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环境地质学(修订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 科学、地理科学及环境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环境地质、环境保护 与环境规划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节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
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三、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节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二、环境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一、环境地质学的孕育阶段
二、环境地质学的创立与发展阶段
第二章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地质环境的内涵
二、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环境地质作用
一、自然地质作用
二、人为地质作用
三、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
书摘
水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则会祸及人类。如水利工程设计不当、管理不善,常造成垮坝事故或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有时还会引起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埃及阿斯旺水坝建成后,血吸虫病蔓延,对库区居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有毒农药的施用常造成水质污染,环境恶化;过量抽取地下水也会造成地面下沉,诱发地震等人为灾害。
(三)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和运移于岩土层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它服从于大陆水的总循环,并有自己的运动规律,是大陆总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地下水资源包括淡水、卤水、矿水、热水等。
地下水也是一种矿产资源,但它与一般的矿产资源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和可恢复性等特点,通过补给、径流、排泄的运动形式,循环迁移,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或地表水直接、间接的补给,而通过潜水蒸发、泉水溢出或地下径流等形式排泄。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补给量与消耗量每年基本上能达到天然平衡。在人为开采条件下,虽然改变了原来的补、排关系,但只要开采量以及其他消耗量与补给量保持平衡,就能维持地下水正常的循环,而不出现异常状况;否则就会由于过量开采而破坏原有的平衡关系,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量逐渐衰竭等现象。
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除得到天然补给外,还会由于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而得到额外的补充。如外围地区周边补给、河流岸边的渗透补给、相邻含水层的越流补给、承压水的弹性释放补给,以及由于开采使水位降低而扩大的渗透补给等。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人工补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