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孔材料化学:NMR表征、理论模拟及吸附分离(精装)
- 定价:¥80.00
- 校园优惠价:¥70.40 (88折) (马上了解)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促销活动:
-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查看详细说明
信息提示
关闭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我们的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团购订单标准如下:
- 单品满30册可选择团购服务。
- 提交团购订单后,服务人员会主动和您联系,并根据您的会员等级、购买数量、金额、时间、配送要求等情况和您协商,以促成最终的成交。
- 有关团体购书的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010)63970506
内容简介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本分册介绍纳米孔材料的NMR表征、理论模拟以及吸附分离,包括纳米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分子筛的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介孔材料的理论模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气体吸附与分离的分子模拟、微孔分子筛材料的吸附与分离、介孔材料的吸附与分离以及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吸附与分离等内容。
《纳米孔材料化学:NMR表征、理论模拟及吸附分离(精装)》可供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也司供化工、生物医药、环境、材料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应用研究及在厂矿企、企业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译者
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5~1995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6~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教授。研究方向是分子筛多孔功能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在Science、Acc Chem Res、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PCT专利1项,其中授权专利6项。合作出版中英文专著各1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鲍氏无机化学奖等奖项。现任Chem Sci杂志副主编,Chem Mater杂志顾问编委,《科学通报》及《化学进展》杂志编委。曾担任Micropor Mesopor Mater以及Solid State Sci杂志亚洲编辑。
目录
《纳米孔材料化学:NMR表征、理论模拟及吸附分离(精装)》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纳米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固体核磁共振(NMR)研究
1.1 固体核磁共振原理和实验方法
1.1.1 固体中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1.2 固体NMR实验方法
1.2 纳米孔材料自组装过程的固体NMR研究
1.2.1 分子筛的形成机理
1.2.2 磷铝酸盐分子筛的晶化机理
1.2.3 介孔硅酸盐的合成机理
1.2.4 介孔磷铝酸盐的合成机理
1.3 纳米孔道结构特征的129Xe NMR研究
l.3.1 129Xe NMR测量孔大小的方法
1.3.2 129Xe NMR测定金属离子效应
1.3.3 129Xe NMR测定负载金属效应
1.3.4 129Xe NMR表征分子筛孔结构
1.4 纳米孔材料活性中心的固体NMR研究
1.4.1 表面羟基的HNMR研究
1.4.2 表面酸性的探针分子rqMR研究
1.4.3 Br6nsted/Iewis酸中心协同效应的}qMR研究
1.4.4 金属离子活性中心的rqMR研究
1.5 纳米孔材料中催化反应的固体naMl研究
1.5.1 原位NMR实验方法
1.5.2 催化反应机理的原位IqMR研究
1.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分子筛的理论计算和分子模拟
2.1 引言
2.2 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分子模拟
2.2.1 模拟方法和基本概念
2.2.2 分子筛中的吸附
2.2.3 分子筛中的扩散
2.2.4 择形催化过程的分子模拟
2.2.5 吸附分离过程的分子模拟
2.2.6 纳米孔材料的分子模拟
2.3 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量化计算
2.3.1 理论背景与计算方法
2.3.2 分子筛理论模型
2.3.3 分子筛活性中心分布
2.3.4 复杂催化反应过程的量化计算
2.4 模拟计算新方法及在分子筛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2.4.1 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2.4.2 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在分子筛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2.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介孔材料的理论模拟
3.1 介孔材料与理论模拟简介
3.1.1 介孔材料简介及分类
3.1.2 理论模拟方法简介
3.2 介孔材料结构和性质的理论模拟
3.2.1 形成过程理论模拟
3.2.2 孔材料结构的理论模拟表征
3.2.3 孔径分布的理论模拟
3.2.4 配位和酸性位等的模拟计算
3.3 介孔材料中分子的吸附、分离及扩散
