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部系统性、全景式解读“互联网+产业”实践著作!10位大佬、四大产业、42个细分行业、72个案例!!为您呈现不一样的“互联网+”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平台,以传统产业为融合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以市场重构为生态的品牌新生的时代,将我们的市场格局从本地发向国际化的高度去催化,将品牌版图由区域化向全球化演绎。本书囊括了10位大佬、四大产业、41个热门行业在实践“互联网+”过程中的体会与感悟,涉及30多个经典案例,全景式呈现不一样的“互联网+”。
作译者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的前世今生 ∥ 1
第一节 定义与起源 ∥ 1
总理的“互联网+”从何处来? ∥ 2
第二节 内涵与外延 ∥ 3
“互联网+传统行业”将助力我国经济转型腾飞 ∥ 4
第三节 本质与核心 ∥ 5
“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匹配 ∥ 6
第四节 发展与演变 ∥ 6
第五节 基础与条件 ∥ 8
一、“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云+网+端 ∥ 8
二、“互联网+”的新生产要素:数据 ∥ 11
三、“互联网+”的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 11
第六节 作用与意义 ∥ 12
一、打破信息不对称,提升资源配对与使用效率 ∥ 12
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标志,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 14
三、降低创业门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 15
四、“互联网+”对GDP的拉动作用 ∥ 16
第七节 特征与优势 ∥ 16
第八节 机遇与挑战 ∥ 18
前言
半个月以来,我和同仁及朋友们在不耽误繁忙工作的前提下,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终于迎来了为大家奉献本书的这一天,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惶恐。
喜悦的是,我们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系统性、全景式介绍“互联网+产业”著作的见证者与梳理者;而惶恐的则是,在社会的期许下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倒点啥都能发财,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20世纪80年代,摆摊成就百万富翁,因为那时候撑死胆大的;90年代,小作坊主成为社会中坚,因为由区域化经济带动;21世纪00年代,房地产造就了“土豪”,因为前几代“土豪”攒足了钱;10年代,互联网推动了经济发展,革了传统产业的命。现在是传统产业全面触网和发展智能经济模式的时代,谁将是弄潮儿?只要踩准时代步伐,必将获得空前发展,因为这不是智慧,而是“机会”!
在“新常态”下的中国,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无疑是最大的财富。在时代大潮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成功者靠努力,英雄人物则靠选择,时势造英雄。比如2000~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如果你参与其中,财富和地位肯定会得到高速增长。而此时的互联网也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这就是时代,这就是“风口”!
“互联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平台,以传统产业为融合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以品牌的市场重构为生态模式,催化市场格局从本地化发展为国际化,加速品牌版图由区域化演绎为全球化。
当下的企业,若不触网估计已经无法生存。互联网已经将传统行业集约化、聚集性的整合型集团分化为品牌输出、设计输出、产品输出、物联网络、体验评价、收付货款、品牌收成等一个个中心,每个中心都能够成就一个“企业帝国”。每一个踩准时代节拍的个体都能获得成功,每一个坚守时代节拍的企业都能发展壮大。世界上没有一次伟大的成功不是顺应时代的节拍,所以引领潮流和时代的人可以说是幸运儿。
今天,“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它不只是淘宝网购,不只是O2O,不只是智能穿戴,不只是移动终端,不只是物联网,不只是云计算,不只是大数据,不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它是融合、跨界、混生的商业生态,更是等待创新和实践者发掘的“未知地”。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颠覆”,是颠覆传统产业模式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一种重生、一种革命!
在相同环境下,每个人关注的资讯和数据完全不同,在设备屏幕的指引下,有的人访问了淘宝,有的人访问了京东,有的人在阅读,有的人在观影,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传统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弱,思维越来越难以统一。
一个新观念的流行以前需要三五年,现在只需三五天,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潮流变化;以前看病跑千里,现在远程诊断,这就是“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巨变。
互联网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原来以PC终端为重点的互联网方式向以移动设备为终端的智能化方向转变,这必将使原来的“单位文化”向个体文化转变,而这一转变将是革命性的文明重建过程,其中包括“商业文明”。
“互联网+”必然带来商业文明的重建,“互联网+”的本质是“商业民主思维”的崛起,它所颠覆的是强调控制、标准、国际化的“工业时代文明”。
在以PC连接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时代,网络结构存在很强的社区特质,具有集群的概念。而移动互联网具有“去社区”的特质,每个人、每个终端都是中心。在移动社交网络的情境下,数据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移动浪潮时代,用户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来完成自己的生活任务。比如,不再需要登录大而全的门户网站,而是通过APP、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满足资讯、阅读与分享需求。
互联网拥有不同维度,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基点——互联网技术结构决定了它的内在精神是“去社区”的,是自由、分散、平等和互动的。而自由和平等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基本原则。
这种精神正在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光速传播的效率渗透到70后、80后、90后、00后心中,传统产业将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最终走向越来越小众的品牌路线,由地域化市场向全球化互联网“圈”文化方向发展。产品将会关注越来越简约的特定功能和需求,模块化设计将成为趋势,通过定制化组合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线上和线下不再有界限,电视、网络、移动终端、云中心等作为介质,品牌价值和理念不再大而全,而是越来越个人化。
世界真的变了!
互联网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互联网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将是中国商业未来的主旋律,大量传统产业面临互联网改造升级、产业升级与流程再造。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时代呼之欲出,其核心包括:
交流工具。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原点来自于我们对便利性的认知,QQ、微信、短信、彩信、UC、移动电话等带来的便利就是生产力。把便利变为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无论是购买还是使用,无论是功能还是配置,你的产品足够便利吗?
职业工具。互联网使我们很快就认识到职业的全部,甚至职业的尽头,然而在这个已经完全看懂的世界里怎么没有我的闪光神坛?互联网加速了职业老化的速度,也加速了对商业逻辑的颠覆。
媒体评论
——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 章剑林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传统的三次产业也日益融合,边界日益模糊,需求个性化、产业变革、业态创新,需要更多的有胆识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推陈出新,引领潮流,探索中国道理,培育中国模式,《互联网+:产业风口》一书值得一阅。
——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常务副主任 荆林波
“互联网+产业风口”: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拥抱全球的驱动引擎,世界第一大互联网用户大国的华丽转型!
——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央广网副总编辑 伍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