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李轶君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50682
- 上架时间:2011-7-18
- 出版日期:2011 年7月
- 开本:16开
- 页码:188
- 版次:1-1
所属分类:
家庭教育 > 心理辅导
【插图】
内容简介
《孩子的心思我最懂》从父母最关注的孩子的成长问题入手,用心理学上的研究结果来分析孩子的行为,进而介绍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共有的心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不同个性下的不同表现,让父母轻松读懂孩子的心。
作译者
李轶君 曾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现从事儿童、青少年教育研究和文字创作工作,著有多部育儿、教子类畅销书,如《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系列、《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3岁看大,7岁看老》、《7岁前是孩子一生的关键期》、《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等。其作品思想成熟、视角独特,为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目录
《孩子的心思我最懂》
序 做好父母需要大智慧
第一章 为什么说父母一定要懂点儿心理学 /1
了解孩子的心理是正确教育孩子的前提 /3
孩子都有一颗“水晶心”,纯净、透明、易碎 /6
学点儿心理学,就会杜绝不健康的教养方式 /10
心理健康是孩子幸福一生的保障 /13
帮助孩子心灵强大必须依靠心理学 /16
第二章 0~16岁,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 /21
幼儿期,小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 /23
学龄前,在自主、愉快的玩耍中发展 /25
童年期,“我要独立,快快长大!” /27
青春期,充满变数的第二反抗期 /30
第三章 父母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心理 /33
为什么家会伤人 /35
孩子不是大人的玩具或宠物 /37
棍棒教育,贻害无穷 /40
妈妈不是保护神 /43
父母不是监工,教育不能靠“管” /45
第四章 亲子沟通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学 /47
请父母们务必自己带孩子 /49
同理心——做高情商父母的关键 /52
赞赏是必需的,但不是绝对的 /55
屡教不改的症结在哪里 /57
如何说进孩子的心里——15个语言沟通技巧 /60
如何“撬开”孩子的嘴——倾听孩子更深层的感受 /65
第五章 实用心理学1:培养有益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69
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 /71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很重要 /74
小孩儿为什么不爱吃饭 /77
为什么有人可以在闹市中读书 /80
“匹诺曹们”谎言的背后 /83
家务劳动是个“宝” /86
第六章 实用心理学2:让孩子养成好性格 /89
孩子的恐惧从哪里来 /91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 /94
善良为人是快乐之本 /97
不做孤独的“小刺猬” /100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看到星星 /103
第七章 实用心理学3:让孩子爱上学习 /107
让学习在快乐和舒畅中进行 /109
谁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112
学习为什么不如玩游戏愉快 /116
调动三种内感官齐开工 /119
不爱满分,只爱进步 /122
别打扰专心做事的孩子 /125
阅读量够大,走遍天下都不怕 /129
第八章 实用心理学4:让孩子具备高情商 /133
每种情绪都有其正面价值 /135
控制发脾气的办法 /139
豁达地面对挫败 /142
失去心爱之物 /145
化解冲突的本事 /149
帮孩子发现其自我价值 /153
第九章 当孩子迷茫困顿时,父母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157
“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 /159
发现孩子的心理包袱,并帮他甩掉 /162
该不该和异性交朋友 /165
帮孩子拒绝外界的诱惑 /168
第十章 当孩子受伤脆弱时,父母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173
“不懂事”的父母才和孩子对着干 /175
当孩子被老师冤枉和误解时 /179
“为什么没有男生喜欢我?” /181
打破封锁孩子心灵的自闭和忧郁 /185
媒体评论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教育家 陶行知
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那他就会创造幸福,就会对父母的言语、对他们善良的心意、对他们的劝导和赠言、对他们的温存和警告有着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掩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
——法国思想家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