3.3.1 M4lS系列分子筛中的吸附
3.3.2 AlPO分子筛中的吸附
3.3.3 有序介孔碳及类似材料中的吸附
3.3.4 MOR分子筛中的吸附
3.3.5 ZSM5分子筛中的吸附
3.3.6 其他分子筛中的吸附
3.3.7 MOF及相关材料中的吸附
3.3.8 孔材料中扩散的理论模拟
3.4 介孔材料内化学反应的理论模拟
3.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中气体吸附与分离的分子模拟
4.1 引言
4.2 研究MOF材料气体吸附与分离的分子模拟方法
4.2.1 量子化学方法
4.2.2 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化学计算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组合方法
4.2.3分 子力学力场
4.2.4 蒙特卡罗方法
4.2.5 分子动力学方法
4.3 应用
4.3.1 储氢材料
4.3.2 多孔材料捕捉与分离CO2的模拟研究
4.3.3 甲烷及其他气体分子的吸附和分离
4.4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微孔分子筛材料的吸附与分离
5.1 引言
5.2 微孔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及表征
5.2.1 吸附基本理论
5.2.2 微孔分子筛孔结构表征
5.2.3 吸附性能的表征
5.3 微孔材料的扩散性能及测定
5.3.1 晶内扩散
5.3.2 影响晶内扩散的因素
5.3.3 晶内扩散模型
5.3.4 晶内扩散的测量技术
5.4 微孔材料在吸附分离方面的应用
5.4.1 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5.4.2 气体的分离与净化
5.4.3 清洁能源与储能
5.4.4 环保领域的应用
5.4.5 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5.4.6 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第6章 介孔材料的吸附与分离
6.1 引言
6.2 介孔材料吸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6.3 介孔材料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
6.4 应用于固载酶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的介孔材料
6.5 介孔材料和可控药物缓释
6.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金属一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吸附与分离
7.1 引言
7.2 基本概念
7.2.1 配位聚合物
7.2.2 金属一有机框架化合物
7.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结构设计
7.3.1 金属节点
7.3.2 有机配体
7.4 气体吸附
7.4.1 能源气体储存
7.4.2 温室气体
7.4.3 有害气体
7.5 提高MOF材料的储气能力
7.5.1 增强稳定性
7.5.2 优化活化方法
7.5.3 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
7.5.4 轻金属构筑
7.5.5 不饱和金属配位点
7.5.6 穿插和互锁
7.5.7 氢溢流作用
7.6 气体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7.6.1 CO2
7.6.2 O2
7 6.3 H2
7.6.4 蒸气
7.7 液体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7.7.1 构造异构体的分离
7.7.2 手性拆分
7.7.3 顺反异构体的分离
7.8 薄膜分离
7.9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书摘
1.1.1 固体中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通常获得的NMR谱主要受核自旋中各种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核自旋的表观共振频率,同时决定着谱峰的线型以及核磁信号的各种弛豫时间。在不考虑弛豫的情况下,核自旋相互作用哈密顿可以表示成
H=Hext+Hint(1-1)
式中,Hext表示核自旋角动量与外部施加磁场的塞曼(Zeeman)相互作用(如静磁场月。和施加的射频场B1);包括各种与分子结构有关的内部本征相互作用。通过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核磁共振谱的影响,可以知道固体NMR谱能提供哪些主要信息。下面简要叙述固体中影响核磁共振谱的几种主要的相互作用。
通常,Hint包含化学位移相互作用HCS、偶极相互作用HDD四极相互作用。(如果核自旋量子数I〉l/2)和自旋-自旋相互作用(J耦合)HJ。
Hint=Hcs+HDD+HQ+HJ(1-2)
1.化学位移相互作用
化学位移(chcmicalshift)相互作用包括各向同性(isotrpy)和各向异性(ani-sotropy)两部分。当分子对外磁场有不同取向时,核周围的电子对核的屏蔽使得其共振频率出现差异,产生化学位移各向异性(CSA),它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对核周围原子的几何形状和性质最为敏感。在溶液中,分子可以进行快速翻转,上述各向异性的磁屏蔽被平均掉,仅保留各向同性部分。而固体中由于分子运动受限,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的存在,使得固体NMR谱线展宽,对于球对称、轴对称和低对称性的分子,其固体NMR谱线呈不同的宽线峰型。
2.核的偶极一偶极相互作用
核的偶极一偶极(dipole-dipolc)相互作用包括同核或异核的偶极相互作用。在一个体系中,总的偶极相互作用则为所有核对的矢量总和。偶极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核间距离的远近及相对于外磁场的取向(0ricntation),偶极相互作用包含丰富的结构信息。例如,H、F和P的核磁旋比较大,它们的天然丰度高,所以在这样的体系中偶极相互作用很强,是引起固体中谱线增宽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