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White House Burning: The Founding Fathers, Our National Debt, and Why It Matters to You
- 原出版社: Pantheon
- 作者: (美)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 郭庾信(James Kwak)
- 译者: 綦相 刘晓锋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22792
- 上架时间:2014-3-20
- 出版日期:2013 年5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8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财政/金融 > 财政/税 > 财政 > 财政研究

【插图】

编辑推荐
美国立国先驱眼中朴素的合众国何以变成庞大的债务帝国,对一个道德社会的最终考验是我们留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人都喜欢债务错觉,因为真相本身过于复杂,保持财政平衡只有两种方法:要么节约开支,要么增加税收。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火烧白宫:美债,从哪里来,往何处去》内容简介:美国已经深陷债务之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人均债务超过了3万美元。围绕着赤字、税收和开支的激烈斗争困扰着华盛顿,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僵局使政府濒于债务违约的边缘。然而,两党夸夸其谈的政治家越多,事情看起来越有可能没有进展。
《火烧白宫:美债,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揭开了国家债务的面纱,揭示了国家债务的来源,勾绘了一幅清晰而且有吸引力的图景,它显示了如何在壮大经济、保留政府核心功能的同时解决美国当前的债务危机。《火烧白宫:美债,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揭穿了关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这些关键服务必须被削减到最低限度的错误说法,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急速增长的国家债务问题,并建议在不使中产阶级家庭和老年人陷入贫困的同时,消除它对美国人所享有福利的威胁。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火烧白宫:美债,从哪里来,往何处去》可能更具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下所经历的债务问题,以及在艰难抉择下的政策选择,也许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关注和思考的视角。
作译者
郭庾信(James Kwak),康涅狄格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目前是哈佛大学法学院公司治理项目研究员。在此之前,他曾是一位管理咨询专家和一家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目录
赞誉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引言 1
第1章 永不凋零的国家信用 11
战争、债务和税收 13
奠定基础 16
和衷共济 21
压力测试 27
为战争筹资 30
第2章 黄金的终结 33
纸币革命 35
硬通货 38
美元的胜利:1944~1971 45
无休止的债务:1971年以来的情况 51
第3章 有赤字不要紧 56
抗税历程 58
潮涨潮落 63
昙花一现的预算盈余 70
译者序
火烧白宫,如今成为西蒙·约翰逊和郭庾信两位学者以古讽今的意象。在两位作者笔下,美国正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与200年前被外敌纵火羞辱相比,这更像是一次自焚,炙烤着白宫,吞噬着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经济根基和社会信心。
国家债务成为45年来美国经济成长中的最大梦魇,除了有5年短暂的预算盈余外,其余各年白宫基本上都在不断扩大财政赤字。近两年,美债已然给世人呈现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惊悚剧,让全球金融市场几度乘坐过山车。从2011年夏季的“债务上限”之争导致美国国家信用遭到历史性降级,到2012年年底的“财政悬崖”,再到最近民主、共和两党关于“自动减赤”的口水仗,其间还夹杂着联邦政府几度险些关张的闹剧,美债令世界各地的看客看到了热闹,也令人急切地想探寻背后的门道。2012年年底总量就已突破16.39万亿美元新上限的美债到底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这样的诘问无疑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历史已经证明,不存在所谓“永不凋零的国家信用”,关键是有多长的时间跨度。
简言之,债务的产生在于入不敷出。税收少了,开支却在增大,经年累月,急性病变成慢性病,且遗传给子孙后代,总有一天会面临存亡之忧。从财政上看,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伴随的政府救市开支扩大及私人债务不断变成公共部门的或有负债,另一方面且更为棘手的是美国人口趋势的变化。随着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医疗保健费用持续上升,社保和医保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债务问题更加结构化、长期化、复杂化。然而,还不止于此,用美国前总审计长大卫·沃克的话来说,造成美国债务的,不仅仅是财政问题,而是“预算赤字、储蓄赤字、贸易赤字和领导力赤字”的叠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朝野两党抱定各自的思想源流和治国理念奋力博弈,迟迟不能就削赤减债方案达成一致,这一点倒是和200多年前美国立国先驱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的“大小政府”之辩一脉相承。
如果说经年不愈的债务沉疴让政治家焦头烂额的话,那么对一代经济学人、智库精英来说,它却成为思想荟萃盛宴和学术生长源泉。围绕着国家债务主题的辩论从未停歇,远的不说,2005年遍行全美的“财政警示之旅”、2008年播映的专题记录片《美国债务真相》(I.O.U.S.A.)、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肯尼斯·罗格夫合作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的《这次不一样》和《债务十年》等,在这一领域都影响深远。
约翰逊和郭庾信,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另一位是法律和管理咨询专家,他们此前合著的《13个银行家》曾经细致地描摹了美国金融历史。正如书评人所言:“政治家不关心经济,经济学家不了解政治,而约翰逊和郭庾信对两者都精通。”在本书中,他们努力淡化党派色彩,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把美国核心的经济政治问题解释得如此清晰和生动,从历史到现实,从叙事到说理,读后让人能对美国政治机器的运转和决策过程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同时,作者不仅解释现象,还提出了从医改、社保等问题入手解决债务问题的建议。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这种理解可能更具现实意义。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化,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长期趋势下所经历的债务问题,以及在艰难抉择下的政策选择,也许能为我们多提供一个关注和思考的视角。
綦相、刘晓锋
2013年3月
序言
中国的投资者需要了解美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美国政府的决定(又被称为政治僵局)可能以一种剧烈的方式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由于中国是美国政府债券最大的持有国,中国的政府官员必须密切关注他们在美投资的价值波动。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开始考虑是继续专攻美国市场,还是转战他方。
在今后的20年中,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孰升孰降?美国经济是持续强大还是走向衰落,哪种情况对中国更有利?哪种结果更可能发生?美债的规模和问题的性质是不是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
