙150
3.6.4和虚拟儿童社区捆绑151
3.6.5政府补贴和新媒体营销152
3.7美国与日本的动画产业链153
3.7.1动漫产业与动漫衍生品153
3.7.2美国的迪士尼模式154
3.7.3日本的制作委员会制156
小结158
练习及思考题159
第4章新媒体动画类型161
4.1网络原创短片动画162
4.1.1饺克力和《打,打个大西瓜》162
4.1.2网络原创动画面面观163
4.2新媒体网络原创剧集165
4.2.1《哐哐日记》和《泡芙小姐》165
4.2.2网络动画剧集势头强劲167
4.3《绿豆蛙》与地铁公益动画168
4.4非剧情类新媒体动画169
4.5恶搞另类的新闻动画173
4.5.1时事媒体搞笑动画173
4.5.2媒体动画与虚拟主持人175
4.6《我叫mt》与游戏引擎动画176
4.6.1什么是游戏引擎176
4.6.2从Quake到Unreal3的历程177
4.6.3游戏引擎制作网络动画179
4.7兔斯基与网络表情动画182
4.8由网络漫画转型的动画184
4.8.1张小盒: 由漫画到动画184
4.8.2悠嘻猴: 从游戏到动画186
4.9走向现场的动画装置187
4.9.1杜尚与装置艺术187
4.9.2当代艺术的媒体化188
4.9.3数字媒体和交互艺术189
4.9.4谭力勤的动画装置艺术191
小结192
练习及思考题193
第5章新媒体动画风格195
5.1运动影像风格动画196
5.1.1构成主义与运动影像197
5.1.2运动影像新媒体动画201
5.1.3动感元素片头动画203
5.1.4装饰性运动影像风格204
5.2音乐视幻风格动画205
5.2.1音乐与动画的不解之缘205
5.2.2混合媒体音乐动画209
5.2.3草间弥生与视觉迷幻210
5.2.4新媒体视幻风格动画212
5.3萌系可爱风格动画213
5.3.1日本宅族与萌文化213
5.3.2轻音少女与萌系动画214
5.4哥特暗黑风格动画217
5.4.1哥特文化与艺术217
5.4.2日本哥特动画218
5.4.3网络哥特风格动画219
5.5未来主义风格动画220
5.5.1机甲科幻类动画221
5.5.2新媒体科幻动画223
5.6版画表现主义风格224
5.6.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224
5.6.2新媒体黑色风动画225
5.7波普涂鸦风格动画227
5.7.1街头涂鸦定格动画227
5.7.2涂鸦风格动画特征228
5.7.3标新立异与时尚229
5.8唯美表现风格动画230
5.8.1唯美主义绘画风格230
5.8.2复古潮: 唯美与动画232
5.9简约漫画风格动画235
5.9.1迪士尼写实主义235
5.9.2欧洲的传统手绘动画236
5.9.3网络时代的简约动画236
小结238
练习及思考题239
第6章新媒体动画的形式创新241
6.1混合媒体与动画革命242
6.1.1毕加索与拼贴绘画242
6.1.2拼贴艺术的后现代特征244
6.1.3拼贴媒体与数字波普246
6.1.4早期媒体混搭动画248
6.1.5新媒体拼贴混搭动画252
6.2新媒体剪纸动画254
6.2.1皮影与早期剪纸动画254
6.2.2欧洲轮廓剪纸动画256
6.2.3新媒体时代的剪纸动画257
6.2.4数字剪纸短片的创新260
6.3数字定格动画262
6.3.1定格动画概念及分类262
6.3.2定格动画的早期探索263
6.3.3传统定格动画的局限267
6.3.4数字定格与综合媒体267
6.3.5定格动画的创新之路269
6.4非真实感渲染动画272
6.4.1什么是非真实感渲染272
6.4.2走向自动化的描线动画274
6.4.3NPR技术动画的优劣和思考275
6.5全息影像与VJ动画278
6.5.1激光视幻与电音的崛起278
6.5.2混搭技术与VJ动画280
6.5.3虚拟现场动画——初音未来281
6.6网络Flash实验动画283
6.6.1Flash动画的来龙去脉283
6.6.2互联网与早期闪客动画284
6.6.3Flash动画与网络一代287
6.6.4Flash: 技术还是艺术289
6.7数字时代的偶动画291
6.7.1粘土材料与早期偶动画291
6.7.2史云梅耶: 综合媒体大师294
6.7.3奎氏兄弟和《鳄鱼街》296
6.7.4川本喜八郎的偶动画298
6.7.5数字偶动画的发展与创新300
6.8数字仿水墨动画302
6.8.1特伟与早期水墨动画302
6.8.2水墨动画的特点和局限304
6.8.3数字水墨动画的探索305
6.8.4跨媒体数字水墨动画307
小结310
练习及思考题311
第7章新媒体与现代动画美学313
7.1现代动画的观念变革314
7.1.1动画观念性与象征性314
7.1.2《动物庄园》与严肃动画315
7.1.3战争、革命与另类主题动画317
7.1.4现代动画的类型学321
7.2网络时代的黑色动画324
7.2.1黑色电影与黑色动画324
