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How We Got Here : A Slightly Irreverent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Markets
- 原出版社: Unknown

编辑推荐
一个从科网泡沫中赚钱却又全身而退的传奇人物,告诉你科技与资本的互动之路
只有创新的技术,却没有资金支持,只能贡献泡沫;
空有资金,却没有技术可供投资,我们会原地踏步;
既有资金又有技术,但找不到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我们就不会走到现在。
一切还得从工业革命说起,因为从那时候起,我们就踏上了来到今日世界的旅程。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安迫·凯斯勒(Andy Kessler),1980年,安迪·凯斯勒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电子工程系。他先在贝尔实验室担任了5年的芯片设计师和程序员,之后加入华尔街成为一名证券分析师。很快,他因发现科技趋势而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明星分析师”。
后来,他担任了风险投资基金经理,创立了对冲基金Velocity Capital Management。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安迪因为成功地抓住科技股的大趋势而迅速地把1000万美元的基金变成了10亿美元。而在科技股崩溃前,他又将资金归还给投资者,最终全身而退,成为华尔街的奇迹。
作为华尔街传奇投资者和畅销书作家,凯斯勒著有《华尔街的肉》、《操纵金钱》、《我们如何来到现在》。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引言
逻辑与存储
第1章
工业革命
从火炮到蒸汽
纺织业
静电
弹性运输、海运和铁路
第2章
早期资本市场
资助英国贸易
资本市场和资本泡沫
傻瓜的黄金
第3章
计算所需的构件
通信
发电
译者序
长大后,软件行业也成了我的职业,而我也逐渐由程序员,编码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需求分析人员慢慢走到了系统分析师。奇怪的是,我没有做过测试人员,但我总能挑出一些软件方面的毛病。而在今天,我更乐于称自己为文档编写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计算机一直没有离开过我。而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是计算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直观印象是:计算机就是有一个像电视一样的显示器,有一个称为主机的盒子,还有一个可以敲打的键盘和连着一根长长的线叫做鼠标的东西。事实上这些只是直观的印象,也有些电脑方面的书说,电子计算机就是由什么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等所组成的东西。而事实这些都不是准确的答案。如作者所说,具有逻辑与存储功能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计算机。不管这个计算机有多大,这个机器怎么难看和简陋,如果它具有逻辑与存储,那么它就可以称为计算机。
关于计算机的发展史,大多数的书籍也只是简单一提,毕竟谁会在意一台机器的发展史,只要能用不就好了吗?而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作为本书的译者之一,我被书中的内容所感动。千呼万唤始出来。当打到“工业革命开始了”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的手在发抖。因为工业革命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以前我只认为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哈格里夫斯再发明一台珍妮纺纱机就是工业革命了,然后蒸汽机车就冒着浓烟出现了。不!事情不是如历史书上所说的那么简单。各台机器,各位科学家和投资者,政府的政策,军事工业的推动等很多很多事物的共同作用,才酝酿出了工业革命。而在翻译到爱迪生为了攻击特斯拉而发明电刑以后,爱迪生在我心中的形象不禁大大打了折扣。随后的金本位制度、保险、股市都让我茅塞顿开。我相信,除这本书之外,没有任何一本书能那么悠然自得地介绍这些东西的发展史和相关影响。
书中很多情节都为我提供了对朋友和同事讲故事的题材,如赛火车、赛汽船等。当然作为一名软件从业人员,最羡慕的自然是作者高中时候偷过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芯片自己组装电脑并且成功了,而作者偷了比尔·盖茨的Basic语言副本用在自己所制作的电脑上更是让我大流口水。作者在书中描述的许多经历都让我羡慕而又觉得亲近可爱。比如去航空公司找工作,结果航空公司的人竟然送了他一张去找女朋友的头等舱机票。让我想起自己找工作时,面试的考官请我吃饭的事。而作者在贝尔实验室和同事一起把电话转到刚出差归来的同事座位上,或者半夜写程序拨通对方家里的电脑等,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以前所搞的那些恶作剧。当然我可不能对贝尔实验室的那些大腕们搞恶作剧,顶多也就是在学校机房装上几个netspy,然后看着旁边上机的美眉目瞪口呆地看着电脑自动关机而怒气冲冲地去找机房管理员,或者在网吧老板的电脑上装上“关机之吻”,然后第二天再去偷偷看老板那被关机吻得受不了的表情(后来被老板认出来是我搞的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包含了很多知识,却又不枯燥乏味的书。那些科学家们一位一位地出现在书里,为今天的数字革命或者说数字时代做着贡献。很多人是从物理学书上知道帕斯卡的,也可能会像我一样只知道用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而在本书中,他还有为多数人不知的一面,比如他是一名赌徒,并且发明了加法器。而牛顿大人竟然不去研究苹果或者宇宙而跑去炒股和称黄金更是爆料。当然这些都能在书中读到,并且也都是真人真事。
当然,凭我一人是无法如此顺利地翻译本书的,和书中所提到的搭档才能成功一样,另外一名译者是孟杨妹妹。为了准确地进行翻译,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学习了很多她不是很感兴趣的东西。而她对本书的付出让我惭愧不已。在她的督促下,我也只能老老实实一字一字地码起来,当然我也偷了一些懒,因为绝大多数的第一版文字都是孟杨妹妹打出来的。虽然我开玩笑地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实在很感谢她的艰辛付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当然,在社会中的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他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意味着其他本来应该他做的事被别人做了。这个别人自然就是家人。所以,在此特别感谢孟杨女士的父亲、母亲和徐放先生对她的支持,也感谢我的家人和所有在翻译过程中对我和孟杨提供帮助的朋友和同学。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本书才得以完成和出版。
本书的所有译者对本书具有同等贡献。
尹增明
2010年于春城昆明
前言
长大后,软件行业也成了我的职业,而我也逐渐由程序员,编码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需求分析人员慢慢走到了系统分析师。奇怪的是,我没有做过测试人员,但我总能挑出一些软件方面的毛病。而在今天,我更乐于称自己为文档编写员。
同类热销商品
补单专用
- ¥1.00
- ¥0.00
- (赠品)企业财务分析(第2版..
- 华章联运专用图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