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与发展》
第一部分 在线学习篇
第一章 在线学习环境特征
1.1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环境
1.1.1 阿拉巴马大学远程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络教育j
1.1.2 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分校
1.1.3 清华大学网络学堂
1.2 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学习环境__
1.2.1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双向交互作用
1.2.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在线自主学习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1.3 基于学习活动管理的学习环境
1.3.1 学习活动管理系统
1.3.2 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的基本特征
1.4 基于web2.0的学习环境
1.4.1 web2.0技术的代表性工具——WIKI
1.4.2 WIKI的教育功能及其应用
1.5 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习环境
1.5.1 网络学习社区的结构及其特征
1.5.2 网络学习社区的三维理论框架
1.6 在线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在线学习活动的特征
2.1 在线学习活动特征理论描述
2.2 在线学习的弱控制性特征
2.2.1 学习资格获取的弱控制性
2.2.2 管理方式的弱控制性特征
2.2.3 教学过程的弱控制性特征
2.2.4 师生关系的弱控制性特征
2.2.5 考核方式的弱控制性特征
2.3 在线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2.3.1 知识建构的组织性
2.3.2 知识建构的认知同化性
2.3.3 知识建构的超链接性
2.4 在线学习活动的协作性
2.4.1 协作学习的概念
2.4.2 协作学习的内涵
2.4.3 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2.4.4 协作小组的结构
2.4.5 在线学习者特征对协作学习的影响
2.4.6 协作学习的评价
2.5 在线学习活动的社会性
2.5.1 对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2.5.2 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在线学习认知篇
第三章 在线学习者认知特征
3.1 在线学习者注意的实验——多媒体材料颜色搭配的影响
3.1.1 色彩形成的感知
3.1.2 多媒体文本一背景色搭配对学习者注意集中度实验
3.1.3 过程及结果分析
3.1.4 结论与讨论
3.2 在线学习者记忆保持——多媒体视频材料呈现方式的影响
3.2.1 多媒体学习材料呈现对学习记忆保持和迁移的影响
3.2.2 多媒体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研究的相关理论
3.2.3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3.2.4 多媒体视频材料呈现方式对在线学习者记忆保持和迁移的实验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在线学习者认知风格的研究
4.1 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在线学习者的行为特征解析
4.1.1 认知风格决定学习者行为特征
4.1.2 在线学习环境中不同认知风格学习者的行为表现
4.2 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在线学习实验
4.2.1 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学策略的早期研究
4.2.2 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在线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在线学习者元认知特征
5.1 元认知特征研究的理论价值
5.1.1 元认知是智力的核心
5.1.2 元认知对有效达到既定目标的促进作用
5.1.3 元认知对学习能力和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5.1.4 元认知对认知能力的补偿作用
5.2 元认知结构成分:
5.2.1 元认知二维结构解释
5.2.2 元认知三维结构解释
5.3 元认知理论对在线学习的影响与作用实验
5.3.1 在线学习者元认知测量部分
5.3.2 测量问卷中在线学习效果评价部分
5.3.3 被试与分析工具
5.3.4 结构效度分析
5.3.5 施测过程
5.4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5.4.1 在线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与在线学习效果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5.4.2 学习者元认知与在线学习效果的路径分析
5.4.3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在线协作学习感知
6.1 协作学习将改变在线学习者的心理特征
6.1.1 感知理论及其在协作学习方面的同期研究
6.1.2 协作学习感知
6.2 协作学习感知对在线学习影响与作用的实验
6.2.1 在线学习感知的测量部分
6.2.2 测量问卷的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
6.2.3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在线学习动力篇
第七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观点
7.1 在线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观点
7.1.1 在线学习者的认知内驱力特征
7.1.2 在线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特征
7.1.3 在线学习者的附属内驱力特征
7.2 围绕学习动机激发的在线学习教学材料组织
7.2.1 怎样理解以学习者为中心
7.2.2 怎样理解以教学目标为中心
7.2.3 怎样理解以评价为中心
7.2.4 怎样理解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7.3 在线学习教学材料组织的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7.3.1 认知工具教学策略
7.3.2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7.3.3 情境启发教学策略
7.3.4 自动探究鼓励策略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归因观点
8.1 由归因理论引出的在线学习问题
8.2 在线学习者学习归因研究现状
8.2.1 在线学习归因的研究特征分析
8.2.2 在线学习者归因方式的四维度理论
8.3 在线学习者成败归因的实验
8.3.1 实验被试与工具
8.3.2 实验数据分析
8.3.3 实验结果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在线学习动机的自我效能感观点
9.1 由自我效能感理论引出的在线学习问题
近期研究及其观点
9.2.1动机、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定位
9.2.2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关系研究
9.3在线学习者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理论
9.3.1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
9.3.2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分类
9.3.3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当前研究
9.4实验工具和方法
9.4.1实验工具
9.4.2被试的选取
9.5研究过程与结果
9.5.1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9.5.2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征
9.5.3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影响
9.5.4环境因素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9.6实验结论
9.7相应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第十章在线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观点
10.1激发内在动机
10.2自我决定理论的启示
10.2.1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思想
10.2.2自我决定理论的基本构成
10.3在线教师指导行为与在线学习者学习内在动机激发的实验
10.3.1实验被试与工具
10.3.2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10.4在线学习者学习动机与在线教师指导行为的分析
10.4.1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内在动机的相关性分析
10.4.2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内在动机影响的分析
10.4.3教师的指导行为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分析
10.5在线教师指导行为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的实验结论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在线学习者外在动机内化的探究实验
11.1由动机内在理论引出的在线学习问题
11.2外在动机内化的理论
11.2.1外在调节
11.2.2内摄调节
11.2、3认同调节
11.2,4整合调节
11.3外在动机内化实验的过程
11.3.1在线学习者动机自我调节的实验
11.3.2自主调节性动机比外部控制性动机对成绩的影响更显著
11.3.3在线学习者对指导教师支持行为的满意度评价对其外在动机内化具有显著的影响
11.3.4指导教师支持行为满意度和学习者动机内化的相关分析
11.3.5指导教师支持行为满意度与学习者动机内化的路径分析
11.4实验结论
11.4.1实验结果分析
1l.4.2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在线学习人格篇
第十二章在线讨论活动中人格结构特征的反映与影响
12.1人格结构特征在在线讨论活动中的表现
12.2基于人格结构特征的在线讨论质量问题分析
12.3在线讨论质量评价的案例分析
12.3,1采用卡方检验各在线讨论变量分布的差异性
12.3.2对三个在线讨论所采集的数据的特征描述
12.3.3在线讨论质量评价的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中人格类型因素的作用和体现
13.1人格类型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13.1.1人格的三维度结构
13.1.2艾森克人格类型与气质
13.2人格类型与差异性教学
13.2.1人的心理类型分析
13.2.2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教学方法设计
13.3基于人格类型特点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实验
13.3.1人格类型的测量与被试的选取
13.3.2被试人格类型分布特征
13.4针对在线学习者人格类型的活动设计
13.4.1活动类型
13.4.2针对人格类型的个性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13.4.3活动实施原则
13.5实验的实施
13.5.1案例研究的实验环境
13.5.2实验前测
13.5.3实验组人格类型分析
13.5.4实验过程设计
13.5.5活动方案、流程与参与情况
13.5.6实验结果分析
13.6总结
参考文献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