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丛序言.
译者序
第一篇 MIG焊技术
第1章 MIG焊方法
1.1 概述
1.2 焊接电弧
1.3 熔滴过渡
1.4 磁偏吹
1.5 过程控制
1.6 焊接材料
1.7 保护气体
1.8 焊接参数
1.9 电弧点焊
1.10 高效焊接方法
1.11 交流MIG焊
参考文献
第2章 MIG焊设备
2.1 弧焊电源
2.2 不同类型的焊接电源
2.3 发展趋势
2.4 弧焊电源的铭牌
2.5 电气安全
2.6 送丝机构
2.7 焊枪及送丝性能
2.8 冷却装置
参考文献
第3章 MIG焊保护气体
3.1 概述
3.2 保护气体的作用
3.3 保护气体的标准
3.4 单一气体的特性
3.5 不同材料的混合气体保护焊
3.6 气体流量
3.7 供气系统
3.8 配气安全
3.9 气体及气体配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章 MIC焊用焊接材料
4.1 标准
4.2 不同母材的焊丝选用
4.3 焊丝直径及其对焊接过程的影响
4.4 焊接材料的性能
4.5 对焊丝的分析及其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第5章 药芯焊丝电弧焊
5.1 概述
5.2 药芯焊丝的EN标准
5.3 焊接材料
5.4 典型应用
5.5 药芯焊丝的选择
5.6 药芯焊丝的局限性
第6章 脉冲MIC焊
6.1 概述
6.2 原理
6.3 焊接设备及控制技术
参数文献
第7章 MIG钎焊
7.1 概述
7.2 钎焊原理
7.3 母材与填充材料
7.4 保护气体
7.5 钎焊设备
7.6 钎焊工艺及钎焊接头
7.7 结论
7.8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质量与安全
第8章 MIC/MAG高效焊接方法
8.1 概述
8.2 电弧焊高效焊接基础
8.3 单丝焊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8.4 双丝焊
8.5 激光-MIC/MAC复合焊
8.6 方法选择与成本比较
8.7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章M1G焊接头质量评定
9.1 概述
9.2 焊缝不连续性
9.3 无损检测方法及其在各类焊缝不连续性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MIG焊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10.1 概述
10.2 电气危害
10.3 电磁场
10.4 机器安全与防护
10.5 焊接烟尘与气体
10.6 通风措施
10.7 辐射
10.8 噪声
10.9 人机工程学
10.10 飞溅
10.11 火灾
参考文献
第11章 降低MIG焊成本的方法
11.1 概述
11.2 MIC/MAC焊的经济性
11.3 焊接成本概念
11.4 成本计算
11.5 有效厚度
11.6 焊接成本计算的计算机程序
11.7 降低焊接成本的方法
11.8 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焊接
第三篇 应用
第12章 无表面涂层钢板和表面涂层钢板的焊接
12.1 概述
12.2 结构钢和压力容器钢
12.3 冷轧和镀锌薄钢板
参考文献
第13章 不锈钢的MIC焊接
13.1 概述
13.2 奥氏体不锈钢
13.3 铁素体不锈钢
13.4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
13.5 铁素体-马氏体双相不锈钢
1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铝及铝合金的MIG焊接
14.1 概述
14.2 铝及铝合金的性能
14.3 欧洲标准中铝合金的设计
14.4 铝及铝合金的MIC焊
14.5 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15章 MIG焊机器人设备
15.1 概述
15.2 弧焊机器人的应用类型
15.3 焊接变位机
15.4 机器人生产的概念
15.5 系统集成
15.6 系统安全
15.7 离线软件工具
第16章 机器人MIG焊的优化应用
16.1 概述
16.2 焊接工艺
16.3 工件的设计
16.4 焊前零部件的准备和装配
16.5 焊接设备、填充材料和保护气体
16.6 焊接工艺和编程
第17章 机器人MIG焊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17.1 概述
17.2 后支撑臂
17.3 车体焊接
17.4 致谢
第18章 机器人MIG焊在重型车辆上的应用
18.1 概述
18.2 重型轮式装载机的框架焊接
18.3 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