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英语词典
西方文体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20世纪肋年代进入英语国家的大学课堂,80年代初进入我国大学课堂。本书的编译宗旨便是帮助国内读者对这门新的学科有概括的了解。它不仅提供一些专业词汇的译名,更主要的是对与文体学相关的理论概念及研究方法作出解。本书适合高校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及硕士生和博士生,文体学、语言学、文学批评研究者,社会各界外语爱好者等使用。.
本书为词典类工具书。与同类辞书相比,本书可读性强,查阅方便,具有下列特点:
一、收入的词条全面。本书收录的关于西方文体学的理论、方法、术语及概念的词条2000多条,是同类辞书中最多的;
二、文献刷新及时。随着本书的不断修改,参阅的文献已经刷新到2002年12月;..
三、除个别古代英语及英诗格律的例句外,所有例句均有译文对照;
四、人名、地名、著作名及有关专有名词均为英汉对照,以方便读者查阅;
五、编写体例参照国际通行标准;
六、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关于西方文体特点的西方语言例文都配有汉语译文,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读者使用;同时,力图使读者领略中、西文体各有其妙。...
目录
本书使用指南 Ⅶ
词典正文(A~Z) 1
参考文献... 341
前言
当代西方文体学的最大特色是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体风格。20世纪初以来,对西方文体学产生重要影响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有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格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等。除语言学理论外,文体学从文学批评、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以上述语言理论为基础横向发展的新兴学科,如语用学、语篇分析、篇章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从不同方面推动了西方文体学的发展。
关于西方文体学这一发展过程及其在国内的研究动向可参阅我们编写的有关文章和书籍,如胡壮麟的“我国文体学研究现状”(许嘉璐等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1996年)及《理论文体学》(2000年),刘世生的“文体学的理论、实践与探索”(《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第2期)及《西方文体学论纲》(1998年)。尽管如此,读者如能直接阅读原著或与文体学有关的刊物,可获得更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词汇。
《西方文体学辞典》的编译宗旨便是帮助国内读者对这门新的学科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它不仅提供一些专业词汇的译名,更主要的是对与文体学相关的理论及概念作出概括的解释。读者对象为高校教师、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体学、语言学、文学批评研究者及外语爱好者等。
我们感谢英国伦敦大学的凯蒂·韦尔斯教授(Katie Wales),同意我们将她编写的 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编译出来,以飨中国读者。
西方文体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注意到,原书引用的文献资料截止到1986年。近二十年来,西方文体学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因此,我们在编译过程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条目。我们引用的新文献资料,也一并按照原书参考书目的体例排列。这些文献资料中,有的是1987年以来新出版的,也有少数是1987年以前出版但原书未引用过的,详见参考书目。..
编写体例方面有几点需要说明:
1. 英语词目一律按字母顺序排列,以方便读者查阅;
2. 每条词目的开头术语均以英汉对照的双语形式出现;
3. 释文中出现的英语术语,另有专条解释,可以参阅;
4. 只列词目、没有释文的词条,可在指明的英语专条里找到解释;
5. 有的词条释文后列出与该条有关的术语,可供参阅;有的词条释文内或释文后列出有关文献,供读者作进一步研究时使用,但只列出了文献作者姓氏和出版年代,至于作者和文献的详细情况,可见本书末的“参考文献”。
《西方文体学辞典》的一大特点是关于西方文体的西方语言例文都配有汉语译文,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方便广大读者使用;同时,力图使读者领略中、西文体各有其妙。这一特点若能得到读者的宽容、认可和欣赏,将是对编译者辛劳的极大褒奖。
最早参加本书编译和编写的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一批博士生和研究生,他们有的留校任教,有的走上了其他工作岗位。本辞典倾注了他们的无穷心血,而从本辞典的出版,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已经开花结实。先后参加本书编译和编写的还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英语教师和研究生。
由于工作量大,参与者多,虽然我们尽了很大努力,但疏漏和不一致之处肯定在所难免,恳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期日后补正。
案头文字劳作,虽然烦琐费时,也自有乐在其中。本书若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将是编译者最大的欣慰。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清华大学的“985教材出版计划”,是这项计划的支持使本书的出版成为可能。我们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覃学岚老师,他的严谨与学识使本书的学术质量得到保证;感谢审稿专家周维焜老师、文稿编辑向璐老师及有关校对专家为本书付出了辛勤劳动;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各级领导和编辑同仁,是他们的热情关心和大力帮助使本书得以早日与读者见面。...
胡壮麟(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世生(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