7.2.2黑色音乐动画《诡异空间》327
7.2.3动画《复活》的黑色风格328
7.2.4网络黑色动画秀《欢乐树的朋友们》329
7.2.5多元拼贴动画《暗夜恐惧》332
7.3波普艺术与非主流动画334
7.3.1学潮、嬉皮士和独立电影334
7.3.2波普艺术和《黄色潜水艇》336
7.3.3丝文化与新媒体动画338
7.3.4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动画340
7.3.5反主流文化与调侃动画343
7.4潜意识理论与超现实动画345
7.4.1超现实主义动画之路346
7.4.2潜意识动画《原始星球》348
7.4.3荣格的原型理论与动画351
7.4.4超自然崇拜与魔幻动画353
7.5现代动画的成人意识357
7.5.1文艺作品与性心理学357
7.5.2巴克希与《怪猫弗里茨》359
7.5.3手冢治虫与日本情色动画360
7.5.4比尔·普林姆顿的动画366
7.5.5宅族与新媒体成人动画370
小结373
练习及思考题374
参考文献376
媒体评论
动画领域的数字革命与技术创新已超过20年。近年来,基于网络的创新形式的动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这一动画领域的重大变革,国内动画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仍远远不够。值得高兴的是,四达教授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整理,通过媒介变迁的独特视角探索了这一现象?这本即将出版的《新媒体动画概论》观念独特,富于启发。相信会对读者大有稗益。借此新书推出之际,我非常高兴地向大家推荐此书,并期待李老师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黄心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我在《关于“泛动画”及其产业意义的思考》一文中曾经指出:“由于动画在新世纪的用途变得日益广泛的缘故,我们需要新范畴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描述它所出现的变化,‘泛动画’就是这样一个范畴。”今天,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李四达教授在这本即将出版的专著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j李先生的分析揭示了动画与传媒之间的联系,为读者提供了观察动画艺术与动画产业的新视角。因此,我非常高兴地向读者推荐此书,并期待作者有更多更好的教材面世!
——黄鸣奋厦门大学戏剧影视和艺术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我在《Flash:技术还是艺术》一书中探索了Flash与闪客,流行与创造、艺术与技术、软件与媒介等一些概念和关联,技术和观念的进步之迅速让这本书已成为历史。如今虽然新媒体已成燎原之势,但似乎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例如,国内动画界、教育界对独立动画、新媒体和网络动画的理论探索仍远远不够。因此,李四达教授出版的这本《新媒体动画概论》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独立动画最早的实践者之一,我对李老师在书中的一些观点颇有同感。也非常高兴的向读者推荐此书。
——皮三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总裁《泡芙小姐》和《哐哐日记》总制片人
网络动画自出现以来,就以它的原创性、流行性、波普性、时代感和多样化的表现风格成为动画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动画教育领域的相关教材数量相对不多。李四达教授早年在海外有着长期的研究和工作经历,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素材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四达教授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作为《新媒体艺术概论》的姊妹篇,这本《新媒体动画概论》教材从哲学、观念、时代精神与媒体变迁的角度来读解新媒体动画产生的后现代语境,很多见解对于读者来说会很有启发性,非常值得一读。
——严晨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