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秉承“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对基础理论进行精简,对工程应用进行突出为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内容上,前半部分讲基础理论和方法后半部分讲常见物理量的测试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编排上,穿插有“工程背景”、“应用点评”等栏目,并免费为采用《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授课的教师提供电子课件和书中所有插图。
内容简介
《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秉承“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对基础理论进行精简,对工程应用进行突出,从而为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6章,包括绪论、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测试系统特性分析、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技术、信号调理及记录仪器以及计算机测试技术;下篇共6章,包括力与力矩的测量、位移与速度的测量、振动与噪声的测量、温度的测量、转速与功率的测量以及流体参量的测量。教材中还设立了“工程背景”、“应用点评”等环节,并免费为采用本教材授课的教师提供电子课件和书中所有插图。
《工程测试技术及应用》既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及相关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技术人员从事测试工作的参考书。
目录
上篇 测试技术基础
第1章 绪论
1.1 测试技术概述
1.1.1 测试技术的发展与重要性
1.1.2 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
1.1.3 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1.1.4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1.2 测量的基础知识
1.2.1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1.2.2 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
1.2.3 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知识
1.3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
2.1 信号与测试系统
2.2 信号的分类与其描述
2.2.1 信号的分类
2.2.2 信号描述方法
前言
2008年7月间,电子工业出版社邀请全国20多所高校几十位机电领域的老师,研讨符合“工程教育”要求的教材的编写方案。大家认为,这适应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工科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对工科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于2007年1月22日颁布了教高(2007)1号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同年2月17日,紧接着又颁布了教高(200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由这两份文件,可以看到国家教育部已经决定并将逐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而质量工程的核心思想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经过近两年的教改实践,不少老师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借此机会,编写、出版符合“工程教育”要求的教材,不仅能够满足许多学校对此类教材的需求,而且将进一步促进质量工程的深化。
近一年来,电子工业出版社选派了骨干人员与参加编写的各位教授、专家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优化,而且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开辟了许多实践性、经验性和工程性较强的栏目,如“经验总结”、“应用点评”、“一般步骤”、“工程实例”、“经典案例”、“工程背景”、“设计者思维”、“学习方法”等,从而将工程中注重的理念与理论教学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部分教材还融入了实验指导书和课程设计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某些课程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更深入地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也将随之发展,并培养出适合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高等院校机电类工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就站在这个发展过程的源头,将最新的教改成果推而广之,并与之共进,协调发展。希望这套教材对更多学校的教学有所裨益,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一定的作用。
最后,预祝“高等院校机电类工程教育系列规划教材”项目取得成功。同时,也恳请读者对教材中的不当、不贴切、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重印和再版时更正。
书摘
科学上的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是从对事物的观察开始的。对事物的精细观察就要借助于仪器,就要测试,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和工业生产领域更是如此。在对事物观察、测试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导,形成认识。到这一阶段还只能是假说、学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测试和考核,才能真正形成科学,所以在科学发展的哪一阶段都离不开测试。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指出,仪器仪表和测试是“新技术革命”的先导和基础。
纵观科学发展史和科技发明史,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是从仪器仪表和测试技术的进步开始的。从20世纪初到现在,诺贝尔奖颁发给仪器发明、发展与相关的实验项目达27项之多。众所周知,没有哈勃望远镜就难以进行天体科学的研究,天体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依靠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而得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对纳米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起了到决定性作用。
国防和高科技的发展也与测试技术密切相关。现代战争使用的主要武器都是精确制导武器,仪器仪表的测量控制精度决定了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测试速度、诊断能力决定了武器系统的反应能力。美国正在发展反导弹战略计划,它的基本思想就是精确、快速地探测对方发射的导弹,并在此基础上发射自己的火箭进行拦截。测试是这一战略思想的技术基础。
在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的制造过程中,从加工到装配一步都离不开检测。火箭在现场进行安装、准备发射也离不开检测。在发射场上精确找正并发射后,由于大气和其他天体、气象等因素的影响,火箭、宇宙飞船还可能偏离预定的轨道,因此需要不断地检测航行的轨迹,进行校正。不仅要按测量结果校正航行轨迹,还要按测得的加速度控制燃料和气体的排放,以保证飞行轨道的准确,而对所有这些检测的精度和速度响应的要求是极高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指出,运载火箭的试制费一半用于仪器仪表,由此可见测试技术在发展航天、航空、国防等高科技中的作用。
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工程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监督、质量控制和性能试验等,都离不开测试技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是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些年,制造业的最大进步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实现,而作为提供源头信息的测试技术在这里起关键作用。越是现代化的企业,测控设备在总投资中的比例越大。例如,在宝山钢铁公司建设中,仪器仪表、测试装备占总投资的1/3。仪器仪表、测试装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很大。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指出,仪器仪表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美国21世纪90年代仪器仪表只占工业总产值的4%,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面占66%。作为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智能化。智能化生产要求生产过程能自动适应环境、原材料、工具和装备条件的变化,使生产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获得最优的产品与效益。因此在整个智能化生产过程中,要对环境、原材料、工具和装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使生产过程按最佳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