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翻译理论和技巧:
1.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用全局统率局部
1.1吃透原作者的意图,把原文中局部的隐喻,扩展为贯穿译文全文的extendedmetaphor(扩展的隐喻),使译文有较好的整体效果
练习:何庆之有
1.2吃透原文,正确判断原作者的意图,找出原文中的关键性词句,翻译时选用恰当的时态、语气、语态
考题:白蛇传
1.3根据原文的语体,把译文的版面调整为相应的英语语篇的模式,使译文醒目易读
考题:戎夷
1.4根据原文全文,判断原文中关键词的词义,慎重决定译文中的用词
考题:孤独
考题:奥斯丁
1.5根据对文学作品原作的了解,翻译时对所译的故事原文中情节上的缺漏进行适当补足,防止译文读者胡猜
1.6根据原文整篇故事情节,翻译时适当“调整”原文中人物的对话,使人物言语符合人物性格
练习:等待
1.7根据原故事中的情节发展,翻译时“调整”原文段落中的句序
考题:冬保
1.8吃透原文,根据汉语语法、用词等方面的常识,翻译时“调整”原文中的用词
考题:白蚁之害
前言
——代前言
本书的“新思路”主要是指:1.教学路子较新。我们要求学生翻译完整语篇或上下文十分清楚的段落,从中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在学习汉译英的最初阶段,用单句翻译来说明、解释一些规律,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就像士兵练习正步走要从练习分解动作开始一样。但是,分解动作本身并无用处;同样的,人们翻译的不会是孤零零的单句;而是完整的语篇材料,或有明确的上下文的段落。这是语言交流活动的规律所决定的。这也指明了学习翻译的正确途径。学习翻译到高年级阶段时,不应再从一词、一句、甚至一段出发,而应从整个“语篇”(discourse)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译好整篇(包括词、句、段)。2.用新的方法介绍翻译理论和技巧。翻译理论和方法是本书的骨架;但是理论和技巧必须通过实践(做练习)来掌握,因此,练习(及参考译文)是本书的主体。翻译一篇练习往往涉及很多问题,需要用很多不同技巧。但是,理论和技巧只能逐条介绍。我们介绍某一条时就以一个或几个精心挑选的材料为核心。翻译别的材料时也许也要用上这一技巧。我们便在这一节顺便提及这些篇目中哪些句子翻译时也得用上这一技巧。这样做可以加深学习者对技巧方法的理解。3.综合运用别的学科的研究成果。汉译英翻译,理解汉语原文是前提,英语功底是关键,广博的知识是保证。汉译英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汉译英不是单打一的学问,与社会语言学、语义学、文体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本书作者力图把上述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这本教材中。汉译英的不少理论和实践问题用这些学科的观点来解释更能说明问题。
“实用”是指:1.以英语本科四年级学生为主要使用对象,对准全国八级汉译英统考。国家教委在全国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十分科学合理,适合全国各部门的、使用方向不同的英语专业学生的训练。《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提供的考题样题都较好。历年来的八级统考中,汉译英是弱项。这如实反映了目前本科八级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历年来的八级统考汉译英题选得很有水平。题材、文体搭配全;语言好;材料完整,至少是上下文清楚;有一定的知识性。这些考题很适合于汉译英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有助于检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本书作者多年来教汉译英,教本科汉译英的选材路子不约而同与八级统考的完全一致。因此本书中的供习作用的翻译材料不是统考用过的考题或统考样题,就是本人使用过多次的练习(下文中分别简称为“考题”和“练习”)。我们相信,阅读、使用本书会帮助提高学生汉译英的成绩,也有助于自学者自修汉译英。2.我们为每篇译文提供了参考译文,并力图从各相关学科的角度为译文作出答辩。但是,我们尽量深入浅出,避免节外生枝,拽进各科的术语,给学生增加困难。
参考译文全为本书作者所做。水平有限,肯定有不少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作者
1997年7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