美债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两国之间联系紧密,另一方面也因为华盛顿政治功能失调可能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剧烈震荡。不论美国如何应对当前的财政困境,都将对今后几十年的世界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20世纪上半叶见证了美国凭借其工业实力和相伴随的军事优势崛起为世界强权的历程。20世纪下半叶则充满了对美国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众多挑战,最显著的是整个“冷战”时期来自苏联的竞争,也包括战后欧洲经济复苏和20世纪80年代日本崛起带来的挑战。
然而到了21世纪初,所有这些挑战者都不在话下了。美国仍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美元已是主要储备货币并在金融危机风暴中成为最终的避风港。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世界各地的银行体系都因为美国大型金融企业的崩盘而摇摇欲坠,但惊慌失措的投资者不是选择放弃美元,而是将资金投入他们认为最安全的资产——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
这是个公开的秘密,体现了美国的全球优势。美国固然拥有生产率很高的经济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但美国当前之所以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支配性地位,是因为当市场充斥恐慌、投资者需要在金融风暴中寻找庇护所时,他们往往会去购买美债。
这赋予美国三大优势。首先,无论年景好坏,美国政府都可以更便宜地借到钱。其次,由于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美元,大多数世界贸易都以美元结算,这使得美国公司有了强大的竞争力。最后,即使美国自身出现危机,利率水平也往往趋于下降而不是上升。这是美国走向繁荣的一个鲜见优势。
然而,这个史无前例的优势也给美国带来了潜在的脆弱性。在建国后的第一个150年中,美国能够非常谨慎地对待财政预算。当时的政治家害怕出现财政赤字,而且只有在战争的紧急情况下才可能增加公共债务。一旦战争结束,他们会采取坚决措施,逐步将债务降至一个相对于经济规模而言合适的水平。
这种财政上的谨慎态度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工业化及其海外扩张。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开建、对菲律宾的占领以及海军的扩建,美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大量军力部署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尽管有些不情愿,美国还是在1917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帮助协约国扭转战局战胜了德国。美国1941年年末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成为欧洲和亚洲战局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两种情况下,美国政府通过发债借款,使得军事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可能。这些债务靠更高的税收来保障偿还,特别在1945年后,举债还得到了强劲经济增长的支撑。
美国的举债传统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于所有身在其中的人而言,这个传统简单明了:联邦政府在确有需要的时候才会举债借款,并在有能力偿还且不损害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将债务降低至一个相对于经济规模而言合理的水平。
但是,美国的政治家们已然忘记了历史,特别是美国政治体系中(共和党内部)的右翼保守政治家过分偏执于减税,同时还追求扩张性的对外政策(包括近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两次战争)。小布什总统执政期间,美国的预算从略有盈余变成了绝对的赤字。2008年,当基本上不受监管的金融体系陷入危机时,赤字规模变得愈加庞大。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大幅降低了政府收入,更进一步推高了国家债务规模。
与此同时,美国也没有控制住医疗保健成本。如果放眼未来20年或更长时间,这将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财政问题。但是,仅仅靠减少政府在此方面的预算开支,将负担转移给家庭,并不是明智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国会预算办公室的分析表明,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总医疗支出占美国经济比重上升,使很多人支付不起基本的医疗服务。
美国需要在不损害当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控制未来财政赤字的增长。它也需要限制未来几十年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从经济角度看,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从政治的角度看,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在共和党控制众议院并强烈反对任何增加政府收入措施的情况下。
美国无力应对其财政问题也给中国带来了潜在的机遇。如果美国最终不能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控制其财政赤字水平,它将可能失去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独特的优势地位。
导致美国脆弱性上升的,更可能是其政治体系,它已使基本公共服务削减,贻害研发、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对贫困儿童提供的医疗与教育援助很可能会大幅下降。所有这些将破坏美国的竞争力。
这种可能的路径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风险。中国政府已经持有大量美国政府债券,可能占到美国联邦政府债券余额的1/4甚至更多,而且,美国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出口市场。
如果美国经济继续动荡不已的话,中国得不到“好处”。但是,“震荡”似乎是两国共同未来的一个核心特征。
西蒙.约翰逊、郭庾信
2013年3月20日
媒体评论
——里亚卡特·艾哈迈德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金融之王:破坏世界的银行家》一书的作者
在这本有影响力的书中,约翰逊和郭庾信解开了美国国家债务辩论的党派之争和复杂性,使我们清楚地理解它为什么会有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美国的未来非常依赖财政赤字水平控制以及经济增长投资,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实现这二者。
——查尔斯·弗格森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监守自盗》的导演
通过技巧性地将债务辩论置于深刻的历史背景下并且提出详细的建议,约翰逊和郭庾信为今后几年将更加热门的国家辩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那些想了解国家债务与美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恢复财政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工作机会和降低不公平所必须做出选择的人,这是一本必读书。
——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CEO 获奖作品《碰撞:世界金融新版图》一书的作者
约翰逊和郭庾信写了一本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读的书。它为我们理解当前的国家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背景。《火烧白宫》一书充满了智慧和独特的建议,它告诉我们只有当公民们了解政治困境的严重性时,政治家们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让我们期待这本书成为最畅销的书吧。
——比尔·布拉德利 前美国参议员 《1986年税收改革法案》的共同发起人